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亏灌溉对滴灌核桃树生长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滴灌条件下调亏灌溉对核桃树生理发育的响应机理,通过大田试验,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进行轻度亏水(75%ETC)和中度亏水(50%ETC),分析核桃树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变化情况。0~40 cm的土层灌后土壤含水率大幅度增加,80~120 cm变化最小。亏水程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小并且变化幅度也相应减小。调亏灌溉一定程度上抑制新稍长和叶面积指数的增长。复水后新稍长生长趋势不变,开花坐果期轻度亏水的叶面积指数恢复并高于正常灌水,其他处理均没有恢复。核桃树在开花坐
其他文献
针对水库群蓄水优化调度中存在水流滞时导致长期调度中水量不平衡以及使水库蓄水量产生滞后性的问题,基于水流滞时对优化蓄水问题与优化发电量问题中产生影响的差异进行分析,调整计算方式只考虑相邻上级水库出流产生的水流滞时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水流滞时的水库群蓄水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逐步优化法对模型分块求解,选取安肇新河流域具备兴利条件的各滞洪区为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示:此模型满足水库蓄水需求,体现了受水流滞时影响的蓄水效益,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发挥水库群蓄水潜力。
为进一步明确城市河流蜿蜒度变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基于研究区域现状,从生物栖息地与河流水质两个方面入手,选取有效栖息地面积(WUA)与深潭浅滩变化、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作为特征性指标,选择北京市南沙河老牛湾附近河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相关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获取基本数据,以基础散点数据构建所选河段的不同平面蜿蜒程度,利用MIKE21和RIVER2D分别对其进行水动力水质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中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与所选控制断面的水质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将河流平面蜿蜒形态变化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进
随着全球智能交通的不断推进,智慧公路建设成为关注热点,国内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建设省份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与建设成果,不过尚未形成指导智慧公路建设的体系成果。本研究立足江苏省建设实践,针对全国智慧公路建设成果,分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特性,从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梳理现有设施设备及技术手段,总结形成普通国省干线智慧公路建设体系,以提升公路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依托江苏宁沪高速公司对提升收费站信息化的内在需求,主要围绕对现有收费系统的集成创新和新技术应用,建设集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一流现代化收费站。通过应用信息化新技术,整合现有收费系统业务,实现管理和业务系统的有机协调。同时创新现有收费系统架构模式,更好地应用云计算等信息系统构建模式为高速公路管理者服务,提高收费管理和运维水平,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机电系统集成方法的应用,确保收费站运营管理有亮点、出成效。
黑龙江流域是亚洲东北部典型高纬度寒区河流,冬季冰期常超过200 d。从理论研究、现象规律、应用研究3个方面对黑龙江流域冰凌相关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在理论研究方面,针对冰科学开设的教学课程较少,黑龙江流域冰凌科研工作局限于黑龙江流域范围内及少量流域外的科研单位;冰坝凌汛现象规律方面,在河道特征条件下,受降水、河槽蓄水量、开江期温度等水文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在冰情监测预报方面,还需要借助遥测遥感等先进技术完善冰情监测设备与方法,提高预报准确率;灾害应对方面,联防调度、爆破除冰成为黑龙江防凌减灾的难点。随着
以内蒙古巴拉格尔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水文气象、植被特征、地形地貌和草地管理方式等数据,设计降水-径流模拟试验,并采用M-K法进行水文气象序列突变分析、克里金空间插值揭示土壤-植被-根系空间分布特征、降水-径流模型模拟草原流域产汇流特征,建立草原流域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径流系数数学模型及SWAT模型,探讨环境变化对草原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径流突变发生在1998年,最低气温突变最早(1982年),降水突变最晚(2001年),相隔19年;土壤饱和渗透系数介于0.19~14.23 m/d,空间变异
福州市因地理环境特点导致城区内河道水位过低,流动性差,由此造成了水质污染问题。为了维持福州市河道水位达到景观水位且有效的缓解水质污染问题,针对福州市中心城区晋安河-光明港流域河网,通过InfoWorks ICM水动力模型,建立一维非恒定流Saint-Venant方程组。同时结合福州实际调度情况设计了9种调度方案,通过设立能否达到调控目标、泵站开启时间、闸门开启次数和重点断面未达到景观水位平均时长作为目标函数,对比9种调度方案的结果,进行泵闸配置调整,给出了推荐调度方案。同时,建立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调度模
减轻盐胁迫、提高土地农业生产效率,是滨海盐碱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通过施用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和减轻非生物胁迫,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0%~8%添加量的生物炭[0%(CK)、0.5%(B2)、2%(B3),4%(B4)和8%(B5)(W/W干重比)的比例添加量]对滨海盐碱土壤番茄生长与耗水规律的影响。提高土壤生物炭施用比例显著(p<0.05)提高了水
目前保障多水生态目标生态流量需求是北运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应用DHI MIKE11模型系统建模平台,构建以生态敏感目标流量需求为调度基础的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采用2015年及2011年水文数据,研究了不同情景方案下的流域多目标生态需求保障效果,结果显示,水文站模拟值与水文实测值基本一致,闸坝调控+减河减水+农业节水组合方案效果良好。模型旨在为河道多目标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研究提供基础,并为水管理部门决策者基于多目标流量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十分突出,急需科学高效的现代化盐碱地改良技术手段予以解决。研究提出了以暗管排碱技术为核心,由蓄水灌溉网、暗管排碱网、污水排放网、物联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效果监测网等共同组成的黄河三角洲现代化盐碱土整治工程技术体系,在黄河河口地区土地开发项目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确定的暗管间距和埋深等参数合理;建立的以暗管排碱技术为核心的盐碱土整治工程技术体系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