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气相传输法制备SiC单晶中碳包裹物研究(英文)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ca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物理气相传输方法(PVT)生长出3英寸4H-SiC单晶。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在粉料表面放置分布有多个贯穿孔的石墨片,在粉料表面有意引入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碳颗粒。在生长后的单晶中能够观察到与石墨片贯穿孔分布相似的包裹物分布。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提出了碳包裹物的形成机制,作者认为生长过程中生长腔内产生的碳颗粒是单晶中碳包裹物的重要来源。并根据该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减少PVT方法制备SiC单晶中碳包裹物的方法。
其他文献
<正>德国信息安全法律的体系框架德国是欧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随着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推进,其所带来的数据管理、技术控制、利益侵害等问题也不
本报讯 3月24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在市政务中心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沈强主持会议,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作讲
报纸
利用热蒸发法在N型硅片表面成功制备出大面积Si02纳米线和Si02纳米棒结构。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拉曼光谱(RS)和光致发光(PL)
本文采用二步法制备Cu2ZnSnS4(CZTS)薄膜,首先通过真空热蒸发制备CuZnSn(CZT)预制层,其衬底加热温度分别为20℃、50℃、75℃和100℃,然后对所制备的CZT预制层在400℃下硫化60 min
利用化学浴沉积法在FTO基底上制备了厚度可调CuS对电极(CE)。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UV-Vis)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工作站对CuS对电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
分别选用煤矸石、粉煤灰、黄沙、苏州土为硅源,工业氢氧化铝为铝源,氟化铝和五氧化二钒为添加剂,通过固相反应法原位合成了具有莫来石晶相的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
为设计可调控的光开关,本文设计了基于石墨烯的超材料和一维光子晶体的复合结构,应用传输矩阵法研究它的传输特性.石墨烯超材料的吸收和各向异性的特性导致结构的传输对电场
<正>一、我国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理论和实务界不约而同地把治理的重点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