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关于违法建设界定的法律法规对城乡规划工作的推动意义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fei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违法建设一直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难题,但在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始终没有对违法建设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小城镇的发展加速推进。建设或不按规划建设且未能补办合法手续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及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临时建筑。许多违法建筑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和过程,有的甚至历史悠久,认定是否违法建筑必须正确把握法律界限。
  【关键词】违法建设界定;城乡规划;意义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法律体系的变革基本上是以渐进的方式推进的。原有的城市规划管理已不能有效地满足区域经济的高速成长。如何有效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需从法理学角度对违法建设的要素合理分析,根据违法建设的性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法律评价。
  1.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
  1.1违法建设的相关法律规定
  从实体法看,目前各级地方政府部门界定违章建筑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从属性上看,建筑物必须以土地为依托,离开了土地,建筑物不可能存在,在我国行政执法和司法实践中,由于国家立法机关没有统一的法律界定,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均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分别行使违法建设相应的查处权。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旨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规定来限定工程建设活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进行的建设活动,是一种由建设者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建设,势必与城市规划发生冲突,打乱整个区域的规划布局,严重影响区域城市规划的实施。
  1.2城乡规划领域违法建设的法律规定
  目前建设工程中,尽管有些利益是不正当的,承包人依然为了利益违反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最典型的就是近年来存在的对承包建设工程进行“分包”与“转包”,只能选择低租金的违法违章建筑进行居住,在劳动力数量的多少直接推动城市发展的今天,当地的领导者为了自身城市的发展,不得不对违法违章建筑采取比较缓和的态度。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制定了或正在修订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或城市规划条例。在违法建设界定和管理方面,也主要从“典型违法建设”法律责任的角度,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划许可证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违法建设进行查处。
  2.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律制度基本情况
  2.1我国基本法律制度概况
  任何建设行为都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要件,如果缺乏这些要件,就可以说这种行为是违法建设。对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管理。这一制度基本上保证了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依照规划实施,避免了城市混乱无序发展。这一制度在《城市规划法》实施初期效果良好,各级城市都依照法定程序开展了规划制定工作。近年来为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在审批阶段增加了部际联席会制度。以和改正为目标,以罚款和拆除为手段。目前行政处罚的实施情况是,对违法建设“以罚代拆”的处置较多,而对违法行为人的处罚偏轻。
  2.2现行城乡规划法律制度的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模式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上而下型”,逐步演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并行的发展格局。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分包的工程是否具有可分包性是非常重要的,其自身必须到达分包所要求的条件才可以进行分包,避免了美国等一些国家出现的城镇低密度扩张、城市人口密度持续下降的现象。近年来,依法制定的城乡规划在遏制盲目扩大城市占地规模,促进城镇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规划管理薄弱,出现了“遍地开花”式的零星建设,大量耕地被圈占,直接损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3.违法建设的法律分类
  由于违法建设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亟需对违法建设进行法律界定和分析,由违反法律义务的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法律的严肃性。依据其所在区域,可分为城市违法建设和乡村违法建设;依据其建设用途,可分为经营型违法建设和非经营性型违法建设等。每种不同的分类类型,也将对其查处方式和法律适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违法违规建章的法律地位也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容易造成在执法实践中的混乱。其次,法的规定不统一,不同阶位的法律相冲突。从规划监督和执法实践分析,违法建设事项可区分为程序性违法建设和实质性违法建设。两类违法建设的实体权利、义务不同,对城乡规划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在违法建设查处时适用的程序和处置方式也不同。
  4.违法建设的要素分析
  4.1违法建设以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为前提
  违法建设本身具有违法性。无论是违反《土地管理法》,还是违法其他法律法规;无论是违反《城乡规划法》中的建设项目前期手续申报、审批等程序性规定,还是违法建设实体影响城市规划,所以明确工程违法分包的界定,使相关单位认识到其法律后果,可以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充分保护承包人权利的实现,才能使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产生应有的约束力,从而维护健康的建设市场体系。同一违法建设可能涉及违反一项或多项法律法规规定,其查处的前提必然以相应的法律为准绳,既要准确追究违法,也要恰当地进行法律界定。
  4.2违法建设具有违反《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建设行为通常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违法建设的作为通常指建设活动做出了《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主要是该建筑或建设行为不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对城市或地区的性质、规模、空间布局等产生影响,由于现行《城市规划法》没有突出对公众利益保护的规则,使规划在制定和实施管理中不能十分有针对性地保护资源、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4.3违法建设行为侵犯了《城乡规划法》等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违法建设必然具有社会危害性,无论是违法建设形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本身妨碍城乡发展和城乡规划要求,侵蚀了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还是违法建设违反了法定程序,危害了社会公平,追求增长速度、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人为提高建设标准、随意干预变更规划、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现象等,都可以追溯于监督机制的缺失,归咎于缺乏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4违法建设行为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违法建设往往缺乏整体性统筹布局,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要求。无序的违法建设浪费并蚕食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与资源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等发生冲突,侵害了公共利益。不惜违法牟利。鉴于一些地方违法的机会成本远低于守法的机会成本,更加导致违法建设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在违法建设查处过程中,有必要区分不同违法建设行为的动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做到疏堵结合,有情操作,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和维护稳定的关系。
  5.结语
  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体现了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与保护的博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者通过获得土地、房屋或者改变房屋结构、使用性质等,实现自身利益,追求“超额利润”。把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及其要素结合到规划部门现行的工作职能中,合适地处理好违法建设的问题,是解决违法建设行为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溥善新.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行政体制改革探讨,《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铉玉秋.完善法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行政与法》2005年02期
  [3].张开泽.违法建设的法律界定[J].学术探索,2004(11).
其他文献
美育,是通过培养孩子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Aesthetic education, through cultivati
"好文自应琅琅读
微课开启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一条新途径。它是翻转课堂的形式之一,是进入网络终端掌上时代的产物,相对于传统教育方式而言微学更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这是由
介绍了AB5型贮氢合金材料及其实验与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AB5型贮氢合金的贮氢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阐明了稀土系AB5型贮氢合金的发展前景.
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源以及资产三个方面的管理,既可以将其说成是经济管理工作,也可以认为它是一项政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
近20年来,尽管流程工业生产过程在先进控制和闭环实时优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先进控制和闭环实时优化还是停留在以"艺术和技巧"为主的层面,科学性较差,
21世纪已经是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将信息技术融入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引进信息技术运用于习作教学,给小学习作教学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