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里的小镇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w87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塘,藏在诗词里的小镇,乐府歌谣里窈窕淑女的家乡。好像有点飘渺,现实中并不存在,仅仅是一个意象,又好像触手可及,就在城外的水边。然而,横塘就是杏花春雨的江南,是各种美好故事开始的地方。

扼守古渡要津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繁忙水道上,木船熙来攘往,经常会有天真无邪的女孩子向对面船上的小伙子发问。
  横塘,在江南是个普通的地名,意思就是水边的一道大堤。在姑苏城外,还真有个地方在宋朝时就叫横塘,至今名称未改,贺铸、范成大笔下“凌波不过横塘路”“年年送客横塘路”,说的都是这个横塘。
  横塘在苏州胥门外9里处。当年伍子胥建造苏州城的同时,开挖了一条人工运河,取名胥江,胥江沿着胥门、横塘、木渎,绵延28里,一直通到太湖。横塘,就是自胥江出姑苏城后的第一个集镇。
  横塘这个地方,扼守水路要津,很早就建有水陆驿站,用来传递政府公文和军事情报。驿站配备快船,船上挂着醒目的旗帜,一般民船遇见了必须避让。每条船配10名年轻力壮的船夫,一旦有文件送达,他们就立即跳上船,箭一般驶向下一站。

  驿站配有驿亭、饭馆、茶室、客栈、马厩等,除了传递公文,还接待途经此地的官员。如今,那些堂馆楼台都湮灭在历史的烟尘中了,只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驿亭还在,歇山卷棚顶的建筑式样,使得这座亭子看上去飘逸轻盈,如春燕展翅。亭前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客到烹茶旅舍权作东道,灯悬待月邮亭远映胥江。
  南来北往的船客在横塘停留,给小镇带来了很多商机,横塘这个水上交通枢纽渐渐走向繁华,元朝末年,横塘人口已经过万。这里的肉食早市很有名,供应大半个苏州城。晚上,挑灯夜战,继续买卖菱藕之类。
  到了明末清初,横塘又获得一次大发展的机遇。那时候,京杭大运河漕运繁忙,商船云集,尤其是苏州这一段,运河与护城河重合,加上阊门至枫桥段水面窄,河又浅,因此经常出现“堵船”现象。人们就在东西向的胥江和南北向的枫江上另外开辟了一条航线,相当于在苏州城西建了一条“水上中环线”,这样客货船的通行效率立马翻倍。而横塘就位于新开辟的水上通道的十字线中心点上。
  街市更繁华了,人口更稠密了,到清代中叶正式设置了横塘镇,列入官府编制。

景致如花似锦


  横塘这地方,地理位置好,而且景色旖旎,溪桥映带,渔村炊烟,既有市声喧闹,又有郊野风光。
  从地理位置来说,横塘的坐落可谓恰到好处。往东看去,可以看到苏州城墙和盘门、胥门、阊门三座高大巍峨的城楼;往南看去,烟波浩渺的石湖上, 18孔的行春桥好似长虹卧波,春天的石湖,杨柳依依,桃花灼灼,满山满坡的杏花,好似千堆万堆雪;西边绵亘着一些山脉,横山、上方山、茶磨山等,那些山峰只有一两百米高,却也是峭拔挺秀,溪水潺潺,一年四季绿意葱茏;往北看,是寒山寺了,暮色四合之际,钟鼓声好像贴着水面传来,深沉又悠长,隐约回荡着一种羁旅之思。
  横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离烟火人间不近也不远,说世外桃源也算不上,繁华也不惊喜,寂静也不慌张。小镇按照自己的节奏运转着,别有一番淡定自若、清新脱俗。
苏州横塘驿站

  一座高大的石桥横跨河上,连接东西街,桥上建有一座飞檐翘角的亭子,亭子四角挂着铜钟。这是横塘镇的地标建筑,老百姓称之为“亭子桥”,反倒把桥的本名忘记了。亭子桥洋溢着古道热肠般的温情,远道而来的旅客,不仅能躲避风雨,还可以在亭子里乘凉歇脚,也可以在桥下井台打水解渴。
  亭子桥是一个送别客人的地方。走旱路的,就在桥上的亭子里话别,走水路的,就在桥下码头留步。起风时,铜钟激越之声,更令人心碎。
  有时候也有惊喜。那一年秋天,范成大陪客人乘船游览苏州,从阊门回石湖,一路上都是雾蒙蒙的,到了亭子桥这里,天气陡然放晴,眼前豁然开朗,天上白云朵朵,水上白帆片片,岸上稻浪翻滚,远处山色青黛。船行水面,就好像在镜子上滑行。这场面,让老苏州范成大都觉得震撼。

桥上风景故事


  到了宋朝,横塘的街市已经相当繁华,除了本身的万余人口,还有大量商人、歇脚的旅客在这里逗留,店铺生意兴隆,街巷游人如织。横塘人手巧,擅长酿酒、榨油、做磨盘、做木器、做水晶镜子,明代书法家祝枝山经常用的一枚水晶放大镜,就是在横塘街上买的。
  横塘镇街市,地盘不大,但也有十几条巷子,有数千粉墙黛瓦的普通人家,也有七八户筑有私家园林的大户人家,贺铸别墅是其中的一家,深宅大院中别有洞天,有亭台楼阁,有池塘假山。
  最闪亮的,是跨越大运河的亭子桥。亭子桥也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因为这里地势高、视野好,可以饱览桥下漕船画舫里的景色。只是她们不知道,在她们看风景的时候,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了风景。
  来自中原的汉子贺铸,还在做官的时候就看上苏州,这里既繁华,又闲适,既喧闹,又幽静。退休后,他下决心定居横塘。有一天,在亭子桥那里无意中与一位姑娘擦肩而过,电光火石之间,一首传唱后世的《青玉案》诞生了,其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连串的意象扑面而来,立刻惊艳了词坛。文坛大家黄庭坚看到这几句,感叹道:能写出江南断肠的好词,也只有贺铸了。

  这里的肉食早市很有名, 供应大半个苏州城。晚上, 挑灯夜戰, 继续买卖菱藕之类。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湖北人袁宏道来到苏州担任吴县县令,处理完政务杂事,闲暇之时,他最爱到横塘走走看看。有一次在亭子桥堍码头,他看到有少女嬉戏,灵感迸发,写了一首《横塘渡》,说的是少女手拿一束鲜花在春日的横塘闲逛,在吹花的时候,不小心吹到路过的一个小伙子脸上,她赶忙解释说是不小心,并非轻佻,她不是卖唱的歌女,是大户人家的女孩子,家住在虹桥旁边,朱漆大门前的十字路口,门口有一棵玉兰树、一棵杨梅树,如果来找我,千万不要走过了那棵杨梅树……
  如花美眷的横塘,似水流年的横塘,就这样故事不断,美好无尽。
其他文献
琴为载道之器,始于伏羲。中华传统古琴文化几千年来流传不绝,魏晋名士嵇康对古琴极为推崇,认为“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人还将琴视为乐器之“君”,其余则为“臣妾”,理由均是琴音最具道德价值,能匡正不正之行为。  先秦琴师俞伯牙与樵夫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成就千古佳话;《红楼梦》中林黛玉曾说,抚琴需“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  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大势下,古琴艺术近年来得到了
“明月幾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句飘荡在空中的时候,我们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到一千多年前:苏东坡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之下,写下了这首思念故乡的美丽诗句呢?  苏东坡的故乡在四川省眉山市。那个小城,走出了名贯中华的苏门三大家。从故居到祠堂  古老的茶马古道上,有很长一段是沿着岷江蜿蜒前行的。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是喝着岷江水吟诵出流芳百世的锦绣诗句的,杜甫就是一例——锦江春
如今的望江楼公园,仍然保留了很多老建筑,还有著名的“薛涛井”( 蒋光耘/ 摄)  今天的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很难和“江城”产生联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杜甫这首流传千古的诗句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座流水穿街过市的大城会。诗圣送给了成都一个别称:江城。江城成都  公元128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成都,看到大小船只在城市街巷间的河流
肉,是个俗物,诗,是件雅事。听说过肉和诗搅和在一起吗?东坡肉就是。这块肉出自名门——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这块肉香得无话可说。  那年苏东坡在杭州當市长时干了一件大事:疏浚西湖。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动员百姓挖湖泥,修六桥。当年正因灾害无以为继的百姓,因苏市长的以工代赈而得以度过灾年。  堤成之日,百姓们杀猪宰羊献于苏东坡,苏市长不肯独自受纳,便命厨师将肉烧成小方块大家分享。这就是传说中杭州名菜东坡肉的由来
深圳这座城市将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国家引擎”,书写新时代“春天的故事”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精心谱就的发展蓝图;这是在深圳迎来成立经济特区39周年的重要时刻,疾声吹响的奋进号角。  深圳市委党校巡视员、深圳行政学院副院长谭刚说,从特区到示范区,不仅意味着深圳角色和定位的转变,更意味着这座
年近八旬的郑先生卸下公司顾问职务后,终于清闲了,他用两年的时间考察了不少高端养老院。  不少养老院地处风景区,环境优美,对标五星级酒店标准,但他并不满意。“我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硬件)”。经过多番考察,他终于找到心仪之所在。  “运动、唱歌、书法……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每天的生活充实又精彩。”他告诉本刊记者,预存了200万元“入门费”后,自己在养老机构的花费每月大约一万多元。  郑先生代表着
张驰  全国政协委員、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表示,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应高度关注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并进行有效干预。他在调研中发现,从家长、学校到社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责任。  孩子的危机来自多个方面,危机事件的发生也令人意想不到,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最大程度预防危机的发生?  先请思考几个问题,在您的家庭,是谁负责孩子的教育,又是如何管理孩子的教育?  其
进入冬天,“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冰雪季,市民和游客开始走进冰雪王国,享受“美丽冻人”的狂欢盛宴。  本届哈尔滨冰雪季,从2019年11月中旬持续至2020年4月初,历时5个月。在此期间,当地以第36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为统揽,推出三大冰雪季篇章、七大冰雪旅游主题线路、四百余项冬季文化旅游活动,为国内外游客带来了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极强的冰雪旅游产品,让游客在哈尔滨尽情享受冰雪
西汉景帝前元之际,常熟称虞乡,至西晋太康四年改名海虞县。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梁时得名“常熟”。  虞山横卧于常熟城西北,古称乌目山、海隅山或卧牛山,风景秀丽,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虞山的人文历史底蕴可谓丰厚,被公认为吴文化第一名山。句吴之开山与南方之夫子  文人渊薮的苏州,有几座名山,令千古文人神思奔会。一为灵岩山,是春秋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馆娃宫的旧址;二乃穹窿山,孙武著《孙子兵法》的
龚巨平  墙出现的历史极早,传说上古尧舜之世即开始做墙。《淮南子》记载“舜作室,筑墙茨屋,令人各去岩穴,各有家屋”。考古发现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出现院墙、城墙等遗迹。  城是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城墙是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元前3000~2000年的龙山时代和公元前2000~1500年的二里头时代考古学文化中,已经发现的城址有上百座。  所谓“筑城以卫君”“城者以自守也”“城为保民为之也”,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