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进行形态测量学的研究,从中发现核面积、核浆比及其乘积对确定异型增生具有决定意义。检测各项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这三个数据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三个计量指标可使胆囊粘膜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异型增生程度的判定更为客观。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法测定ENNG诱发犬胃癌过程中的胃粘膜细胞核DNA含量和核面积。结果表明,正常犬胃粘膜细胞DNA含量为10.03±2.30Au(±SD),核面积28.76±5.85μm2(±SD),随着细胞由正常→癌前→癌细胞发展,细胞核DNA含量和核面积逐渐递增;到癌细胞时DNA含量为33.07±9.38Au,核面积72.99±15.57μm2,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细胞(P<0.01),且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检测了30例肝硬变的血浆ANP和PRA含量。代偿性肝硬变组血浆ANP含量明显高于失代偿组(P<0.05),但代偿组PRA则显著低于失代偿组(P<0.01)。ANP与血钠、FENa呈正相关;而PRA与血钠呈负相关。结果提示ANP和PRA的血浆水平与肝硬变的代偿程度明显相关,并有可能通过肾脏调节钠的排泄,维持内环境稳定。
期刊
为了得到一种能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较为全面的指数,对300例认1975~1986年在院的肝硬化患者随访1.5~12年(平均5.3年),对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生化资料用多变量存活分析(Cox模型),有8个变量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它们是年龄、上消化道出血次数、腹水、肝性脑病、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血红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每个因素在模型中占的比重,构成预后指数(PI),这样就可以用患者入院时提供的资料对肝
作者用自制电极经内镜穿刺至肌层,描记了32例健康成人及72例各种胃病的胃基本电节律(BER),将各胃病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较,并对振幅过低及过高者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胃电活动异常是有别于粘膜疾病的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暂称其为“胃电异常综合征”。胃BER的描记是对其研究的准确而实用的方法。但是,用于诊断各种胃病似无多大意义。
采用凝血酶原测定(一期法)和火箭免疫电泳法测定血浆因子II凝血活性(II:CA)及其抗原(II:Ag)。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中,血浆II:Ag和II:CA水平明显下降;而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则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结果表明肝病患者血浆II:Ag和II:CA测定具有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价值。
为探讨门脉高压下胃粘膜病变的发生机理,我们研究了35例门脉高压患者的胃泌酸量、血清胃泌素和胃粘膜变化。结果表明,门脉高压患者胃泌酸量正常,血清胃泌素显著升高。有胃粘膜糜烂或胆汁反流者胃泌素显著高于无糜烂无反流者,有胆汁反流者胃粘膜糜烂显著高于无反流者。因此,我们认为,高胃泌素血症与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形成有关。
期刊
本文总结了扇形扫描超声内镜检查120例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所见进行了对比。癌浸润深度:食管癌14例中11例。胃癌13例中12例相符。手术切除可能性:胃癌,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胆固醇性息肉5例均相符,14例食管癌中13例,3例真性息肉中2例,2例胆囊癌中1例相符。超声内镜可对食管癌和胃癌的浸润深度、手术切除可能性及胆囊隆起性病变的性质作出判断。
我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1500例中,发现结直肠黑变病20例。该病主要因服用蒽类泻剂等,使肠粘膜固有层内及肠壁神经丛周围出现大量含脂褐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及色素颗粒,使粘膜出现色素沉着。这些色素颗粒对肠壁神经丛的毒性作用,以及便秘或服泻剂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等,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腹痛,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结肠狭窄。结直肠黑变病中息肉及肿瘤发病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