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lang0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病人40例,年龄38~6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TAP组,n=21)和病人控制静脉镇痛组(PCIA组,n=19)。C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分别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拔除气管导管后双侧腹横肌平面分别输注0.2%罗哌卡因5 ml/h。PCIA组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采用舒芬太尼1 μg/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2组均持续镇痛至术后72 h。VAS评分>4分时,肌肉注射吗啡5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病人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关不良反应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CTAP组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2、6、12、24 、48和72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浆浓度和游离血浆浓度。

结果

与PCIA组比较,CTAP组镇痛补救率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病人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0.05),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P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CTAP组罗哌卡因血浆浓度于术后2 h时开始升高,术后48 h时达峰值,游离血浆浓度于术后2 h时开始升高,术后24 h时达峰值(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丁苯肽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以及脑代谢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再应用丁苯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昏迷持续时间、意识恢复情况、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同时在治疗后采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对两组患者进行HDS评分。结
目的调查某铅锌矿区周边铅暴露儿童的血铅水平,分析其人群分布特点。方法于2016年8月,随机选择某铅锌矿区周边3个村庄作为调查点,依据距离中心矿区2、5、10 km分别设观察组A、B、C,整群抽取3个村庄共1 379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儿童清晨肘静脉血,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含量,对儿童血铅水平的地区、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铅锌矿区周边儿童血铅的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
期刊
期刊
目的比较超声法、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法和传统法预测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准确性。方法ICU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脓毒症患者46例,性别不限,年龄18~72岁。采集静脉血样,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浓度,记录CVP;采用超声法测定每搏量变异度(SVVTTE)、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和主动脉流速-时间指数变异度(ΔVTI);采用PiCCO法测定SVVPiCCO和
目的制备蛋白质转导结构域4-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TD4-Cu,Zn-SOD)融合蛋白。方法分别将pET16b-Cu,Zn-SOD蛋白和pET16b-PTD4-Cu,Zn-SOD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DE3)中;加入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终浓度0.84 mmol/L)孵育4 h,诱导Cu,Zn-SOD和PTD4-Cu,Zn-SOD融合蛋白表达
目的评价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法洛四联症矫正术成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供的影响。方法拟行法洛四联症矫正术患者10例,年龄20~59岁,体重41~61 kg ,ASA分级Ⅲ或Ⅳ级。麻醉诱导后待血流动力学平稳且每搏量变异度(SVV)≤10%时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经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为15%总血容量,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采血的同时采用等容量6%羟乙基淀粉补充。于血液稀释前、血液稀释结束后5 min时记录HR、
目的评价不同血浆靶浓度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心室复极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45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65~80岁,体重43~8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5):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 μg/ml组(P1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组(P2组)和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 μg/ml组(P3组)。麻醉诱导前(T1)和丙泊酚达靶浓度后5 min(T2)时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
目的总结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患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和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7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ASA分级Ⅱ-Ⅳ级,分为AIE组(n=57)和非AIE组(n=6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依托咪酯0.15~0.30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和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