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不规范,“尿感”屡治屡发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e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实例
  41岁的吴女士反复“尿感”5年。早期仅感排尿不净,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排尿困难,下腹部胀满,同时伴发热。每次发作时,吴女士都是自己服用一些抗生素,有时症状也能缓解。这次发作虽经大剂量抗生素“自疗",症状稍微缓解一些,但高热不退,并出现了肝区疼痛。无奈急诊入院,被医生诊断为再发性“尿感”伴药物性肝炎。
  52岁的王阿姨绝经3年。近3年来,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和排尿不净感,尿常规检查显示白(脓)细胞增多,但中段尿培养多次均未检出致病菌。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医院肾内科建议去妇科检查,诊断为老年性阴道炎,经雌激素类软膏等局部治疗后,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好转。
  在临床上,大部分尿感反复再发有特定的基础疾病,例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尿路结石、老年性阴道炎,以及糖尿病。还有一部分尿感反复再发是因为治疗不当,这部分尿感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从未正规就医,仅根据道听途说自用抗生素治疗。殊不知,尿路感染不仅因其有无特定的基础疾病而分为复杂性尿感和单纯性尿感,还可由于其主要感染部位不同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综合征等。其抗生素品种选择、给药途径,尤其是疗程均有所不同。剂量不足、疗程过短容易引起复发,而反复或持续自选抗生素治疗,除可出现药物毒副作用外,还可使致病菌演变为耐药菌株,诱发混合感染(并发真菌感染),不仅成为“尿感”屡治屡发的原因之一,而且常使治疗陷入困境,使病人处于危急情况之中。
  可见,再发性尿感的处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问题,不仅需要医患配合,有时甚至需要多学科合作。因此“尿感”病人在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去医院明确诊断。某些疾病,轻者如老年性阴道炎,重者如肾结核,可具有类似尿感的症状,但实质上并非一般的尿感,必须尽可能针对基础疾病标本同治,消除隐患。如解除尿路梗阻,可使部分再发性尿感得以根治或长期控制不发。
  其次,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如再次出现急性尿感时,医生通常会给病人7~14天的抗生素治疗。如果经7~14天治疗后症状未消除,但中段尿培养显示致病菌对原用抗生素敏感者,医生会给予病人大剂量6周的原抗生素治疗。如果经7~14天治疗症状未消除,且中段尿培养为原用抗生素耐药菌株,则医生会给病人更换敏感抗生素短程(7~14天)治疗,必要时医生会采取敏感抗生素,大剂量6周治疗或小剂量抗生素预防。用药后症状消除了,可在停药4~7天后,去医院随访。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病人一到医院看病,就要求医生"吊水",用高级抗生素。实际上,治疗“尿感”通常首选口服抗菌药,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和磺胺甲恶唑)、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重症病人才用非胃肠道给药(吊水),常用药物为氨苄西林、殊他西林、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因此,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应擅自用药。
  
  生活指导
  再发性尿感病人除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宜注意下列问题:①坚持白天多饮水、果汁和乳酸饮料,使2~3小时排尿1次。②注意外阴部清洁,睡前、便后应清洗外阴。③发病与性生活有关者,性生活后应立即排尿,并口服1次剂量的抗菌药物,不宜选择精子杀灭剂及阴道隔膜类避孕措施。必要时应妻同治,如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④积极治疗肛门及妇科疾病。
其他文献
问:我儿子6岁,患哮喘3年多,体质很弱,经常感冒。不知道像他这种孩子能吃膏方进补吗?  潘华信: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先天“宿根”缺陷所致,儿童期的积极治疗对疾病预后有重要影响。中医治疗哮喘的原则是发时治肺,平时补肾。发作期,用宣肺降气化痰治标;缓解期,用补肾培本固元养正,哮喘频发时,可用标本兼顾的中药或膏方来治疗。你儿子可以用膏方调补,但必须去正规医院,由中医师辨证处方,不能道听途说,乱吃偏方秘方
因为出汗太多,我甚至一度感觉自己快要脱水似的,我们带的各种水和饮料足有16瓶之多,但仍然感觉到饮水的压力,每次只敢小小抿一口,甚至都开始互相谦让起来,文君也从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水的宝贵和重要,这种身处其境的窘迫感胜过书本和课堂的说教百倍。  即使我俩仔细节省,到第三天下山时,所有的饮水也仅剩下半瓶而已。  当然,在文君呈现疲态的时候,我也毫不吝惜地把夸赞溢美之词一股脑地塞给她,用“糖衣炮弹”来鼓励闺
人类在如何保养自己的心脏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在多角度关注和长期跟踪这些实验结果后,科学家逐渐将视线集中到一个叫做“辅酶Q10”的物质身上,并最终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辅酶Q10随年龄增长合成量下降  辅酶Q10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内的线粒体内膜壁上的一种物质,它在细胞呼吸传递链中与相关的酵素及分子作用,进行传递、转移电子的工作,以使线粒体产生“三磷酸腺苷”能量因子,供细
作者简介   仝小林,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国际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最近,关于中医有用无用的争论很多。其中认为“中医无用”一方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很多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目前并未明确哪种中药的哪些成分抗病毒,即使可能有效也说
生活实例  上星期,张大妈因双眼发红、疼痛、分泌物增多去社区医院配了一瓶利福平眼药水。张大妈回家后,虽然每天按时滴眼,但一个多星期过去了,眼病却越发严重起来。她很纳闷,便拿着眼药去医院找医生咨询。医生仔细询问后,发现张大妈在用药前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想当然地用药瓶里的液体直接滴眼,还犯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把本来应该放入药瓶中溶解的药丸当作口服药吃到肚子里去了。这样用药,效果当然不会好!  张
事件回放  2003年8月10日下午5时左右,随着远处传来的阵阵雷声,滂沱大雨忽然瓢泼而下。正在苗圃劳作的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合众村5名村民,几秒钟内就被淋得浑身湿透。为了躲雨,他们匆忙之中钻进附近的垃圾房。突然,一声惊雷,垃圾房中的5位村民顿时失去了知觉。短时间的昏迷之后,伤势较轻的村民陈利娟苏醒过来,虽感觉胸口疼痛难忍,头晕眼花,但她仍竭力爬向屋外呼救。一名给躲雨的村民送雨具的村干部听到了呼救声
目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冠心病、脑中风(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是,抗血小板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在防治冠心病、脑血管病和下肢动脉疾病的同时,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事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那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怎么办7出血后,还可以继续应用吗?如何保护消化道不受伤害呢?    解析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药物,尤其是阿司匹林
生活实例    刘大妈,近日喜添外孙,整日忙得乐呵呵的。可是在忙碌中,尿频尿急的情况出现了,她想,也许是尿路感染又犯了,于是她立刻去小药房买了1盒诺氟沙星,回家后,立即服下一粒,两天下来果然有效。但是,1周后刘大妈突然出现尿急、排尿酸痛,并伴大量肉眼血尿。子女们立即将她送到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就诊,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化验尿液等,最后诊断为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并给予了相应治疗。医生告诫刘
肝纤维化是肝病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基础    当乙肝病毒致肝细胞损伤时,会诱发大量纤维化物质产生。当纤维化物质产生速度超过降解速度时,就会逐渐沉积,好似皮肤伤口愈合时的瘢痕一样,最后可发展成肝硬化。我国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每年约有2.1%慢性乙肝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3%(5年累计发生率约16%)。2009年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报告称,乙肝肝硬化者每年肝
他在等待签证的日子里遇见她,街市上处处都是说不尽的心情。这爱情有时限,从一开始就数着日子过。花事了的季节,定了分手。  他说是不得已,说到寡母、艰辛的少年时光、剑桥大学的offer,她只淡淡道:“是你爱得不够。”他如人赃并获的罪犯,虚弱得无力自辩。  说好不哭泣。他们买舟下江南,寻找三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泪水已经启程,而歡爱不舍得就此搁下。她想,这九月的三天,势必成为往后记忆里永远不能突破的巅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