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特色建设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环境的氛围——科学 童趣 开放
   办园理念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我们科技实验幼儿园倡导“让每一个孩子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能主动探究,亲历发现 ”,我们带给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
   我们在与教学区相对的开放式围墙边建构了颇具规模的“小小生态园”,饲养孔雀、鸽子、小鸟、乌龟等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利用有限的空间,在食堂后院开辟了“科学种植园”,种上了季节性的蔬菜,让孩子观察、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开设了常州市第一个“科学发现室”,有实验角、有探索区,有操作台,让孩子们在里面自由的动手动脑,探索发现。
   走廊及各班的活动室内是多元风景线,教师和孩子们用聪颖与巧手,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材料绘制了简单且实用的活动墙面,有科技小作品:“发光的奥运娃”、“拼装小汽车”、“谁先落下来”等,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可供孩子们了解科技小常识;有幼儿科学绘画作品,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有化石标本,带领幼儿走进远古时期……“我的发现”“我的遐想”“我的创造”“我爱科学”,真正体现了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放学了,家长和幼儿经常在长廊里留恋忘返。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随时可见,随手可触,浓郁的科学气息时时感染着孩子,让孩子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幼儿园开展科技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坚持“六个一”工程,即:每天一则科学小常识、每周一个科学小实验、每月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每月更换一次科技小墙报、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技小制作评比、每年五月举办一次科技节。我们利用契机,搭建平台,“科学小常识、小故事”,让每一个孩子自信地走上舞台讲述科学故事,丛中学习科学家的勤奋、探索精神,明白道理,增长科学知识。
  
   二、课程的建构——整合 渗透 双赢
   1、设置情境,形成鼓励孩子探究的氛围。
   教师以有趣的情境引入,孩子的注意力能很快地集中,并被教师所设置的悬念所吸引,这时候再适时提出问题让孩子思考,或让孩子们自己提出疑问,鼓励孩子把自己想到的都大胆地表达出来,能使孩子感到他们能提问,能发言,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
   2、鼓励孩子猜想和假设,并进行记录。
   作为孩子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我们考虑到孩子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常常用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思考,不可能说出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在这个时候,允许孩子出错,耐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即使孩子说得不着边际,也要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接纳每一个孩子的观点,力求真正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形成个人猜想记录,有的也可以改变由我们教师自己把孩子们的想法画下来,形成集体猜想记录。
   3、鼓励孩子操作验证,尝试动手解决问题。
   如果只让孩子猜想,孩子的认识最终只能是一无所知,或者一知半解。这时最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我们没有急于在孩子动手做之前就把答案告诉他们,也没有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左右孩子的思想,暗示实验的结果,而是放手让孩子大胆地动手做,鼓励孩子把看到的都记(画)下来。我们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通过提问、参与、建议等形式引导孩子一步步迈向科学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孩子在实验中的表现,使用的材料、方法,语言表述以及观点和发现,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小结。
   4、让孩子与同伴进行交流、汇报,引出新的实验。
   当孩子在实验操作中有了发现之后,无论他们探究的结果与设想是否一致,我们都尽可能地为孩子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面前汇报自己的实验过程,鼓励有不同看法的孩子可大胆提出质疑,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我们教师再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把一些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科学概念进行简单的概括和小结,并将孩子们提出的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次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三、师资的培养——学习 提高 特长
   (一)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以渊博的学识作为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保证。
   谈起教师和学生的学识,人们常比作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我认为,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它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补充。教师不但要熟知本学科的知识,还应当掌握相关的其它知识,在学生面前你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而不是一个形将干涸的水桶。
   (二)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已获取的教学经验和积累的方法,是教师的宝贵财富,教师的教学后记,是积累财富的手段。只有不断的积累、总结、反思、完善、更新,才能将教师的教学特色不断发挥出来。
  (三)有计划的让老师接受培训,根据需要大胆培养专业型老师。
   多了解教育前沿的信息,现在是网络时代,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有计划的让老师接受培训。第一、外出培训。第二、与名师结对,定期来园辅导和不定期咨询。第三、积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定期开展业务练兵活动,开展课前钻研、课中探究、课后总结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培养智慧型教师为目标,唤醒教师的创造职能,科研求实,教育求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充实了园本课程,改善了一大批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作者: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园长)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科研成了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了学校发展的助推器。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进展,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学校教科研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问题盘点  1、教师对科研缺乏热情。长期以来,大部分老师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书教好,他们认为只要会教书,也就对得起家长、学生、校长,也
一节优秀的课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品德课也不例外,生动是它的灵魂。要让学生对教学感兴趣,教师就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以真实生活来思考教材中的“生活”,学中感悟,最终在学后回归到生活中去,从而达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品德教学中挖掘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呢?  一、关注儿童实际生活,采取多种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解决问题的教学越来越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人深入品读《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指导性话语,积极对新教材解决问题的教学进行探索、思考中,逐渐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解决问题  对解决问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首先什么是问题?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问题
今天下午的活动是区角游戏,老师给幼儿提供了一筐新的软体积木。幼儿不亦乐乎地玩起来。小弈凑过来指着地上未完成的软体积木说:“万老师,你看我拼的,好长呀,就好像一条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