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与发展,不再单纯的依靠成绩来定义学生的优与劣,不再将传统的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尤为重视学生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不仅是落实素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对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何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全体初中数学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对中学生的影响,时刻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相关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在抽象化数学定理和公式等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转化为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在授课教学之前,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同时,在进行正式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身的发现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较于其他科目,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不仅枯燥乏味,还带有较强地抽象化特点,学生很难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了解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定理和公式,需要从数学推理、论证,以及大量的数据计算,来完成对于复杂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数学定理和公式时,特别需要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基础和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一般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相关知识前,充分地结合学生对于数学基础和理论知识理解和学习中的形象思维,增加相关公式和概念的可视性。简单地说,就是在进行相关公式和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地使用相关的图形、图案和表格,通过学生自身在相关图形和图案中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到深的了解數学公式、概念和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相关概念和公式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个学生无论是在身高、体重,还是在性格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征,这与其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每个学生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动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待知识学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交谈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看法,并对存在错误认知的学生进行及时地纠正,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思维启迪方式和方法,教学方法的设置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需,也才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增强学生自主思维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学习发展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观察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也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向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的形式,为开展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悬念,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也需要打破学生正常的思维模式和对待事物的常规看法,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其自身的观察和判断,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给出答案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3)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进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从认知的层面上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单单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方式上,很难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需求,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的思维方式的转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正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问题,不能将数学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当做是唯一的答案,要充分地发挥发散式思维,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思维启迪方式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需,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解决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潜在动力,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的思维方式的转换,正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贵仓.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36-37.
[2]袁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54-55.
[3]张善群,高华娟.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试题与研究,2021(27):67-68.
[4]刘亚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2021(37):64.
[5]蔡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家长,2021(26):24-25.
[6]丁晓艳.浅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1(72):7-9.
[7]夏军.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5):26-2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初中阶段的教学质量对中学生的影响,时刻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相关知识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创造力,提高学生在抽象化数学定理和公式等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也是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以及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是转化为兴趣的关键性因素。在授课教学之前,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同时,在进行正式的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和悬念,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自身的发现和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相较于其他科目,初中数学课程学习不仅枯燥乏味,还带有较强地抽象化特点,学生很难从形象思维的角度去了解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定理和公式,需要从数学推理、论证,以及大量的数据计算,来完成对于复杂数学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数学定理和公式时,特别需要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基础和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一般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相关知识前,充分地结合学生对于数学基础和理论知识理解和学习中的形象思维,增加相关公式和概念的可视性。简单地说,就是在进行相关公式和概念的教学中,要充分地使用相关的图形、图案和表格,通过学生自身在相关图形和图案中的观察和分析,由浅到深的了解數学公式、概念和其他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相关概念和公式的理解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
每个学生无论是在身高、体重,还是在性格方面,都具有不同的个性化特征,这与其自身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每个学生对于周遭的人、事物,或是动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对待知识学习,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通过与学生深入的交谈中,了解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看法,并对存在错误认知的学生进行及时地纠正,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思维启迪方式和方法,教学方法的设置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需,也才是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增强学生自主思维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学习发展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观察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数学知识海洋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数学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学习方面的自主能力,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也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向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问题的形式,为开展的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悬念,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也需要打破学生正常的思维模式和对待事物的常规看法,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其自身的观察和判断,在学习中寻找答案。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对学生给出答案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3)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转换
初中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进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从认知的层面上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单单从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方式上,很难对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概念进行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和理解的需求,因此需要数学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的思维方式的转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正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问题,不能将数学教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当做是唯一的答案,要充分地发挥发散式思维,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数学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化特征,寻找适合学生自身发展和成长的思维启迪方式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人而需,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限制,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解决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潜在动力,注重学生在学习方法和认知方面的思维方式的转换,正确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解答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贵仓.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36-37.
[2]袁健.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54-55.
[3]张善群,高华娟.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J].试题与研究,2021(27):67-68.
[4]刘亚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2021(37):64.
[5]蔡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家长,2021(26):24-25.
[6]丁晓艳.浅谈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1(72):7-9.
[7]夏军.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