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扬起思维之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发现阅读的价值,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10)7-023-001
  
  一、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语文的意义究竟何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应“发展儿童的心灵” [1],北大钱理群教授认为“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 [1],特级教师李镇西则具体阐述为“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 [1]苏霍姆林斯基则提出“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2]。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3]。结合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3]之描述,可以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且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偏见,发现阅读的价值,端正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舟,思维是帆。
  二、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一旦与学科实际结合起来,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一旦结合起来,必将有效地扩展语文教学研究的广度,提高语文教学研究的水平,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大的变革[4]。”
  1.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文本中有着大量的文学作品,达成“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5],目标的前提是贴近文本、再现文本。通常采用故事讲述、课本剧表演、多媒体视听欣赏等方法创设情境,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即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所言“解放儿童的大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们能说……”[1]
  2.问题设计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及辩证思维的能力
  众所周知,提问法是启发式教学中主要教学法,巧妙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定向,多种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助于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清朝蒲松龄《狼》的阅读教学为例,在初读,读出情节一环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发生在狼与屠夫之间的这个故事,每段可在屠夫与狼之间加入哪个动词,既构成一句完整的话,又能概括这段主要内容”;《苏州园林》一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借助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每段大意,理清全文思路。都是训练学生根据阅读的文本内容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形式逻辑规律、思维汇合律及逐级抽象律的过程中培养其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
  再如《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在指导学生欣赏柳宗元《江雪》的基础上,在课文学习的不同阶段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比较能力:即初读课文,找出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相对应的那句话(湖中人鸟声俱绝)——找“同”;品读课文,从所叙奇遇、淡愁雅趣、白描写景等方面辨析诗与文之异——求异。
  辩证思维虽然是最高级的思维阶段,其实却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然也多见于源于生活的文学作品之中,如《塞翁失马》中所体现出的福祸转化之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扁鹊见蔡桓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关系,《藤野先生》中鲁迅弃医从文的因果关系,只要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设问,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效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
  3.对话碰撞、引导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是“一千个读者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应当“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5]。
  对话碰撞使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及与同学对话的过程中领悟作品内涵、提高审美品位和语文素养。
  以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为例,在整体感知部分指导学生分别从“我”和“小兄弟”的角度叙述童年往事,并就此事对文中人物说几句话,再与作者对话,多角度探究出文章的主题:即儿童教育角度、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自我解剖的角度及手足之情。教学过程中既有复述故事时的再造想象,又探寻一种多元的思维角度,而且所有的思维活动又都立足于对文本的阅读领悟。
  此外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词语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所学词语中任选四个以上词语连成一句话,发言的每位同学力争用尽可能多的词语说一句话,表达出不同的内容、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从其语言学科的一面来看,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仅就培养途径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阅读更有效、更有趣。有关思维能力培养的层次性、言语心智技能的训练该是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李镇西著.《从批判走向建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p8-12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韩雪屏著.《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张晓梅、张英宏编著.《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美]盖伊·莱弗朗索瓦兹著(佐斌等译):《教育的艺术》,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精神,《江苏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下称《纲要》)中,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少年科学院活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落实《纲要》要求,普厦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可以作为少年科学院活动的近期目标,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其在培养人格方面的积极作用。关键词:《纲要》要求;少年科学院中图分类号:G6451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又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要“乐于表达”,高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自己的见解。关键词:小学习作;表达见解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89-001一直以来,“习作教学难!”是一线语文教师的慨叹,更是不容忽视的教改研究课题。要么是“举着蜡烛走瞎路”式的习作指导,要么是“秋举御考”式的“自主习作
摘要: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词:语文课堂;无效;自主;合作;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2-001新课程标准的诞生,给语文教育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被摒弃,进而开始关注新的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一时间,课堂上的欢声笑语洒满
摘要:当前全国掀起了一阵古书诵读(简称读经)热,几百万少年儿童参加进这诵读古时经典的活动,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当年被一再批判的“封建糟粕”为什么今天又被一些人拾起来欣赏、利用、学习呢?仔细想来也有道理。这一举动体现出一些人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任务的重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的表现。关键词:中华经典;启蒙教育;重要影响;指导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摘要:阅读教学中,在课前联系生活预习,开启阅读起点;在学文中联系生活理解字、词、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恩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样,方可让阅读教学从生活走向文本,再从文本走向生活,回归生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化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099-001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强调师生走进文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品社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探。一、注重细节;二、教师与学生合作;三、开展学生与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我们要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法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品社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关键词:合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02-001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课堂上
摘要:计算机多媒体逐渐进入小学语文的课堂并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生动活泼的界面,以及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的表现力,一改往日语文教学单调僵化的面孔,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无限魅力。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04-00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
摘要: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阅读中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但简单机械的语言输入和复现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有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放到相应的情境中,放到有趣的阅读活动中才能不断吸引学生,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关键词:激发;轻松;关注;演练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06-001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大量阅读,英语学习同样也是如此。然而长期以来,
摘要:左太师触龙攻心为上,巧妙运用避实就虚、委婉迂回、推进有序的“五步连环攻心法”,出奇制胜。关键词:《触龙说赵太后》;游说技巧中图分类号:H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8-128-001《觸龙说赵太后》开篇以“新”“急”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赵国面临的危机。公元前206年,赵惠文王殁。新君赵孝成王年幼,其母赵太后垂帘听政。秦国乘赵之危,聚兵来犯,赵国无奈向盟国
摘 要:《标准》指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在英语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语感,首先,可以通过大量的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氛围,增强语感;然后重视学生写作训练,发展语感;最后学生应通过大量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使语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逐步教会学生用“英语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即让学生用“英语的眼光”看世界。因此,重视英语语感教学,加强培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