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若干具体问题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被喻为建筑物的血液,在我们重视血管疾病的今天,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环节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它与我们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和安全性密切相关。本文根据作者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若干年,所遇到和关注的一些常见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希望同行指正,一起学习和探讨,共同进步。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消防;设计
  1.前言
  随着房地产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遮风挡雨”,上升到对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追求。作为一名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能够运用专业的知识,通过一张张蓝图,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是最基本的职责,也是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所在。下面就这些年来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短浅看法,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
  2.给水设计
  2.1管材的选择
  传统的镀锌钢管因为其易锈蚀、结垢和使用寿命短的缺点,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塑料给水管。常见的塑料给水管有: 硬聚氯乙烯管(PVC-U)、交联聚乙烯管(PEX)、改性聚丙烯管(PP-R、PP-C)、聚丁烯管(PB)、聚乙烯管(PE)和钢塑复合管等等。每种管材都有其优缺点,在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建筑部位、建筑功能来选用不同的管材。如:PE管具有耐腐蚀、韧性好,抗应力开裂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不耐日晒、易老化和没有阻燃性,因此不应安装在室外,并须采用暗敷设。在设置了加压供水设备的给水系统中,其加压管干管、立管长期耐受压力,应该选用接口强度较高的管材,如钢塑复合管等。
  2.2给水系统竖向分区
  建筑给水系统,应该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对市政水压不能到达的楼层,采用加压供水。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常采用两个或多个竖向分区,以18层的商住建筑(建筑高度约60米)为例,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出的静水压要求不大于0.45MPa,生活给水系统各竖向分区的几何高度就不宜大于25米-30米,那么18层的建筑,应该分三个区,用两套加压水泵来供水。但是现实工程案例中,有的设计人员只设置一套加压设备,然后采用减压阀来进行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减压阀失灵,容易对用户的给水配件造成损坏,同时也不符合节能的要求,故从安全和节能的角度出发,不应采用这种方式设计。
  2.3水池补水
  水池补水方面的设计,是较容易被忽视的地方。生活水池内应该要有导流墙,使各部分不得产生死水区,且其补水管的进口,应该在水池水流的始端。水池和水箱应设水位监视溢流报警装置,信息传至监控中心,并对进水管的阀门指令开停,因此,水池和水箱的进水管上应该设置电动阀。
  2.4节水
  给排水设计离不开节水的话题。设计人员应该在圖纸设计中推广使用节水节能的卫生器具,如采用陶瓷密封水嘴的水龙头、3L/6L两档的马桶水箱、红外感应节水开关、延时自闭冲洗阀等等。如今,有更多新型的节水产品正逐渐在市场推广开来,如新型的节水马桶,将马桶水箱的盖子设计成小型的洗手盆,水箱补水管开口设置在水箱盖子上方,仿如一个小水龙头,每次冲厕后,水从“小水龙头”流出来,经过水箱盖子上的小孔,流进马桶水箱里,这样水箱补水的同时就可以兼顾洗手的用途了,如此人性化的小小改良设计,使它比传统马桶节约用水30%以上。
  3.排水设计
  3.1管材的选择
  排水系统注重的是消音和消能,尤其在如今建筑密度很高的住宅小区内,选择合适的排水管材,可以提高住宅的舒适度,并减少因水管破裂、堵塞而需要检修所造成的麻烦。建筑高度50m及50m以上的高层住宅,其生活排水管适宜选用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加厚管,并套用给水用硬聚氯乙烯1.0MPa等级管材管件,接口采用弹性密封圈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时,各楼层间可不设伸缩节。卧室旁边的排水管,可以选用聚丙烯(PP)复合管等静音性能较高的管材。
  3.2排水器具——地漏
  地漏的设置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规范上要求地漏水的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封被破坏后,污水管道内的有害气体窜入室内污染室内环境卫生。但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价格低廉的地漏,水封深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消费者对该规范的条文知道得甚少,那就需要靠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设计人员也应该在图纸上把这一点作一个明确的说明。另一方面,如今厨房地面的清洁一般都不采取用水冲洗的方式,那么在厨房设置地漏的意义不大,如果相邻的是放置洗衣机的阳台或者卫生间,则可以在其废水立管上设置一个三通,用于接厨房洗菜盆的废水。放置了洗衣机的阳台,应该设置带洗衣机插口的地漏。此外,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以及排水系统严禁采用活动机械密封替代水封,这两点也是在设计中值得多加注意的。
  3.3排水管道的连接和敷设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排水立管底部紊流状态和气阻现象明显,对排水横管造成排水不畅和瞬时滞流的现象,使排水立管底部的上一层产生瞬时返水现象,而且规范对排水横管还规定了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要求,同时实践证明:只有对排水立管底部上一层的污、废水采用单独设排水横支管收集接入转位后的立管上,才能完全避免返水现象和满足排水横管不超过最大充满度的要求。故在设计中,不应采用排水横支管直接接入排水横管的连接方式。
  排水管道敷设在室外,有一个埋深的规范要求:在车行道下,排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要求一般不小于0.7m。在很多住宅小区,特别是在地下中部做了地下室的小区,地下室顶面就是迂回的消防车道,覆土层只有0.8m-1.0m,排水还需要有一定的坡度降,那么排水管道的埋深常常达不到规范的要求,这时候就需要对管道增设保护措施,例如采用混凝土对管道进行包封等。
  3.4其他
  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的时候,除了要满足规范要求之外,还应该考虑合理性和现实操作等问题。例如,高规上要求“消防电梯井底应设排水口和排水设施”,这里并没有对非消防电梯做出排水设施的要求。但是现实中,高层建筑的消防前室,往往设置了两台电梯(一台消防电梯,一台非消防电梯),当火灾发生后,大量水喷进来进行灭火、抢救,我们不能保证没有水流进非消防电梯的底部,所以为了防止火灾发生时,非消防电梯井底被水淹没,而造成次生灾害,应该在非消防电梯的底部也设置排水口,用排水管连接至消防电梯集水井,这样设计是相对更为合理和稳妥的做法。
  4.消防设计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消防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对消防安全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合理和正确的消防设计,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
  4.1消防栓的布置
  消防栓布置的间距在规范上有所规定,“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这里所说的30m或50m的“间距”,指的是两个消防栓之间的行走距离,而不是直线距离,如果单单采用半径画圆来对消防栓进行定位,很可能因为忽略了中途的墙壁、门的位置造成的绕行,使得两个消防栓之间的间距超出了规范要求,这样在日后使用中,就达不到预期的灭火效果。另一方面,消防栓的布置还应当要考虑现场与周围的环境,例如:车库里面的消防栓布置,就要尽量避开车位的后面和左右两侧,留出空间以便消防队员操作消防水枪。
  4.2喷头的布置
  喷头的布置应当根据结构梁的位置来定位,不同的危险级别,应严格按照规范上的最大喷头间距来布置。喷头不应距离墙边太近。当梁、通风管道、桥架或者其他成排布置的管道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1.2m时,其下方应当增设喷头,且增设的喷头的上方如有缝隙时,应设置垫板。
  4.3灭火器的设置
  当火灾刚刚发生时,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灭火器,因此灭火器的合理设置,对早期火灾的迅速扑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灭火器的配置应满足最低配置基准的要求,并应设置在室内,疏散口附近的地方,且应该有明显的标识。如必须设置在室外,需要有防潮保护措施。灭火器应根据标签上面的保质期限,定期更换,以确保其功能在须用时能正常使用。
  5.结语
  以上是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对一些常见问题的看法与见解。作为一名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时刻在工作中多加留心,不断更新知识,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设计出更合理、舒适、安全,以及更符合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为社会尽一份绵力。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室内给排水系统是直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的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和安装人员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安装的标准进行方案的选择。但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其室内给排水的安装都应该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需要设计和安装人员严格的遵守。建筑给水排水的节能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系统效率和保温隔热性能,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
期刊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建筑此起彼伏。建筑给排水是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工程施工中,土建和给排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建筑中所涉及的给排水包括给水和排水两部分。所谓的室内给水系统就是为人们提供生活、生产、消防等提供安全的供水系统。通过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建筑室内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三大类。建
期刊
摘要:本文是对混凝和活性炭吸附两种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在用絮凝剂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液进行预处理当中,以厌氧消化液的CODcr的去除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了聚合氯化铝(PAC)的最佳混凝条件;用粉状活性炭进行预处理时,以消化液的浊度为考察指标来确定粉状活性炭的最佳吸附条件。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厌氧消化液;粉状活性炭;聚合氯化铝;混凝;吸附  前言:  将城市垃圾中含量较高的生活有机垃圾(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中,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的隔热保温效果,对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建筑工程中,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应用的重要性出发,对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在节能环保效用上的发挥。  关键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建筑工程  0.引言  在建筑能耗量的排放量上,建筑工程占据着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于耗能的首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快速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运用大量的能源。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和节能减排思想的提出,这使得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的理念在现代化建筑过程中被广泛的提及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现阶段节能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现状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建筑设计  一、建筑设计在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时代发展的需要  节能建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能源被消耗殆尽,我国已经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就现在的能源缺乏来说,需要尽可能的在有限的可以使用的能源限制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这一问题不仅在我国如此,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如此。已经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建筑能耗是一般发达国家的三倍左右。对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的优化方案,主要从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措施及应用进行了相对的研究,发现在电气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建设,而建筑行业作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建筑行业扮演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逐渐增多,城市建筑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社会形势之下,建筑物的节能环保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建筑设计是建筑物节能环保的重点,故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成为现下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审美观念有了很大变化,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的矗立于城市之中。城市住宅由纯多层住宅或纯高层住宅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住楼发展、公共建筑亦由功能单一向多用途、大面积综合性的建筑发展。综合性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也就成了影响建筑物日后使用的重要因素。建筑给排水(包括消防给水)工程又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供暖与通风、建筑电气等工程共同构成可
期刊
摘要: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建筑物的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满足不同阶段的要求。本文主要探讨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及控制策略。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策略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建造在地基之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的稳定性、结构形式、施工和造价等密切相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是与工
期刊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在这种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也在不断的加快着脚步,其中基坑排水技术就是重要的一项,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对基坑进行施工时,最应该做到了就是防水和排水这两项,这是基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两项,也是提高质量和保证施工稳定性的重要一环,在水利工程中,在对围堰合拢闭气施工结束后,必定要进行对基坑排水的工作,确保基坑内部处于一种干燥的施工状态下。基坑是水利水电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