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和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multichannel intraluminal impedance,MII)-pH(简称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及特点。

方法

选取2017年3—10月就诊于海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存在咽喉反流相关症状或相关疾病的52例患者,同时行24 h MII-pH监测和Dx-pH监测,记录患者咽喉部反流阳性事件次数、酸清除时间以及Ryan指数。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一致性检验。

结果

52例患者MII-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30.7%(16/52),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阳性率26.9%(14/52),MII-pH监测和Dx-pH监测一致性一般(κ=0.626)。若以MII-pH监测为参考金标准,则Dx-pH监测诊断咽喉反流的灵敏度为68.8%(11/16),特异度为91.7%(33/36)。所有患者中MII-pH监测共发现下咽部反流阳性事件(pH<4)62次,Dx-pH监测共发现口咽部反流阳性事件(直立位pH<5.5或卧位pH<5.0)50次。MII-pH监测和Dx-pH监测均发现的阳性事件共44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22.8[13.5;42.6] s,MII-pH监测发现而Dx-pH监测未发现的阳性事件共18次,中位酸清除时间为5.2[3.5;6.5] s,两者酸清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58.5,P<0.05)。

结论

24 h MII-pH和Dx-pH监测在诊断咽喉反流时的一致性一般,两者在诊断咽喉反流时具有互补性。Dx-pH监测可准确测量气道pH值变化,但对于酸清除时间短的酸反流事件存在漏诊的可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96例下咽鳞癌患者术前行电子胃镜检查的结果,其中男93例,女3例;年龄37~80岁,中位年龄68岁。原发病变为梨状窝癌75例,下咽后壁癌11例,环后癌10例;TNM分期:Ⅱ期12例,Ⅲ期32例,Ⅳ期52例。所有患者均无食管和胃的占位性病变史,术前均行电子胃镜下的食管和
目的探讨颅底原发性近端型上皮样肉瘤(proximal epithelioid sarcoma,PES)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及昆明三博脑科医院诊治的颅底原发性PES病例4例,总结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1例,年龄46~52岁。病变均原发于颅底,以鞍区受累为主。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细
目的评价术前存在视功能障碍的颅底肿瘤患者在内镜经鼻手术后的视功能结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153例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颅底外科中心术前有视功能障碍的颅底肿瘤患者,收集采用内镜经鼻入路手术之后的治疗结果。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前和术后的视功能状况及可能影响视功能康复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肿瘤全切率为85.6%。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联合舌根射频消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方法分析62例阻塞平面在口咽和舌根的中重度OSAHS患者临床资料,在术前充分告知研究事宜的情况下患者自主选择入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试验组32例在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同时行舌根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请给出具体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
期刊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颅底神经鞘瘤的手术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7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收治的52例鼻颅底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1例,年龄33~71岁。肿瘤来源以三叉神经为主,临床症状包括面部麻木、面部疼痛、鼻塞、头痛、视力减退、复视、耳鸣。手术方式包括单纯经鼻内镜切除(18例)和鼻内镜联合上颌窦前壁开窗入路(34例)。结果52例患者中,4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