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也需要职业道德教育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java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犯罪现象出现增多的趋势。究其原因,社会整体的价值失落与道德精坡固然不无关系,但学校方面缺乏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之作好走向现实社会的心理准备则是造成这一后患的更直接主要的原因。
其他文献
当前,人口流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铺展开来,流动人口的激增已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道重要课题。其功绩自不可抹煞,但随之产生的各种问题也令人困扰。上海作为正大步走向市场经济的特大城市.是全国人口流动的晟主要流入地之一,为了上海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弄清当前人口流动对上海国民经济的总体影响.全面地评价目前上海人口流动的正效应和负效益。
2月28日.《劳动报》发表了三教授的读者来信.要求有关部门落实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待遇,提供医疗上的方便。得到的答复是:“受床位限制”。
盼星星,盼月亮,上海人终于在“三年大变样”中圆了一场“地铁梦”。漫步地下长街,郭明丽的装饰,恢宏的构造,无不透露出上海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气息。然而,当地铁靠站时,那情景则令人吃惊:拥塞的人群无序地挤在站台上,还没等车上的人下来,便一窝蜂地向前冲去,而到了开车时间,却又有几个“勇士”不愿多等几分钟,硬吊住车门往里挤,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还是“想象中的农村乌托邦”?这座理想的“金桥”在现实中是怎样架设起来的?最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林蕴晖、顾训中编著的《人民公社狂想曲》一书,真实地记录了土地改革以后农村生产关系不断变革的过程,科学地分析了这场变革的动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21世纪将是一个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我们靠什么在新的环境里谋生存,求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江泽民指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探索与争鸣》今年第2期刊登杨德广先生的《高等院校走进市场才能走出国境》一文,对高校如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主动走进市场,向市场要经费的设想,认为高校在为市场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发展教育的经费,而且可以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的限度内,我与杨先生的观点并无太大的分歧,但如果教育市场化超过合理的限度,我与杨先生的看法就产生了分歧。
目前,中国上下所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大变革,也是就业途径与方式的大转变。对面临择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否选择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则无疑是一件关系到前途、命运以及经济利益和个人价值能否得以实现的大事。
对腐败这一现象,似乎可以说两句话: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用四顾茫然来概括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或许并不夸张,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都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都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完美的人性在我们心目中组建成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类大同社会,
在人才市场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遭受的命运是迥异的。如果说,应用学科的学生是社会的宠儿的话,那么,那些来自基础学科的学生则是离开了母校便没人疼的孩子,倍受冷遇。他们所面临的便不再是自主择业的问题,而是听凭市场发落,所谓的“双向选择”实际成了单向的接受用人单位的百般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