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刚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定量评价

来源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628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小流域为例,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治理目标和实际状况,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防洪减灾和水土保持等角度构建定量评价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计算分析流域整体效益.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基本涵盖了小流域治理的各个方面,对低山丘陵地带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具有较强适用性;2017—2020年马刚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单项效益均表现出上升趋势,并以防洪减灾和经济效益最明显,可为小流域治理方案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减少新疆输变电施工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输变电沿线区域的生态环境.以新疆750kV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项目研究成果,分析项目水土流失的扰动范围、来源、特征、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结果表明:1)新增水土流失来源分为站区、进站道路区、站外供排水设施区、站外电源线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塔基及施工场地区、牵张场区、跨越施工场区和施工道路区.2)水土流失量在不同施工时序、地貌单元、扰动分区间表现出明显差异性.3)输变电工程土壤侵蚀营力主要为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且地貌差异特征明显,应基于项目
辽阳市弓长岭人参谷生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是辽宁省试点项目.该流域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三区治理思路,根据本流域具体情况设置河道及周边整治区、生态综合治理区、生态自然修复区3个功能区,每个区域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植物、工程、生态修复措施,构筑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3道防线,实施了面源、沟道、污水、垃圾、厕所污染5项同时治理.
土壤分离是侵蚀过程中泥沙产生的必然途径,是土壤侵蚀的起始阶段,可为土壤侵蚀提供物质基础.通过对水力侵蚀过程中的土壤分离能力的定义、量化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梳理和总结,发现土壤分离能力与土壤属性(土壤类型、质地、密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根系、枯落物、土地利用类型)和水动力学特性(降雨量、雨强等)密切相关.此外,结合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热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展望,以期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的构建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河口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如何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既发挥其经济价值,又不影响其生态功能,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河口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敏感点分析,并围绕这些敏感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建议,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浑河沈阳城市段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综合运用先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水利专业理论知识,开展数字化构建技术研究,最终构建成一套“以河流为主线,以枢纽为节点,集成各类业务信息”的现代综合信息化平台,为浑河沈阳城市段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规范业务流程,提高办公效率.通过实践检验,研究成果的应用可为浑河的防洪预警及现代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同时对其它相似地区的防洪兴利与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中小河流无黏性土堤防而言,堤防规范的渗流计算方法在靠近水边线或坡脚时计算出的比降存在奇异性,从而降低渗流稳定及边坡稳定的计算精度.以小沙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项目为例,探讨边坡强度自动折减的改进算法在无黏性土堤防渗流稳定及渗流作用下边坡稳定的有限元计算效果.研究成果对无黏性土河道堤防工程治理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开展水土保持施工图设计,是生产建设项目落实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举措.根据《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业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指引》及水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简要介绍深圳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施工图的做法,并分析总结其在实施过程中的若干经验,可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工程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电网工程建设废弃物,为此国家相关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处理在电网企业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废弃物.分析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来源、主要类型,规范电网企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提高电网工程管理水平,以及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无害化,为当前及未来的电网企业废弃物分类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轨道交通项目位于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活动集中地段,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及影响有其独到的特点,防护和管理措施相对复杂,如果各项措施实施不到位,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以南通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施工为例,针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期间土石方量和弃渣量大、临时堆土点位分散、施工作业面裸露面积大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建立土石方台账、外运车辆追踪、临时堆土防护和裸露地表苫盖等相应的防治对策,为同行业提供参考.
为确定产量高、数量大的林产加工废弃物——板栗壳及其改性天然高分子物质——板栗壳色素,在处理重金属废水中Ni(Ⅱ)的应用前景,采用氨催化、热固法合成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树脂,通过振荡平衡批处理考察了 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甲醛交联板栗壳色素吸附水中Ni(Ⅱ)性能的影响,拟合了动力学模型和吸附平衡模型.结果表明:合成树脂吸附Ni(Ⅱ)适宜pH值为7;在720 min内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粒内扩散并非唯一的限速步骤;平衡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