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分析

来源 :基层医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上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晋城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诊60例乳前牙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试验组中,对照组给予上颌垫矫正器进行治疗,试验组给予上颌垫加前方牵引进行治疗,通过投影测量分析对比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及下颌平面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牙槽座角、下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大于对照组,下颌平面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垫加前方牵引矫治乳前牙反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咬关系,且复发率极低,可作为首选方法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75岁以上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半量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高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60例)和未溶栓治疗组(40例)。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将溶栓治疗组再分为6 h溶栓组和12 h溶栓组。2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半量溶栓治疗,比较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住院14 d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结果溶栓治疗组临床冠脉再通率86.7%,明显高于未溶栓组的17.5%(P<0.05)。6 h溶栓组患者血管再通率(96.7%)明显高于12 h溶栓组(86.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抚州市东乡区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CHD患者,观察其阿司匹林治疗期间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CHD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CHD患者阿司匹林治疗期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率46.00%(46/100);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消化道疾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服药时间>3个月、服药剂量300 mg/d、未使用胃黏膜保护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婺源县中医院2018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PPH组、MMH组各30例。MMH组采取外剥内扎术(MMH)治疗,PPH组采取PPH治疗,比较2组术后7 d恢复效果、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PH组术后7 d恢复优良率96.66%,高于MMH组的70.00%(P<0.05);PPH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短于MMH组(P<0.05);PPH组并发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