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场馆到APEC晚宴场地探 水立方华丽“变身”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宴前夕餐饮团队进场演练。

  2014年是水立方赛后运营的第6年,和往年一样的是,各类国际性赛事、全民健身活动,及各类商业活动、公益活动等频频在这里举办,向世人证明着水立方依然是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而和往年不同的是,水立方于2014年7月21日暂停营业,并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进行改造升级。在游客量最多的夏季选择闭馆,为的是迎接一场更加瞩目的盛会。
  2014年11月22日,水立方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开启的还有“上善若水 APEC之旅”主题活动。再次开放的水立方让人们充满了好奇:它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全新面貌亮相?APEC会议晚宴的握手会见、集体合影、欢迎宴会又会有着怎样的创新方式向全世界呈现?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再次揭开水立方神秘的面纱。
盛会期间水立方内陈列的景泰蓝工艺品“葫芦万代”。
APEC 晚宴餐具,主题是“盛世如意”。

  “变身”,尽显“上善若水”
  APEC会议晚宴的创意理念为“上善若水, 同舟共济”。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出自《老子·道德经》。其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格,泽被万物而不取名利”。“同舟共济”出自《孙子·九地》。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其与 “上善若水”承上启下,形成关联。既能体现中国包容、开放的胸怀,也体现着中国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互惠互利、相互扶持的真诚愿望。所以APEC晚宴中,水元素在水立方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起来。
  步入比赛大厅改造成的宴会大厅,一切尽显美轮美奂。进出的大门,高大气派,古典雅致,是各国元首出入的通道。大厅里亭台楼阁,山环水绕,整体风格仿宋代园林。
  宴会厅改造的一个核心创意为“曲水流觞”,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的“流觞曲水”。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风俗,指的是古人在弯曲的水渠旁宴集,在上游放置酒杯,杯随水流,宾客围坐水边取用酒水。
  水立方采用铝合金支撑架和双层舞台木板体系填平了比赛池,在填平游泳池的基础上,设计出两弯“曲水”,水流间设宴会桌椅,水中放鱼儿畅游。晚宴时,各经济体领导在席间享用盛宴、欣赏演出的同时,脚下也有“风景”流动。宴会桌上开怀畅饮,宾客脚下流水潺潺,现代室内设计完美地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儒风雅俗。
  同时,水立方采用脚手架和双层木板体系,填平部分跳水池,让其变身为水景舞台,乐声如水般流转,人在水边翩翩起舞。原有的跳水台巧妙地被一座假山遮掩。两边由巨幅帷幔相遮,帷幔之上画的也是山水楼亭,与真实的山水楼亭相映相融,不露痕迹。
“曲水流觞”艺术地坪搭建过程中。
“曲水流觞”艺术地坪细节。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我院多年来德育课教学改革过程中所进行的有益探索,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提供借鉴。 This artic
把现代英语当作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奇妙而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今天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鼓励他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个人责任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克什克腾旗文化底蕴深邃,旅游资源丰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要实现旅游业的新突破,必须强化旅游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文化、民族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美好的自然景观,还要考虑人们在旅游中的安全、便捷。在众多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多物理原理的应用,给人们的旅游和出行带来了便利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4中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暨首期全国智慧旅游建设培训班”上,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获得智慧旅游创新成果奖。广西旅游目的地整合平台自从2014年3
近日,国家旅游局组成工作组,开展调查核实“17家旅行社与途牛旅游网发生的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工作组查阅了一个时期以来的网络资料,向多家企业调查取证,召开专题会议研判,
(2012年10月11日)今天,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和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联合举办中欧竞争周,相互交流立法和执法经验。来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英国
我看世界杯女排赛张然第7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经过66场激烈争夺,于1995年11月17日鸣金收兵。获得前3名的古巴、巴西和中国队取得了第一批进军亚特兰大第26届奥运会的资格,以下各队排名顺序是
“TCL──郎平中国女排基金”建立/1995年12月18日,“TCL——郎平中国女排专项基金”签约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根据协议,在今后两年内,TCL电子集团公司将向中国女排提供总额450万元的资金,主
开平碉楼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在封建帝国时期,岭南地区社会治安较差,匪患严重,当地居民有建集居住与防卫功能于一体的厚墙碉楼式建筑的传统。19世纪中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