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连铸结晶器卷渣缺陷的特征、演变及控制

来源 :炼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节能、低成本的高速连铸、连铸连轧工艺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但面临结晶器卷渣频率增加及轧材表面卷渣类缺陷率上升的发展瓶颈。分析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形成机制及主要影响因素,简述了卷渣类缺陷在铸坯、热轧、冷轧材的表现形式及演变规律,回顾了连铸结晶器卷渣的控制措施。针对现有措施难以适应高速连铸发展的不足,提出了结晶器内钢水流场的电磁调控、液面的智能控制及高卷渣阻抗的连铸保护渣开发等重点发展方向,为促进高效连铸及连铸连轧工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团队研发的玉米燃料乙醇低能耗生产新工艺,采用了低温液化、浓醪同步糖化间歇发酵、三塔压差精馏与分子筛脱水工艺和全厂各工段的废热进行余热回收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
采用棒偏转法对断面宽度为2 000 mm,水口倾角分别为15°、20°和45°时的连铸结晶器表面流速进行了测量,并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水口倾角大范围变化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场的影响。随着水口倾角由15°增加至20°、45°,结晶器表面流速由0.4 m/s减小至0.25 m/s和-0.1 m/s,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水口倾角为15°和20°时,形成双循环流,水口倾角为大倾角45°时,流场形态转变为中间流,卷渣风险显著增大。水口倾角为20°时,表面流速处于合理值,有利于抑制卷渣风险。随着水口倾角的增大,钢液
对汽车板钢在转炉炉后进行钢包渣改质,除了改质剂用量充足外,还必须抑制高[O]含量钢液与炉渣间的反应.否则,在后续RH精炼脱碳期,由于钢-渣间反应,顶渣中w(Fe t O)也会回升至8
针对不同氧含量超低碳钢的炼钢和连铸过程,分析了钢中夹杂物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钢中最常见的夹杂物从转炉终点的Al2O3-CaO-MgO-SiO2复合夹杂物,变为RH进站和脱碳终点的Al2O3-MnO,再变为铝脱氧后和RH出站的Al2O3。由于连铸坯的冷却速度较慢,有利于TiN的充分析出,所以在中间包钢样中的TiN尺寸一般小于2μm,而在连铸坯中的TiN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