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诗的“境”的问题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wl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当今诗坛的乱象,恐怕没有人会真正的满意。如果不能为判断诗歌的优劣,建立一个基础的标准,恐怕终非诗歌的福音。然而,如何建立这基础的标准,又并非易事。这里,我想提出一个似乎保守的建议,竞争先锋的当下诗歌,不妨暂后退一步,让我们回到伟大的古典诗歌传统,回到常识,从传统标准的“意境”与“境界”中,获得灵感,获得新的启示。古典诗歌中,将有无“意境”与“境界”,作为评判诗歌优劣的标准,已成为共识,甚至已成为了我们民族审美的潜意识要求。今天,我想不囿于前人的定义,而以新的眼光来解读“意境”与“境界”,赋予其必要的时代特色,以适应新诗的发展要求。意境,可理解为是诗篇的“意”,与词语的客观建筑,及作者的独特气质所构成的一种磁场现象;境界,可理解为是诗篇的精神追求,与作者的人格、气质所构成的一种诗歌的光晕现象。可以这么说,一首诗的“境”,不仅给予了读者一种可居之所,它还是一种吸引的磁场,神奇的光晕,使读者在领略了一首诗的“意”或“界”之后,仍恋恋不舍,或离去的路上,仍不时地回首眷顾。反过来说,一首没有“境”的诗,读者在领略了其“意”或“界”之后,便失去了魅力,而果壳一般弃之一边。以此来观照当今诗歌的病症,纷乱的现象就清晰多了,绝大多数当今诗歌的致命问题就是,有“意”无“境”,或有“界”无“境”。


  具有意境的诗篇,最为中国的读者接受且热爱,它的“境”,能令读者感受到“意”的味趣无穷,却又难以言传。它令读者在领略了诗篇之“意”后,仍恋恋不愿离开,而在一种陶醉中,诱发、开拓着无限的审美想象空间。随意翻开一本唐诗选本或宋词选本,起码有逾一半的诗篇,可归于有意境之作,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人闲桂花落”等等此类的诗篇,即使用今天的白话来表述,都会感到其“境”逼人。新诗的长项,是摇曳多姿的“意”,若有“境”加入,当为佳品。
  将西方的超现实主义,与中国的古典禅意,引入新诗的诗境创作,是当代大诗人洛夫的贡献之一。他的诗歌,尤其是“回归”之后的中晚期的诗歌,既有古典传承,又别出新意,不仅赢得了诗界同行的激赏,也赢得了诗界之外广大读者的热爱,他的《禅诗十贴》《石涛》等,都是这方面的精品,这里,我想举出洛夫的一首禅诗名作《金龙禅寺》: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灯火
   一盏盏地
   点燃
   ——《金龙禅寺》
  诗篇起首的“晚钟/是游客下山的小路”,充分体现了洛夫“无理而妙”的诗学理论,从物理学上说,钟声是以波的形式向着八方的空间弥散的,这也是人们的常识之一,然而,在洛夫的诗中,它却成了“下山的小径”,只剩下一个方向——这在现实的世界显然是难以成立的,但在疲惫了一天,正思念家中温馨的游客的耳中,却是被允许的——向着别的任何方向扩散的钟声,对于一个日暮思归的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随着钟声的延伸,“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台阶/一路嚼了下去”,这一节诗,是诗境向具象、细节的进一步发展:“羊齿植物”的“齿”,令人联想到咀嚼;“白色的阶石”,则又令人联想到“羊齿”的洁白与排列。而当这两个现实世界中毫无关联的的事物,在文字中合于一个诗境的时候,一个超现实的电影画面出现了:一个动用牙齿的形状,一个动用牙齿的洁白,合作了起来——“一路嚼了下去”。而“如果此处降雪”,这凭空而来,空谷跫音般的一问,看似突兀,实则奇妙,一下子将诗思宕开,并引入下半部分的空茫之境,其戏剧性效果有若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实际上,洛夫从“羊齿植物/沿着白色的石阶”至“如果此处降雪”,与杜甫的从“细草微风岸”至“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在以微小的景物进入,以凭空的一问宕开诗境的结构上,是有著显著的承继关系的。而如果在语言上进一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洛夫的这一问,不仅承继了杜甫,而且有了新的发展,更为浑成。我们知道,洛夫的诗艺既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又经历了西方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的洗礼,精纯地掌握了联想、暗示、通感等现代语言技术,这使得他的诗境既熟悉,又陌生,既来径依稀可寻,又去向苍茫无辨。我们且看这一首诗的精湛的意象过渡:石阶的白色,呼唤着白色的雪,而白色的雪又兵分两路,一路由暮色中的飞雪,呼应着一只灰蝉的舞蹈;另一路由雪花飘洒时的闪烁,呼应着山中灯火的点燃……而似乎巧合的是,洛夫诗尾的那点燃世界的“蝉”,与杜甫诗尾的那只漂泊世界的“沙鸥”,都起了完成诗境,点化诗境,延伸诗境的作用,使读者久久沉浸于诗境中而不能自拔。
  显然,杜甫的《旅夜书怀》与洛夫的《金龙禅寺》,皆有着深邃的意境,但在“意”与“境”的比较上,“境”的成分要更浓郁一些。在古今诗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佳作,诗中的“意”与“境”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相互支撑的状态。对于以摇曳多姿的“意”取胜的新诗来说,这样的状态或许更常涉及。我们不妨先从古典诗开始,看一首李白的五绝《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诗的前两句,既可看作是孤独的诗人独白,同时亦是写眼前之景,初步营造了一个孤独者所处的空旷之境。诗的后两句,是独白的继续,同时亦是对前面两句所营造之境的进一步填充、完善——一种绝对的孤独之境,似乎已脱离了尘世的时间。至此,这首既显“意”又有“境”的五绝,可谓完美地收篇,但它的“意”味,由于“境”的存在,仍在挑战着读者的审美想象空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的“意境”实际上还隐喻了一个孤独的人类,与一座象征意味浓郁的“山”的关系:相互依存,并由这相互依存,感知各自的孤独、存在。   由相互依存,感知各自存在的关系,我联想到新诗中的名篇,卞之琳的《断章》,它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都可谓“意”与“境”并显并美的名篇。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斷章》
  与李白诗的前两句,先勾画出一个孤独者所处的空旷场景不同,卞之琳的诗一开始,就直接描述了“你”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卞之琳的“你”,亦可看作一个孤独者,但这个孤独者与他者相对的关系,比李白的要复杂些,有“风景”,还有一个“看风景的人”。“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显然,这种“意”与“境”,是古典诗所不曾到达的,显示了新诗的进步。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般,卞之琳的《断章》在表现一种“意”时,难能可贵的,并没有忽视对“境”的营造,诗的前两句便由“你”,与“桥上”“风景”“楼上”等意象,以不同的视界——“风景”可视为一种平面,“你”是“风景”画面上的一个点;“桥”在水平轴上,而“楼上”则高出水平轴一层——构筑了一个可感可触的场景。诗的后两句,以“明月”“窗子”,及“你”的身影,别人的“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投射的关系,构筑了一个颇有神秘意味与哲思启迪的场景——这后一个场景,不仅是对前一个场景的承接,同时还是一种深化,延伸,有如中国园林的园中之园,共同构筑了一个深邃而多层次的诗境。
  这里,我想特别指出的,如果《断章》与《独坐敬亭山》在诗中显“意”时,忽略了对“境”的营造,它们的魅力就会顿减过半。而当今的诗人,尤其是青年诗人,由于古典诗歌素养的欠缺,普遍地忽视对“境”的营造,这不仅使他们的诗歌损失了魅力,也损失了读者。应该承认,今天的诗人们,由于时代的赋予,在诗之“意”的追求上,确实超越了徐志摩,戴望舒的时代,但由于古典诗歌的素养不及先辈,他们在“境”的营造上却垮了下来。


  当然,“意境”并非诗的全部,古今中外还有大量的优秀之作,它们的为人们所传诵,不是以“意境”胜,而是以“境界”胜。我所说的“境界”,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由于诗人与他的诗歌执着于一种精神的追求,从而使得这种精神的追求显得如此强大,神圣,并在某个高度散发出一种光晕——“境”。古典诗人中的杜甫、陆游、文天祥皆有不少这方面的名作。
  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亦写于烽火连年的战争岁月。其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疯狂地践踏中华大地,民族的命运处于一种悬疑、不确定之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这首传诵人口的名篇: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篇开首的两句,新奇而又似乎有些突兀,然而,如果联想到这只“鸟”可能是从杜甫的“恨别鸟惊心”中飞来的,一种令人感动的承接便顺理成章了。实际上,由《我爱这土地》的第三句“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至第六句的“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都可谓杜甫《春望》次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一种现代演绎,把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 赋予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从而给予读者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果将艾青的“土地”“河流”“风”及“黎明”前的主观情感强烈的附加语去掉,《我爱这土地》的艺术感染力即会顿时消减。而且,纵观《我爱这土地》全篇,由第三句开始的诗的意象结构,与《春望》亦有着惊人的相似,皆由开阔高远的意象开始,逐层递减,最后聚焦到诗人的自身形象,并以此猛烈而持久地击打着读者的情感世界。是的,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与杜甫的“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一般,皆是在诗篇的最后,使诗人对家国对民族的关爱,忧思,升华到一种“境”,并最终使自己的诗篇进入影响民族精神之脉的经典的行列。
  我一直以为,评价一个诗人或他的一首诗,我们不仅要看其纯文学成就,还要看其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影响,并由此加入到民族的命运之脉中去。南宋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当代诗人北岛的《回答》“我不相信……”,在诗艺上或许较不突出,但它们的精神力量却是强大的,并使一代代的读者在诗篇的精神之“境”受到感动,受到鼓舞,获得一种生命或人生的力量。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国诗歌,虽在诗艺诗风上花样翻新,实验作品层出不穷,语言的技艺亦显成熟练达,有人甚至认为这是诗歌的又一黄金时期,但遗憾的是,读者们并不买账。若没有真诚信仰的诗界,至多出些诗艺纯熟、自我赏玩之作。没有办法,对诗人与诗歌的精神世界的要求就是这么苛刻,诗的精神追求就是要真挚,执着,甚至极端,才能在诗中显“境”。否则,就只能得到一些游戏之作,乃至恶作剧。


  文章的最后,我想从“境”的角度,强调一下,对于诗歌这一“赤子之心”的特殊文体,创作中一旦杂入功利之心,其“境”必失,这可谓一条千古铁律。至于诗歌选本的问题,自然亦非议不断,至今不见一权威选本。我们承认,也有用心的选家,但实际上他也在困惑,为什么自己费尽心力选出的自认的好诗,读者与社会并不买账?实际上还是“境”这一问题的困扰。
  如何领略“境”,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条件就是距离。一般而言,领略“意境”,需要一种审美的距离,而领略“境界”,则需要一种空间与时间的距离。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审美的距离,对于“意境”之“境”,中国古典诗评家有一个比拟非常好——“水中月”“镜中花”,就是说你必须保有一个距离,或者说,此时你的内心也要有一种境,或静气,将自己控制在一个审美的距离,才能领略其妙境。相应的问题就在于,当今的诗歌选家们,他们选出或评出的诗,即使其中的佼佼者在“意”,或技巧上有自己的特色,但由于没有“境”的依托,读者在领略了其“意”或技巧之后,只能是弃果壳一般而去,因为这种诗缺少“境”的磁场继续吸引他们,并使他们时时返顾,发出“好诗”乃至“经典”的赞美。
  领略“境界”之“境”,则需要一种空间的距离与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是指当代诗歌的选者评者,不能处于这个圈子或那个圈子,不能为各种关系网所编织,而要处于一个客观的独立不依的境地,但这个要求,对于当下这个精神多元的乱世,有些近乎奢谈。时间的距离,是指一些作品的“境界”之“境”,要隔一段时间,乃至隔代之后,才能清晰地凸显出来,因为“境界”是诗人的诗艺、学养、人格等综合酿造而成的,时间隔得越远,看得越清晰。例如,陶渊明在他的时代,仅被评为三流诗人,杜甫诗圣的位置,亦是宋代以后才渐渐确立起来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距离的打开,那些当代真正的经典作品,将会逐渐浮现出来,为读者所热爱并铭记。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博物馆在线学习项目发展迅速,在提升博物馆教育资源可及性、扩大教育服务覆盖面、提升学习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与线下学习
液体悬浮式非能动停堆组件主要用于对钠冷快堆发生无保护失流事故的缓解,作为国内钠冷快堆中首次研发使用的设备,开发适用于非能动停堆组件的热工水力设计程序是十分有必要的
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图为习近平离开学校时,同师生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4月19日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广大青年和教育工作者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
在明长城遗址上,梅景田给外甥女刘红岩讲述长城故事。  走进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通常需要扫描3个二维码——健康宝、防火码,此外还有一个“保护长城”的二维码。在村里,三项防护措施深入人心。走进乡情村史陈列室,第一块展板写着“长城守护人梅景田”的故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梅景田隔三岔五上山义务捡垃圾、找文物,劝阻不文明旅游。现年75岁的他,至今仍然坚持每周巡视一次古长城。开“专线”直抵古长城
“等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科学家、企业家、医生、教师……”在孩子们心中,受大众尊敬的职业才有吸引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职业学校”“学门手艺进工厂”在许多中国家长的心中代表着教育的失败,也折射出不少人至今仍对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一系列重大举措正在推动职业教育迈上新
通过压力容器外部冷却实现的熔融物堆内滞留技术作为三代核电严重事故缓解措施被广泛研究,压力容器下封头外表面临界热流密度值是决定该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物理量。众多学者
目的: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A型肉毒毒素(BoNT/A)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作为一种神经毒性蛋白质,BoNT/A最初被用于治疗眼睑痉挛和斜视,目前主要应用于神经内科和整形外科。BoNT/A可通过抑
何叔衡(1876—1935年),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1921年7月,他同毛泽东一起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的最年长者,何叔衡并不倚老卖老,而是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抓紧一切机会与时间努力求知,是中国共产党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何叔衡画像  1913年春,37岁的何叔衡以“大龄学
口腔修复对调节患者口腔咬合、提高咀嚼效率、维护人体牙颌系统稳定性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纤维桩修复因具有较好的机械特性成为近年广泛应用的口腔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