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广东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c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可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黄烷酮等及其甙类,其结构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即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黄酮类化合物如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近年来,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尤其对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及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影
其他文献
患者,男,76岁,2007年5月14日因进行性排尿困难3年,加重伴不能自行排尿,留置导尿半年入院。体格检查:腹部略膨隆,双下肢略浮肿。直肠指诊:前列腺处饱满触及不规则结节约4cm×5cm,质
目的探讨超细乳管内窥镜辅助下采用介入技术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疗效。方法选择30例慢性阻塞性腮腺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口服及介入灌注治疗(观察组),另设口服抗
目的定位下段颈椎椎弓根的置钉点。方法37套成人颈椎cT数据,三维重建下透视模拟椎弓根在侧块背面的投影,标记其中轴点为置钉点。观察各节段置钉点的分布特征,将侧块背面外上象限
Notch基因最早于1917年由Thomas Hunt Morgan在果蝇中发现,因其功能部分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切迹而命名,1980年此基因首次被克隆出来。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影响细胞命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前后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实验(OGTT),观察空腹、餐后2
目的对深圳市各产科医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进行半乳糖血症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避免患儿重要器官损害,使患儿的体格和智能正常发育。方法用连续微量流动荧光分析系统检测出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TA)与肿瘤细胞膜上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特异性、高亲和力的靶向性结合,通过细胞内吞作用将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