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四步走”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qi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条件下,各学科如何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成为了众多教师共同研究的一个课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经过10余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和研究,在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上。确立了“激情入境——互动学习——拓展空间——情感升华”这四步教学模式。
  
  一、激情入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如同缓缓拉开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发学生竞相登堂入室。
  一是讲故事、渐入情景:
  通过讲述故事,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新课的学习作好感性知识的铺垫,又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心神、智力全部调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述《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教师讲述: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狮身人面的妖怪,叫斯芬克斯。它天天坐在人们必经的路口,专门用一个谜语为难过路的行人。如果行人答不出谜语,则被其推下悬崖摔死。它的谜语是:“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打一动物”请同学们也来猜一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谜底是人。“斯芬克斯之谜”表达了人类对自我的关注。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通过神话传说,谜语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点燃。主动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是渲染气氛、激情入境:
  教师用饱满激情的言语渲染一种情绪、一种气氛,扣人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满怀悲怆的语调说:“有这样一首歌老一辈人都会唱,有这样一首歌听了让人永远难忘,这首歌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里,这首歌是苦难中国的历史见证。”之后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这种富有浓郁激情的导入,字字情、声声意,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生动的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而激动。在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熏陶洗礼。
  
  二、互动学习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学习,我主要以组织课堂争辩为手段,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探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紧贴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层层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
  例如,对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传统观念一般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很彻底,而法国大革命进行得较为彻底”。学生看到这种观点时产生了疑问:既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什么不彻底?评价标准是什么?又如。在阅读“中国边疆的新危机”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英国看中了西藏这个穷地方?”问题提得很好。学生带着疑问,查找资料,师生一起论证,得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不注意师生互动,而是将问题和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虽然结论清楚,易于教学,但却起不到创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二是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互动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互动就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去讨论、发挥,保证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置的教学情景中轻松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如学习“宋金的和战”时,学生对岳飞被朝廷杀害愤愤不平,我灵机一动,设计了一个问题:“岳飞既然是抗金名将,可以帮助宋高宗灭金、开拓疆土、甚至统一全国,为何宋高宗最终杀害了岳飞呢?”
  我鼓励学生积极思索,各抒己见,结果他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受到奸臣秦桧的陷害;宋高宗是昏君;宋高宗害怕皇位被抢夺:岳飞愚忠,不敢抗命;岳飞把爱国(精忠报国)与爱皇帝等同起来等等。我趁热打铁再设问:如果那个朝代没有秦桧,宋高宗会不会杀害岳飞呢?这个问题问到学生思维的盲点上,学生兴趣浓烈,思维活跃,通过层层交流与讨论,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加深了对封建社会中人物悲剧的认识,理解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拓展。
  这样的课堂讨论和交流,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历史人物。使学生掌握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了学习经历,获得了学习经验;也使学生体验了师生、生生互动过程的乐趣。
  
  三、拓展空间
  
  新课改提倡“大教学观”,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时刻践行“大历史观”的理念,注重历史学科内容的拓展延伸。
  一是历史知识横纵向间的延伸
  还以《难忘九一八》一课为例,我一是让学生搜集、讲述“七三一”部队和抗日英雄等相关史实,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学习英雄人物的爱国情操。二是让学生以“设立9月18日国耻日”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更加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二是历史学科向其它学科的延伸
  比如在讲述《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课前背诵《江南春绝句》一诗。又如《唐朝衰落和唐末农民战争》一课时,可以引用杜牧的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比如讲雕版印刷,可以融合美术中印章的艺术。
  三是历史学科向社会生活的延伸
  比如在讲授“北伐战争”内容时,涉及到当时盘踞在东北的军阀张作霖。奉系重要头目吴俊升在我们双辽市有一个官邸,大家都叫“吴大帅府”,正好该处就在我校附近。我就让学生利用休息去参观,并搜集有关当时的正史和野史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而,增强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身边的历史和书本上的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未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历史课上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爱国主义情操,深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爱国、爱党、意志品质、勤廉等方面的教育,教材中有哪个方面的内容,就相应的进行哪个方面的教育。
  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重挖掘这方面的素材,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蜚誉中外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故宫,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历史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爱国主义的典范,如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血染虎门的关天培、誓死抗日的杨靖宇、新中国成立后辗转回国的科学家。这些内容都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寓的内容,它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立报国之志,为中华振兴而读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我们还有太多仍未解开的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历史教师,我只是在海边漫步捡到了几枚贝壳,自认为美丽,可能它们还是残缺的,诚恳的希望同行们能多给我提宝贵的意见。
其他文献
近年,本人有幸参与了“科学认读”省级课题的研究.作为一名参与者和一线的实践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并逐步地影响着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在学习中实践,在
最近,听了云凤肖英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阅读课一《触摸春天》。整堂课肖英老师并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对学生说“怎样怎样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语气要激昂,哪语气要低沉,哪语气要读出快乐……”,但听课的老师都说肖英老师导得好,学生读出了感情,那么,肖英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  我们知道,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朗读赋予作品生命,讲解是让人知道,朗读是让人感受,甚至是感动。朗读好了,能让学生聪明起来
建设节约型企业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Building a conservation-oriented enterprise has b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新课程实施的理念,而在观念、理念之下。更重要的是自身教育教学角色的转变。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角色转变应该是一次革命性的过程。就教师的教学过程而言,我认为当好指导者、合作者以及研究者是最根本的要求,本文想就此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指导者    有专家认为,新的课堂知识应由三方面组成,即教科书及参
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排有练习题。课后练习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教材编辑者的意图,也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呈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后练习落实在课堂上。    一、把读书要求落实在课堂上。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是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共同战略.随着科技进步,历史上的“单港兴单市”、“此兴彼衰”向“群港兴群市”、“共兴共荣”转变.宁波市和宁波港理所当然的
[内容摘要]传统的评价方式和语言都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程式化的感觉,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性、科学性和激励性,以尊重为前提,以科学为准绳,以激励为最终指向目标。评价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更多的教育机智,更高的教育理念。是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化体现。  关键词:精当 含蓄 有味 真实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尊重最直接的体
新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成立后,领导班子明确表示,要继承原兰炼、兰化的优良传统,在未来的五年中,在“十一五”期间,把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建设成为装备精良、从伍过硬、管理科学、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  点拨是小学科学教育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是每个教师都不同程度掌握的教学方法。  “点拨”指点指点,着力于点。是有目的和有度的,而非教师囫囵的把整个流程甚至最后结果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听话照做。在科学教学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心急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要学会聆听。有时让学生错一
教学是一门艺术,即一门科学。数学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一样,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在开课时,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这样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有趣的导人会引起学生认识情感冲动,情感与情景交融,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