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研究:技术路径与关键议题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对传媒行业各个环节的涉入已经开始悄无声息地推动媒介生态的变革,内容生产自动化、智能分发精准化、内容形态多样化以及运营管理系统化,媒体生态体系每个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将认知神经传播学研究范式应用于传播学领域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人机交互中人的认知与情感状态,解释其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本文从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来论证基于认知神经传播学范式对传播学领域内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和现象展开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在传媒业"内容生产""内容分发"和"交互形态"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围绕"人类智能如何转化为人工智能""人类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智能"三个基本问题,提出认知神经传播学视域下人工智能可研究的主要方向与具体议题。
其他文献
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更新形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保障性安居工程被置于扩大内需的首位任务,改造范围扩大到垦区危房区,约占全国棚户改造住房总量的7%。江西省垦区农场建于20世纪60年代,多位于滩涂、深山,交通不便;职工为下放干部、转业军官、知识青年,居住区的房屋早已破旧不堪。自2009年起,江西农垦办开始实施"人口向总场部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农业向现代化转变,构筑新型城区、现代园区、旅游景区新三元结构"的危改方针。江西的案例表明,以危房改造为形式的城市更新促进了要素集聚,可以有
赤道原则与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案》(CERCLA)形成了两套逻辑迥异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法律进路。但赤道原则软法约束不足以及CERCLA过于严苛的连带责任均无法满足本土需求。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是由政策推动的,已经体现出正(激励)、负(惩罚)效价激励的设计理念。未来应延续政策主导理念,优先在负效价规则层面引入CERCLA"潜在责任人"认定及抗辩标准,当积累足够执法经验后,再修法确定商业银行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如此两步走策略可减少该制度引发的负面效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人才国际化应运而生,拥有国际先进理念、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成为战略性争夺资源。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大国博弈加剧和新技术革命加速裂变的影响,人才国际化进程与国际化人才特征呈现出新的变化,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需要调整策略、优化路径,加快形成人才国际化竞争的比较优势。
股权结构会对公司战略产生重要影响,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越来越分散,许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开始呈现多个大股东同时存在的特点,那么这种股权结构会对上市公司的战略决策带来何种影响?本文以2004-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其他大股东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其他大股东的存在对多元化战略具有抑制作用,且其他大股东的数量及相对力量可以增强这种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股东与多元化战略及多个大股东结构的相关研究,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政府购买服务在实践中暴露出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公共财政风险和目标置换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就需要对政府购买服务中购买前决策、招投标、选择代理方、谈判与签订合同、合同实施、监管与绩效评估、再谈判七个风险生成环节进行解密。运用不完全合同理论研究发现,政府购买服务风险生成肇源于产品规则难以界定、交易规则模糊不清以及治理规则形同虚设。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对于国家治理体制改革的正向功能,完善信任、信息与监管机制,平衡风险分配与报酬结构,合理配置剩余控制权,通过再谈判将不完全合同发展成完全合同
随着无人潜航器投入使用,海洋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威胁着沿海国国防安全和海上交通安全。无人潜航器具备船舶属性,是海事法律的调整对象。但是由于立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规则本身缺陷,无人潜航器难以满足海事法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存在一些法律空白。这一方面为沿海国对无人潜航器的维权处置行动提供了治理依据,同时也预示着海事法律须进行更新重塑以适应新科技所带来的实践需求,发挥法律的引领作用。
"久缓"是清代秋审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较为复杂棘手的监候死刑案件,往往历经数次甚至十数次以上的秋审尚难定案论决,或情实数次未勾,或缓决数次未减,案犯监禁于囹圄较长时间,以等待下一轮秋审获得减等或赦宥。作为秋审程序的一种变通措施,"久缓"是"慎狱明刑"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化死入生"的律外救济渠道,也是死刑运用宽与严的平衡机制,体现了清代司法对"议狱缓死"慎杀理念的追求,尽管存在诸多弊端,但也有效控制了清代死刑实际执行的数量。
区别于20世纪的"分析时代",认知科学的建立开启了学科大交叉、大融合的"综合时代",其独特的研究工具和生理测量技术,成为应对传播研究危机的一种思路。认知传播研究经历了从符号认知到具身认知的阶段,集中在劝服实现、个体认知、媒介暴力、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等核心议题和理论框架,解释或验证了部分经典传播理论,拓深了传播学研究。认知传播将在学科融合、研究技术与方法的混合使用、研究视角的耦合、研究对象的拓宽等多线发展中实现学科知识的增量与范式的奠定。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充分认识到,野生动物市场监管不仅涉及生态保护,而且已经上升到了公共安全的战略高度。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野生动物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的野生动物市场交易状况和政府监管体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面对复杂庞大的交易市场,我国在体制设计、法律制定和监管执法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从完善立法、理顺体制、强化执法和社会共治四个方面对如何破解野生动物市场监管难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兴起"具身认知转向",传播实践与认知发生藉由"具身"内涵达成逻辑自洽。认知传播的理论谱系一方面源于心理学、语言学、哲学对"认知"的多视角阐释,另一方面则在以技术现象学为路径的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中形成认知与传播交叉研究的理论雏形。借助伊德"人-技术-世界"的技术哲学范式,可以将认知的"黑箱"机制转化为与身体、环境、行动三个关系面向的知觉范畴,再纳入媒介作为桥梁的知觉-技术耦合逻辑,形成体认(具身认知)传播、境化(延展认知)传播、行动(生成认知)传播的认知传播学三大研究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