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改良术中急性房室阻滞患者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d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室阻滞(AVB)特别是三度AVB为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严重并发症,易出现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改良术中及术后,如何避免出现AVB是消融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在慢径改良过程中,术中出现一过性AVB特别是三度AVB并不罕见,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心电图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VV间期优化中的作用.方法 入选30例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CRT患者(男27例,女3例),年龄42 ~79(63.3±10.6)岁.植入1个月后,分别程控为单独右心室起搏和单独左心室起搏,记录体表心电图.左心室起搏时,记录胸前导联从起搏信号到QRS波起始部假δ波结束之间的间期(T1);右心室起搏时,记录胸前导联从起搏信号到QRS波开始改变之间
摘 要:目前,国内高质量人才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显,高等教育体系无法培养大量高质量、高素质人才。实施通识教育可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育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是“外来”理念,需要对其加以改造,以适应国内的教育环境。研究发现,师生共识是通识教育本土化理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共识具体包括大课程观的共识、师生互动共识、通识教育共识,师生达成共识有利于通识教育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通识教育
期刊
(1)按主题词汉语拼音顺序排列;(2)以英文为首的词列在相应英文字母节中,居中文主题词之后;(3)以其他文字或数字为首的词从其后的中文顺序。
由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辑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圣犹达医疗用品(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技术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将于2011年7月8日、7月22日、8月6日分别在合肥、兰州、天津等地举办,欢迎相关学科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参加。
前言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据Framingham研究提示[1],人群患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达6%;而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高达8.8%[2];国内研究提示[3],我国房颤总患病率为0.77%.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患者女,14岁,因反复晕厥10年人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晕厥,于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癫痫”,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仍时有发作,尤以活动、情绪激动易诱发。晕厥发作前感心慌、胸闷,随后意识丧失,摔倒在地,伴大小便失禁。大约持续2~3mim自行转醒。无肢体抽搐及活动障碍,
心脏冉同步治疗(CRT)是最近10余年心力衰竭治疗的最大进展之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接受CRT植入并因此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兔跨室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正常兔和9只心力衰竭兔左心室心肌内、中、外膜3层的MAP,分别于刺激前、后记录MAP,测量90%的动作电位时限(MAPD90),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结果在迷走神经刺激前,心力衰竭组与正常组比较,MAPD90有所缩短,TDR则明显增大(P〈0.05);
目的 研究心脏自主神经干预对心房恢复性质的影响.方法 正常成年杂种犬10只,开胸后将多极电生理导管缝置于肺静脉、左右心耳和左右心房处,应用Ag-AgCl电极记录标测部位单相动作电位,在基础状态和颈部迷走神经刺激条件下构建标测部位恢复曲线,分别对标测部位进行快速电刺激,记录心房颤动(房颤)诱发时的起搏周长和持续时间.心脏自主神经节(GP)消融后重复上述步骤.结果 GP消融前迷走神经刺激同基础状态相比
摘 要:新文科建设对传统文科思维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要求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教学,这一要求与服务学习模式是相契合的。“社区管理学”课程在进行社会实践课建设过程中,按照服务学习的要求从准备、服务、反思以及庆祝四个阶段对课程进行了设计与重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服务学习的实施要避免将服务学习同社区服务相混淆的问题注重社会实践基地的选择以及“校、社、生”三方共同协作。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