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孩子一出生,家长的某些行为就有可能妨碍孩子的性心理正常发育,甚至有些行为给孩子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因此,性教育应该从零岁开始,而并非像我们固有的观念里认为的那样,非要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进行恶补。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变得尤为强烈,他用小手够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塞。他吮吸手指、咽口水、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育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强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母亲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母亲的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给婴儿早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口咬、骂人、讽刺,挖苦、猥亵)等,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正被人关爱,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所以孩子要尽量母乳喂养,母亲给孩子喂奶时,要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孩子。
宝宝咬手指,不要强行禁止,可以考虑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满足他口欲期的需要。
给孩子换尿布时一定要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黄金第2期:朦胧期
年龄阶段:1~2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
一般从1~2岁开始,孩子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孩子会提一些令大人尴尬的问题,诸如:“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他们还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感兴趣。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受到心理挫折,很可能会影响到他长大后的性心理发展。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好时机,但是父母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免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心理。
教育守则: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身体,尽早了解男女身体的不同。
在大小便训练期间,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感觉。如果成人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1岁半是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的好时机,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裸露身体,识别彼此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观察对方与自己的不同在哪里。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身体,让他尽早了解,并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黄金第3期:性蕾期
年龄阶段:2~4岁
典型特征:玩弄生殖器
孩子在2~4岁时进入性蕾期,这一时期的性教育是今后性成熟的基础。不少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他们的一种性游戏,也有的孩子玩弄自己生殖器的时间更早些。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苛责孩子。
教育守则: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避免孩子玩弄生殖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穿封裆裤,每天给他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千万不可严厉呵斥,这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告诉孩子,那是个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这样说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他身体的有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里或在自己的卧室里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黄金第4期:依恋期
年龄阶段:4~6岁
典型特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他恋,第一个目标就是他的异性亲长,又名恋母(恋父)情结。这种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被压抑于潜意识内,以后不但会表现为恋上长者,还可能成为各类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与内源性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的心理根源。
教育守则: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性楷模。
如果父母相处和睦,就会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很容易成为承受父母一方或双方愤怒和怨气的对象,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常常会把父母关系恶劣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长大后就会变得缺乏自信、胆小怯懦、行为退缩、内心闭锁、精神抑郁,严重的甚至可能自杀。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母亲和父亲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异性父母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黄金第5期:潜隐期
年龄阶段:6~12岁
典型特征:出现假同性恋现象
儿童6~12岁进入性潜隐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性心理比较平静,男孩喜欢找男孩玩,进行一些剧烈的对抗与冒险游戏,而女孩喜欢找女孩玩,进行一些温和的跳舞、跳橡皮筋的游戏。这种“假性同性恋”不具有成人的性意识与欲念,但是在今后性心理发展遇到挫折时,也可能是同性恋形成的心理根源。
教育守则:不避讳任何性问题,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和孩子谈论性问题,越早越好。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平时针对孩子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的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性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从父母这里就可以获得答案,同时,谈论性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编辑:杨子】
黄金第1期:口欲期
年龄阶段:3个月~1岁半左右
典型特征:什么都往嘴里放,喜欢吮吸手指、吹泡泡。
大约在3~6个月大的时候,宝宝的吸吮需要变得尤为强烈,他用小手够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塞。他吮吸手指、咽口水、发出咯咯的笑声,并对这一切感到十分开心。这是婴儿口欲期性欲的最初表现。婴儿的嘴是性的快感区,他们从吮吸母乳中不仅满足了食欲的需要,而且从吮吸所产生的快感中获得了性欲的满足。这种现象一般会延续到1岁或者1岁半左右。
教育守则:给宝宝充分的抚爱和温情,满足婴儿皮肤触觉的发育需求。
母亲与儿童身体的接触,可增强孩子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孩子大脑的分化发育。与母亲身体接触不足的儿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将受到程度不等的损害。
母亲的乳房是婴儿获得性快感的源泉。若给婴儿早早断奶,婴儿得不到口欲的满足,长大后便有可能发生吮吸拇指,咬指甲,咬被褥、手帕等神经症表现或产生口欲攻击(如口咬、骂人、讽刺,挖苦、猥亵)等,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喂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正被人关爱,学会尊重并爱护自己的身体,所以孩子要尽量母乳喂养,母亲给孩子喂奶时,要专心致志而又温和地对待孩子。
宝宝咬手指,不要强行禁止,可以考虑给宝宝一个安抚奶嘴,满足他口欲期的需要。
给孩子换尿布时一定要耐心、温和地跟孩子交流,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好”的,他的排泄行为是正常的。如果相反,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让他觉得他的身体是令人厌恶的。
黄金第2期:朦胧期
年龄阶段:1~2岁
典型特征:发现性别
一般从1~2岁开始,孩子就会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2~3岁的孩子会提一些令大人尴尬的问题,诸如:“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我从哪里生出来的?”他们还可能会对自己排出的粪便感兴趣。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受到心理挫折,很可能会影响到他长大后的性心理发展。这个时期是训练孩子如厕的好时机,但是父母要讲究方式方法,以免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形成畸形的性压抑心理。
教育守则: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的身体,尽早了解男女身体的不同。
在大小便训练期间,幼儿往往会发生“事故”,如果成人失去耐心,对孩子大吵大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负面感觉。如果成人能够采取宽容、耐心的态度,则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身体意识。
1岁半是对孩子进行性生理教育的好时机,如果有可能,可以让同龄的男孩女孩一块洗澡,让他们裸露身体,识别彼此在生理结构上的差异,鼓励他们观察对方与自己的不同在哪里。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理解力,自然地向他解释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功能,并以关爱、欣赏的态度对待孩子的身体,让他尽早了解,并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黄金第3期:性蕾期
年龄阶段:2~4岁
典型特征:玩弄生殖器
孩子在2~4岁时进入性蕾期,这一时期的性教育是今后性成熟的基础。不少孩子在2岁左右开始玩弄自己的生殖器,这是他们的一种性游戏,也有的孩子玩弄自己生殖器的时间更早些。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苛责孩子。
教育守则: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私处。
避免孩子玩弄生殖器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给孩子穿封裆裤,每天给他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转移他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当众碰触自己的生殖器,千万不可严厉呵斥,这会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评价。遇到这样的事情,最好告诉孩子,那是个秘密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到。这样说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产生羞耻感,同时也教给了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孩子明白:他身体的有些部位不宜暴露,并不是那些部位不好;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但可以在卫生间里或在自己的卧室里做;有些事情男女要分开做,等等。
黄金第4期:依恋期
年龄阶段:4~6岁
典型特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他恋,第一个目标就是他的异性亲长,又名恋母(恋父)情结。这种情结在儿童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被压抑于潜意识内,以后不但会表现为恋上长者,还可能成为各类精神疾病(包括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与内源性抑郁症)及其症状表现的心理根源。
教育守则: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要当好孩子的性楷模。
如果父母相处和睦,就会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环境。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就很容易成为承受父母一方或双方愤怒和怨气的对象,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孩子没有正确的判断力,常常会把父母关系恶劣的原因归结到自己头上,长大后就会变得缺乏自信、胆小怯懦、行为退缩、内心闭锁、精神抑郁,严重的甚至可能自杀。
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楷模,异性父母则是孩子学习与异性相处的楷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母亲和父亲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异性父母与孩子相处时要注意分寸,不要过度亲密,以免孩子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黄金第5期:潜隐期
年龄阶段:6~12岁
典型特征:出现假同性恋现象
儿童6~12岁进入性潜隐期。这个阶段的儿童性心理比较平静,男孩喜欢找男孩玩,进行一些剧烈的对抗与冒险游戏,而女孩喜欢找女孩玩,进行一些温和的跳舞、跳橡皮筋的游戏。这种“假性同性恋”不具有成人的性意识与欲念,但是在今后性心理发展遇到挫折时,也可能是同性恋形成的心理根源。
教育守则:不避讳任何性问题,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体。
和孩子谈论性问题,越早越好。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平时针对孩子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的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性教育。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暗示:一旦有了性方面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了解,从父母这里就可以获得答案,同时,谈论性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