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中洞察 思辨中建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f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例研究更需厘清的一种边界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课例研究正越来越被教师所接受和采用。如何使之发挥有效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和专业研究者也做了不少探索,并从如何聚焦主题、深化过程和成果整理等诸方面提出了许多可鉴的主张。囿于工作的特性和思维的习惯,一般教师的确会更多关注程式层面。事实上,有一类情况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即研究命题本身的科学性问题。这里既有针对学情所应把握的研究边界或深度问题,或言之,究竟可以将原有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拓展和“拔高”到何种程度?也有拓展或拔高的内容即本体性知识是否正确?如果只是凭借“万户飞天”的勇气,罪莫大焉!课例研究不仅要解决到哪里去的问题,更要明白从哪里出发,乘着什么样的航船出发。再言之,就本体性知识的表述而言,是否存在学理性表达方式和“教学性表述语言”的区别?凡此种种,在课改深入推进的当下,都应当引起大家的关注。研究的风险和边界需要科学地厘清。实际上,不少一线教师尤其是一些资深教师随着自身研究视野的拓宽和研究问题的深入,已经开始意识到上述问题恰是他们这些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教师更易产生的问题。基于编辑部和相关教师的共同体认,本期特别选取一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并呈现不同专家和实践教师的讨论实录,以期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共同的思考。特别感謝本期案例的提供者以及参与相关讨论的原杭州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科专家和专业研究团队的相关专家和其他一线教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P56-57 。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平行与垂直相关符号,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掌握判断平行与垂直的方法。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思考、概括等实践活动,感受相交与不相交的位置关系,理解平行与垂直关系形成过程,逐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问题解决:通过观察、比较、实践、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形成直观洞察意识,提高空间想象的能力。
  4.情感态度:通过系列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美,激发对探索数学本质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异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辩证统一关系,凸显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直白也是一种数学课堂美。此处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直接、有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开启数学奇妙探索之旅。)
  二、新知展开
  1.动手实践,初步感知两条直线位置关系
  (1)出示问题,学生实践。
  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条直线a,直线外有一点O,过O画一条直线,你行吗?
  师:你有几种不同的画法呢?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几张作业纸,请你把想法画在上面。
  (学生活动,过程略)
  (2)收集作品,展示分享。
  师:老师从同学们那里收集到了很多特别美观的作品,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展示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画一画的实践活动,充分尊重与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感受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在实践中也可以自然生成后续学习所需要的素材,从中也落实对学生动作直觉思维的培养。)
  2.组织分类,感受相交与不相交关系
  (1)分类活动,感知属性。
  师:为了大家能看得更清楚些,老师把相类似的作品统一展示出来。
  师:请观察五幅作品,你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它们分成两类吗?
  生:相交:①②③,不相交:④⑤。
  生:相交:①②③⑤,不相交:④。
  (2)争论说理,明晰本质。
  师:同学们,对于⑤号作品出现了两种声音,有认为是相交的,有认为是不相交的,数学是需要讲道理的。请双方各派一名代表来说说理由。
  生:像作品①②③这样,相交是有明显交点的,而作品⑤没有,所以是不相交的。
  生:作品⑤目前看是没有交点,但是直线有一特性,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延长后就有交点了。
  ......
  师:现在大家支持哪个观点呢?
  生:作品⑤是相交的!
  (师结合课件演示作品⑤是相交关系)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在⑤号作品的归属问题上,全班同学自然地产生两个阵营。教师有意组织正反双方进行说理争论!争论的过程就是对本质内涵的明晰认同过程,最后自然地达成一种学习共识。)
  3.深入感知,洞察平行的本质属性
  (1)图形直观,深入洞察。
  师:刚才我们对作品⑤有了争议,最后我们根据直线的特点,也明白了作品⑤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是属于相交关系,现在张老师把作品④与⑤一起请出来考考你们的眼力,请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作品④与作品⑤,说一说为什么作品⑤两条直线一定会相交,而作品④的两条直线一定不相交呢?(四人小组交流)
  ④
其他文献
【摘 要】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但推理思维的抽象性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与之紧密相关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学生所欠缺的。通过精心备材、故事推理、情感提升这一路径,合理使用数学绘本,可以在增强课堂活力和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和推理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推理;绘本阅读  数学教学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一般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学习合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一、四字心法    朱光潜将自己的人生心得概括为“恒、恬、诚、勇”四字。他说:“恒,就是恒心、毅力、忍耐、执著。一个人无论求学问还是做事情,都要有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
前几年,我在高校工作的时候,有鉴于学校德育忽视情感在德育中的价值,过分注重于考察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了改变的时状,提出了情感性学校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并在江苏、上海等地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旨在让情感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之一得到关注,并由此发展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  年轻的卫星老师,就是
【摘 要】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对教材的解读十分重要。可用结构化的视角,从学生立场审视、整体思维把握、单元视角整合、纵横双向梳理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为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提供支持。  【关键词】结构化视角;教材解读;策略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载体。教材解读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处理。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
【摘 要】分数是抽象、复杂的概念。基于跨学科教学的视角,展现了4个“用音乐艺术教授分数”的成功案例,介绍如何实施多种模式教学,直观展现分数意义;如何巧妙利用音符时值,厘清分数基本性质;如何借助图示音符分解过程,凸显运算实用价值;如何通过视觉享受光学艺术,实现“三数”间的转化。并基于案例的解读,对小学分数教学提出三点建议:要注重多维度剖析不同层级分数的意义;要深入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在分数教学中的重要价
最近看到一集叫《非洲怪客》的纪录片,讲的是那些天生和别的同类长得不大一样的动物,比如一只白色的非洲狮子、一只黄色的鳄鱼和一只长着条状花纹的猎豹。因为基因变异的缘故,它们得了皮肤病,因此在种群中会显得特别显眼,成为怪客。  人们喜欢这些与众不同的小家伙,但是对于它们自身来说,这却是一件威胁到生存的糟糕事。白色的狮子无法在草丛里隐藏,黄色的小鱷鱼在水里特别扎眼。无法接近猎物,是它们致命的弱点,但这就是
【摘要】对750名3~6岁幼儿父母的教养效能感、亲子关系进行调查发现,一孩父母教养效能感总分显著高于二孩父母,一孩父母在规范、游戏、教育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二孩父母;一孩父母和二孩父母按教养效能感水平均可分成三种潜在类别,即低效能感型、中效能感型、高效能感型;二孩父母高效能感型占比低于一孩父母,二孩父母中效能感型占比高于一孩父母;在一孩家庭及二孩家庭中,与低效能感型父母相比,亲子关系亲密性得分越高
众所周知,有些数学知识是约定俗成的,苏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教学内容即如此。这一课,主要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很多教师在教这样的内容时,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确定位置就要遵守“第几列第几行”这一规定,教学也能顺利进行。  可是笔者在六年级毕业班上对学生进行的口头调查中,发现了问题。  问1:你还记得五年级
1978—2008,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华大地风云激荡,沧桑巨变。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远见卓识,于拔乱反正中首抓教育,1977年恢复中断十余年的高考,改变了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1978年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从此,中国教育渐渐步入正轨:为知识分子落实政策,平反昭雪;尊师重教;向国外派遣留学生;恢复中断多年的研究生教育等高层次人才培养;扶持民办教育;科教兴国……一系列的举措表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