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菱鲆引进群体三代选育之后的收获体重遗传进展评估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估了大菱鲆3个世代选育后(G0、G1、G2和G3)收获体重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数据来自于4个世代构建的总共590个家系的12980尾个体.G0、G1、G2和G3的收获体重性状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18±0.09、0.51±0.09和0.29±0.16,跨世代的遗传力为0.16±0.03.根据每一世代所有个体和留作亲鱼个体的平均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选择差,在G0中为45.6 g,在G1中为13.1 g,而在G2代是-27.9 g,每代平均10.3 g.遗传进展分别为10.2、37.4、0.3 g,分别相当于2.06%、8.76%、0.04%.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的收获体重性状的累积遗传进展为10.86%,平均每代3.56%,表明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研究甜菜谷胱甘肽转移酶BvGSTU9 (LOC104894060)在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实验材料,对该基因序列特征、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显示甜菜BvGSTU9基因全长925 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了由2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膜外蛋白.BvGSTU9与菠菜、藜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主要由α-螺旋、β-折
研究旨在准确、高效鉴定识别叶蝉科昆虫,克服传统分类方法的不足,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以新疆4种叶蝉若虫和2种叶蝉成虫为试材,基于mt DNA COI基因,通过PCR扩增、测序技术获得6种叶蝉的基因序列.结果 表明:6个样本的COI序列A+T含量高于G+C,A/T碱基偏移明显,符合昆虫mt DNA碱基构成特点;6种叶蝉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2,样本A、B、E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31,符合“10倍阈值定律”;样本A、B、E与数据库中相关叶蝉的序列相似度高于99%,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6种叶蝉在系统发育
全球约有1/2的人口正面临着微量营养素摄取不足“隐性饥饿”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孕龄女性的缺铁贫血比例更是高达1/3.缺铁会造成机体氧气运输和造血过程受阻、金属酶的合成与功能异常、能量代谢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提高农副产品中微量营养素,尤其是铁的含量和生物有效性,对解决这一人类营养与健康问题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动物源铁主要以血红素铁和铁蛋白形式存在,其生物利用率显著高于植物源铁和常见铁补充剂,是较为理想的补铁源.但大部分动物源食品中的铁含量不高,如何增加动物肉、蛋、奶中铁含量鲜有研究.本文从畜禽体
为建立高效的高山杜鹃植株再生体系,以6种(\'Percy Wiseman\'、\'Cunnigham\'s White\'、\'Halfdem Lem\'、\'Madame Masson\'、\'Scintillation\'、\'XXL\')高山杜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分化的基因型效应和外源激素效应,并通过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其再生途径.结果 表明,TDZ诱导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的效果好于ZT,0.04~0.08 mg/L TD
学位
为了探究样品中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污染情况及其在加工过程中的转移情况,本研究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及色谱条件后,建立了测定加味逍遥片中代森锰锌及福美双的残留量的气相色谱-火焰光度(GC-FPD)法.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含氯化亚锡的盐酸介质中反应生成CS2,采用项空进样法精密度不佳,且顶空气体中存在高浓度HCl气体会造成气相色谱进样部件腐蚀,故本研究将顶空进样改为溶液进样,使用异辛烷对检测指标进行提取.实验证明此方法在0.02~2.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值大于0.99.在5、
学位
学位
建立了改良的QuEChERS法结合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用于红甜菜中20种农药残留的联合测定方法.样品中农药残留以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多壁碳纳米管分散固相萃取去除杂质,过滤后经RTX-1色谱柱分离,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探讨了气相色谱的程序升温条件,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及不同的净化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20种农药在0.01~0.50 mg/L(莠去津为0.034.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并且得到很好的分离;乙腈与样品的比例为
探究在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中白姜花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生理响应,为姜花属植物抗旱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当年生白姜花单株盆栽苗为材料进行自然干旱试验,分别于干旱的第0、3、6、9、12天和复水第3天测量土壤相对湿度、叶片枯萎率、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在干旱的第3、6、9、12天,土壤相对湿度从第0天的84.60%分别下降到了59.20%、34.40%、20.40%、15.40%;随着干旱程度的不断加深,叶片枯萎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