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架 庄子与中国美学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与中国美学》是一本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庄子美学的专著,共26万字。作者探讨了庄子在否定美和艺术的背后所包含的对纯粹的审美境界的追求,其对"道"的体验和境界与艺术审美的体验和境界的互相暗合的特点,以及后世文艺美学家对庄子这些富有暗示性、启发性的论述的移植和发展。
其他文献
《文学遗产》新组成的一届编辑委员会于1月25日召开全体会议,就刊物过去的工作与今后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下面是这次编委会的发言纪要。传统的研究方法正在改变本刊吕薇芬副主编向编委们汇报了本刊去年旧工作进展情况,她说:1988年的来稿总量为818篇,总字数共727万,全年六期,共刊出论文68篇,学者研究3篇,书评9篇,
1979年中国学术界开始恢复正常活动以来,对蒲松龄及其著作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新的成就。虽然有关的研究尚偏重《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但也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局面,对蒲松龄的生平事迹、《聊斋志异》版本及其它著作等薄弱环节的研究都有了明显的进展。最近八年中,对蒲松龄研究最独到而又有意义的贡献无疑是袁世硕教授关于蒲松龄交游关系与《聊斋》版本问题的一系列学术论文。
严云受教授的《略论中国文学的美学风格与发展道路》(《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是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读后很受教益。但该文第三部分在论述歌的发展演变时,把应亨的《赠四王冠诗》(以下简称"冠"诗)当作出现于东汉的最早的五言诗,这是不正确的。"冠"诗最早见于唐徐坚等著《初学记》卷第十四"礼部下冠六":后汉应亨赠四王冠诗并序永平四年,外弟王景系兄弟四人并冠,贻之诗曰:济济四令弟,妙年践二九,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人咸饰其容,鲜能离尘垢。虽无兕觥爵,杯醮传旨酒。
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是河北省委省政府设立的新型智库之一,依托燕山大学建设,燕山大学党委书记孟卫东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本中心最初起步于2005年建立的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燕山大学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得到河北省省委省政府新型智库建设立项,2016年12月入选CTTI首批智库,2017后3月正式挂牌成立。研究团队分为首席专家、校内专家和校外专家三个类别。首席专家为刘邦凡教授,校内专家有翁钢民等130多人,校外专家有刘锦堂等40多人,CTTI注册专家172人。
玄言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是被人批评的至今很少有文学史著作专给玄言诗阶段写过一章一节,以致人们对其所知甚少。有鉴于此,王钟陵在《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发表《玄言诗研究》一文,对其来龙去脉、划界分类作出探讨。作者认为;
一九八五年,围绕着《古史诗鍼》是否为戴名世所作,《文学遗产》分别发表了王树民和许永璋二位先生的争鸣文章。在拜读了许先生的《〈古史诗鍼〉应是戴名世所作》一文后,总感到其中尚有一些疑点没有解决。因此期待王先生能再次撰文论证,因为学术争鸣是解决学术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期待成为失望后,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请教于许、王二先生和其他大方之家。
张可礼在《文学评论》丛刊古典文学专号30期上发表的《建安诗歌的三种产生方式及其特点》一文对建安诗歌的形式进行了归纳.
孙昌武在《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4期发表《略论禅与诗》一文,探讨禅与诗的关系。作者认为:禅宗的发展越来越削落宗教观念而肯定个人的主观心性。越来越否定修持工夫而性的抒发.生活的表现正是诗的任务,这样。在肯定和表现主观心性上,就存在着诗与禅的契合点。
台湾《联合文学》月刊(《爱欲与文学专辑》,1988年11期)上登载美国学者韩南先生的长文《中国爱欲小说初探》(水晶译)。全文约一万五千字,分为八节:一、什么是爱欲小说?
台湾学者郑明娳在《古典小说中的爱与欲》(《联合文学》1988年《爱欲与文学专辑》,全文约一万字)一文中指出:古典人情小说中的女子,几全为爱情的信仰者乃至牺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