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优良品种
中药材在我国大面积发展种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药材品种都是由野生到家种,品种已老化,药农种的仍然是不抗灾、低产、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老品种。如毫白芍现在种的仍旧是老品种,不仅产量逐渐降低,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也较低。选购高质量高产无病害的优良药材种子才能提高亩产效益。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GAP的要求规范种植外,在下种前要搞好市场调查,科学地选定种植前景较好又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药材品种。这就要对市场供应情况、销量走势、行情价格、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出口潜力,做好反复论证。种药材需要多了解药材的属性、特性等相关知识,不要轻信商家鼓吹,避免购买质量差的假冒伪劣药材种子。
二、选好土质。种好药材
药用植物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药材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栽培不同的药用植物时,要求选择相应质地的土壤,才能保证药捌的高产与优质,因此,根据土壤的特性,选准选好土质,是种植中药材最关键的一步,适宜的土质,种出的药材不但质量好、产量高,又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一举数得。如壤土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水供肥和耕作性能都很好,适宜种植多种药用植物,特别是以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更适宜在壤土中种植,如桔梗、黄芪、牛膝、山药、丹参、地黄和人参等。
三、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
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仅是调整作物布局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项增产、增效和实现秸秆禁烧的主要措施。要注意药材与其他农作物间套种,由于粮、棉、油价格普遍上涨,农民越来越重视土地的产出值,发展药材种植要大胆摸索药材与粮食等农作物的闻作套种经验,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利用值。有些药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一整套药粮间作、药菜间作、果药套种、林药套种、药药套种等科学种植经验,这些经验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中药材市场行情的变化非常快,利用好的土地种植药用植物风险大,但是,利用荒山荒坡和零散土地等科学种植药材,不仅可以纳入国家退耕还林的项目补贴,降低种药风险,同时还可使荒山荒坡上药材种植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改革播种方式根据各个品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播种方式。传统的药材种植方法是以数量争产量、争效益,把产量放在首位,忽视药材质量,今天的市场走向是以质量求效益,而无公害绿色且有效成份含量高又是衡量商品药材质量优劣一个重要标准,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兼顾产量,合理稀植,药田间植株密度下降,从地上到地下立体空间加大,空气流畅,光照充足,生长条件变好,植株长得健壮,抗病、抗虫能力大大增强。另外,田间通风透气条件得到改善,病虫害滋生也将受到抑制,用药次数又可大大减少,药材受污染的机率降低,药材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如过去许多人参场的人参种植密度,保持在每60-80株m2,最密的达100株/m2,失之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掩,光合效率很低,参根支头小,单产低,而将密度改为30-40株/m2后,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提高。
板蓝根传统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以便于田间作业,但条播的亩产量只能达到200kg,而改用撒播机的,板蓝根亩产一般30kg,高产可达450kg,由传统的条播改为撒播,增产特别显著。点播多适用于种子较大或种子量少、需精细管理的药用植物品种,如丁香、栝楼等。
四、落实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秸秆还田 以禁烧为前提,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充分利用有机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各地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大型秸秆还田机械,并与深耕机械配套,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喷施“免深耕”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是一种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水分渗透力的生物化学制剂。由于它可以疏松土壤深度达地表以下80cm-120cm,可实现免深耕,免去了土地人工翻耕之累和机械翻耕的高成本,亦免去伤害药用植物根系,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0%以上。整好地播种前,亩用“免深耕"200克对水80kg喷施药地即可。凡使用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的药田,土质疏松、透气性好,肥水渗透力强,植株生长旺盛,根系特别发达,药材产量大幅度增加,药材的质量显著提高。
配方施肥各地要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主要药用植物品种的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要抢抓春季气温升高,雨水集中,废弃稻麦秸、麦糠、杂草丰富的有利时机,动员广大农民大力积造农家肥,千方百计扩大土杂肥的施用面积施用量,继续推广应用药材优质专用肥,努力做到底肥、追肥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
早腾茬、细深耕要以前茬作物不过早收获为前提,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整一块,一犁多耙,保好底墒;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深耕机械的作用,扩大深耕面积,力争达到23-35cm,以利蓄水保墒;户与户之间,要变墒沟为墒埂,达到地面平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适时足墒播种要以足墒为前提,适时播种。播种期间如墒情不足,应浇水补墒,并做到补墒均匀,严禁先种后浇或欠墒寄种,禁止抢墒早播。一年生、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大部分春季播种。播种期又因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南方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多采用早春或雨季前后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春播或夏播,春播在3-4月间。
讲究播种质量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都有很大关系。播种深度常以下列几种情况决定:在寒冷、干燥、土质黏重,覆土应薄些;种子千粒重较大,发芽率高的可播深些;粒小、发芽率低的宜浅播,一般覆土厚度可为种子直径的2-3倍。在不影响种子发芽的原则下,以精量匀播浅播为宜。像徐长卿种子,非常细小又轻,如果播种时不掺细沙,一遇刮风天气,就会被风刮走。播种后的管理主要是掌握适当水分,尤其是浸种催芽的种子不耐干旱,浇水时要避免土壤板结,出苗后适当播制水分,让根系下扎。
五、搞好春播期间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种传病为重点,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1、种子包衣:选用先进种衣剂,推广药材种子包衣技术。2、药剂拌种;未选用包衣药材种子的药田,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25g-40%辛硫磷50g,加2%的立克秀湿拌剂或2.5%的适乐时40ml,加水4kg,拌药种40kg,堆闷6-8小时,凉干后播种,拌种时要严格掌握药、水:种的比例和用量,以免造成药害,影响药种出苗。
以防治根结线虫和苗期杂草为重点,推广土壤处理技术。
1、防治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每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3kg和线虫绝杀颗粒剂2kg,在犁后耕前均匀撤施,然后耙地,使药混于土中,既可减少根结线虫的越冬基数,又能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防治苗期杂草:药用植物苗期最易遭受草荒,人工除草不仅费工,而且踩地,有时还会伤苗,所以药农都想用除草剂给药材除草。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每亩用40%野麦畏乳油200ml加水20-30kg,均匀喷洒于犁好待耙的药田地表,在2小时之内耙匀,耙深8-10cm。或在药种播好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40-60ml,加水40kg喷于土表。
中药材在我国大面积发展种植,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药材品种都是由野生到家种,品种已老化,药农种的仍然是不抗灾、低产、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老品种。如毫白芍现在种的仍旧是老品种,不仅产量逐渐降低,而且有效成分含量也较低。选购高质量高产无病害的优良药材种子才能提高亩产效益。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结合本地的种植习惯,按照GAP的要求规范种植外,在下种前要搞好市场调查,科学地选定种植前景较好又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药材品种。这就要对市场供应情况、销量走势、行情价格、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出口潜力,做好反复论证。种药材需要多了解药材的属性、特性等相关知识,不要轻信商家鼓吹,避免购买质量差的假冒伪劣药材种子。
二、选好土质。种好药材
药用植物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药材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栽培不同的药用植物时,要求选择相应质地的土壤,才能保证药捌的高产与优质,因此,根据土壤的特性,选准选好土质,是种植中药材最关键的一步,适宜的土质,种出的药材不但质量好、产量高,又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一举数得。如壤土的通气、透水、保水保肥、供水供肥和耕作性能都很好,适宜种植多种药用植物,特别是以根及根茎入药的药用植物,更适宜在壤土中种植,如桔梗、黄芪、牛膝、山药、丹参、地黄和人参等。
三、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
间作套种间作套种不仅是调整作物布局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项增产、增效和实现秸秆禁烧的主要措施。要注意药材与其他农作物间套种,由于粮、棉、油价格普遍上涨,农民越来越重视土地的产出值,发展药材种植要大胆摸索药材与粮食等农作物的闻作套种经验,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利用值。有些药农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一整套药粮间作、药菜间作、果药套种、林药套种、药药套种等科学种植经验,这些经验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中药材市场行情的变化非常快,利用好的土地种植药用植物风险大,但是,利用荒山荒坡和零散土地等科学种植药材,不仅可以纳入国家退耕还林的项目补贴,降低种药风险,同时还可使荒山荒坡上药材种植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改革播种方式根据各个品种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播种方式。传统的药材种植方法是以数量争产量、争效益,把产量放在首位,忽视药材质量,今天的市场走向是以质量求效益,而无公害绿色且有效成份含量高又是衡量商品药材质量优劣一个重要标准,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兼顾产量,合理稀植,药田间植株密度下降,从地上到地下立体空间加大,空气流畅,光照充足,生长条件变好,植株长得健壮,抗病、抗虫能力大大增强。另外,田间通风透气条件得到改善,病虫害滋生也将受到抑制,用药次数又可大大减少,药材受污染的机率降低,药材的质量也会明显提高。如过去许多人参场的人参种植密度,保持在每60-80株m2,最密的达100株/m2,失之过密,植株叶片相互遮掩,光合效率很低,参根支头小,单产低,而将密度改为30-40株/m2后,药材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提高。
板蓝根传统播种方法多采用条播以便于田间作业,但条播的亩产量只能达到200kg,而改用撒播机的,板蓝根亩产一般30kg,高产可达450kg,由传统的条播改为撒播,增产特别显著。点播多适用于种子较大或种子量少、需精细管理的药用植物品种,如丁香、栝楼等。
四、落实关键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秸秆还田 以禁烧为前提,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充分利用有机资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各地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大型秸秆还田机械,并与深耕机械配套,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努力扩大秸秆还田面积。
喷施“免深耕”免深耕土壤调理剂是一种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水分渗透力的生物化学制剂。由于它可以疏松土壤深度达地表以下80cm-120cm,可实现免深耕,免去了土地人工翻耕之累和机械翻耕的高成本,亦免去伤害药用植物根系,还可提高肥料利用率50%以上。整好地播种前,亩用“免深耕"200克对水80kg喷施药地即可。凡使用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的药田,土质疏松、透气性好,肥水渗透力强,植株生长旺盛,根系特别发达,药材产量大幅度增加,药材的质量显著提高。
配方施肥各地要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和主要药用植物品种的需肥规律,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要抢抓春季气温升高,雨水集中,废弃稻麦秸、麦糠、杂草丰富的有利时机,动员广大农民大力积造农家肥,千方百计扩大土杂肥的施用面积施用量,继续推广应用药材优质专用肥,努力做到底肥、追肥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化肥利用率。
早腾茬、细深耕要以前茬作物不过早收获为前提,做到成熟一块、收获一块、整一块,一犁多耙,保好底墒;要充分发挥大中型深耕机械的作用,扩大深耕面积,力争达到23-35cm,以利蓄水保墒;户与户之间,要变墒沟为墒埂,达到地面平整,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适时足墒播种要以足墒为前提,适时播种。播种期间如墒情不足,应浇水补墒,并做到补墒均匀,严禁先种后浇或欠墒寄种,禁止抢墒早播。一年生、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大部分春季播种。播种期又因气候不同而有差异,南方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多采用早春或雨季前后播种,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春播或夏播,春播在3-4月间。
讲究播种质量播种深度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都有很大关系。播种深度常以下列几种情况决定:在寒冷、干燥、土质黏重,覆土应薄些;种子千粒重较大,发芽率高的可播深些;粒小、发芽率低的宜浅播,一般覆土厚度可为种子直径的2-3倍。在不影响种子发芽的原则下,以精量匀播浅播为宜。像徐长卿种子,非常细小又轻,如果播种时不掺细沙,一遇刮风天气,就会被风刮走。播种后的管理主要是掌握适当水分,尤其是浸种催芽的种子不耐干旱,浇水时要避免土壤板结,出苗后适当播制水分,让根系下扎。
五、搞好春播期间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种传病为重点,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1、种子包衣:选用先进种衣剂,推广药材种子包衣技术。2、药剂拌种;未选用包衣药材种子的药田,可用40%的甲基异柳磷25g-40%辛硫磷50g,加2%的立克秀湿拌剂或2.5%的适乐时40ml,加水4kg,拌药种40kg,堆闷6-8小时,凉干后播种,拌种时要严格掌握药、水:种的比例和用量,以免造成药害,影响药种出苗。
以防治根结线虫和苗期杂草为重点,推广土壤处理技术。
1、防治根结线虫等地下害虫:每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3kg和线虫绝杀颗粒剂2kg,在犁后耕前均匀撤施,然后耙地,使药混于土中,既可减少根结线虫的越冬基数,又能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2、防治苗期杂草:药用植物苗期最易遭受草荒,人工除草不仅费工,而且踩地,有时还会伤苗,所以药农都想用除草剂给药材除草。在土壤墒情充足的条件下,每亩用40%野麦畏乳油200ml加水20-30kg,均匀喷洒于犁好待耙的药田地表,在2小时之内耙匀,耙深8-10cm。或在药种播好后,亩用50%乙草胺乳油40-60ml,加水40kg喷于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