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蒙古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蒙古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7年8月23日至27日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松原市前郭镇召开。来自中国、蒙古、韩国、捷克、俄罗斯等国家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他文献
2007年8月24日,是作家老舍先生逝世41周年的日子。为缅怀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并纪念老舍剧作《茶馆》问世50周年,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老舍纪念馆、中国电影基金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纪念座谈会。
葛逻禄人廼贤是元末著名诗人,其诗独具特色,在元末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明清诗论家也对他评价颇高。20世纪以来,廼贤研究成果渐丰,逐步将他的生卒年、一生经历、著作情况大致考清。对于碴贤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诗史地位、文学思想等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回顾百年来的廼贤研究,有利于这一课题的进一步深入,也可对整个元代诗文的研究提供某些借鉴。
本文从各个角度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美国学者克尔曼的歌剧研究名著《作为戏剧的歌剧》。笔者以拓展我国自身歌剧美学、歌剧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视野为出发点,重点评述了克尔曼的歌剧观念、歌剧批评方法、具体写作特点及问题,笔者认识。克尔民坚持的“以音乐承载戏剧”、“作曲家就是戏剧家”等观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歌剧这种体裁的特笥和本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即兴音乐创作,在中、西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音乐的发展长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即兴音乐创作的看法往往失之偏颇,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形式(即创作的结果存在于创作的过程之中),其创作过程的“严肃性”(或说是思想整合的成熟性)和创作结果的“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质颖。本文受越晓生即兴创作音乐《依心集》的启发,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试图表述一些个人对这些总理
本文旨在马勒《大地之歌》中所用七首德译唐诗正本清源,对译诗和原诗进行比较研究,指出马勒对译诗所作的修改,并酷暑原诗的创作背景。
本文对美国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奇在40年代前后的音乐创作情况和音乐思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详细探讨了凯奇从音色拓展试验到“空的节奏结构概念”的演变过程。逻辑地展示了音乐史中极殊个例《4分33秒》产生的上下文关系以及它所的意义:空的节奏结构中可以投入所有的声音(包括无声);音乐牟性质可以不是审美的而是认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