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小学教育的改革使得教育事业越来越好。而在此过程中,小学低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学生思维模式、引导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数学教师应发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教学;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方法研究人们从事数学活动时思维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些思维规律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上的特征。由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具有思维活动的心理学特征和思维科学的特征,因此它必将涉及和运用一些心理学、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具体地说,数学思维方法将把思维、数学思维、数学发展中的发现、发明与创新的思维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教育部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尽管教学实践工作不断深入开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从学生视角看,大多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习数学学科,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遇到难题时,溜之大吉,导致其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挖掘,难以更好解决问题。其次,从教师视角看,其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氛围相对较为沉闷,且有的教师未能对学生加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专项培养训练,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2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性
  就小学低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深入思考是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效率,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积极自主的对问题加以思考。从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意义方面看,主要有:首先,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能够将数学教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同时也能为学生更好生活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也是其思维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探索欲望等,有助于小學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水平。
  3对小学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3.1在口头交流中锻炼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无疑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表达。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于思维能力。因此,这就需要借助外部语言进行思维。基于上述认识,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达。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算理的理解是关键。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后,学生对算理似懂非懂。这时,为将“表象”进行抽象,我就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表象”。通过口头交流,学生在无意识中巩固了算理。
  3.2在教学手段中渗透
  数学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逐步渗透。质疑和推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两个重要手段,而思维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的质疑和推理能力。
  首先,鼓励质疑。质疑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和勇气。若课堂上出现质疑,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若课堂上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合理激发提问的方向。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合理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合理质疑,有“疑”可质。教师要注意保护好学生好奇和善问的天性,使学生在质疑问题中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引导推理。数学来源于生活,低年级数学的简单推理素材更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我便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进行引导推理。例如: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哪个班的人数最少,哪个班的人数最多:①中班比小班少;②中班比大班少;③大班比小班多。这些他们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学生能够主动寻找推理的方法。通过多次训练渗透,学生逐渐在推理中获得了乐趣,发展了思维。
  3.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和提高
  思维来源于疑问,思维的火花产生于恰当的问题情境。问题解决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形式。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利用数形结合,不仅给思维一个引导的过程,更发展了思维,为思维的延续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公鸡有5只,母鸡有3只,公鸡和母鸡一共有几只?解决此问题,需要在信息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可以在画图的时候,用“○”代表公鸡,用“△”代表母鸡。多练习几次,将图形的简洁性体现在问题解决中。
  又如,公鸡有5只,母鸡是公鸡的3倍,母鸡有几只?在前面“用符号代替”渗透后,学生逐渐习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代替物体。那么,初学“倍”,我可以更自然地用“线段图”来代替公鸡和母鸡,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
  通过多次符号化思想的渗透,学生体会到其简洁性,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逐渐学会将信息简单化处理,而且在解决一些其他问题时,他们也会根据需要进行创造。
  4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中。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有意识地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简洁性、严密性、发散性等品质将得到不断发展。相信通过今后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那么,学生在解决其他问题时,也能积极地寻到思路和答案。
  参考文献
  [1]钱达亚.从直观中感悟抽象,在生活中体验抽象: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05).
  [2]刘笑.小学低段数学“图文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6,(36):77.
  [3]沈群慧,薄高英.小学低段数学“图文问题”有效解决策略的研究[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04):9-12.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效果欠佳。为了提高中职学校历史教学效果,在历史课教学中,我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有四种教学方法:兴趣引导法、对比教学法、设问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历史课;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背景下,历史教学要求历史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因为传
摘 要: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能开拓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结合了作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所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针对启发式教学在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從而为初中生物教学深入开展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初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应用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先进教学理念中都融入了启发式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不断向前发展,以往小学生阅读模式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新方向。因此,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以与时俱进心态,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对此,我们从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对其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论述,进而促进中小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创新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问题;阅读能力  1前言  阅读是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