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案例带活”思政+”专业课教学实践研究——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为例

来源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为一体,提升”思政+”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是高校课程思政关注的重点.”思政+”专业课教学要求思政功能要凸显、案例要鲜活,目前实践操作主要面临缺乏示范带头课程、专业课教师备课质量以及教学实施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该文讨论了以典型案例进行”思政+”专业课教学的实施步骤,探讨了”思政+”专业课建设的发展要求.
其他文献
高校学科竞赛已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体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但不少高校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该文以D大学为例,分析了其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多部门协同参与机制、引入项目管理模式、明确主体责任、整合科研资源、发挥院系人才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完善D大学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建议,以期对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江西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在科学论证前提下,总结提炼学生创新创业动机、创新创业素质、创新创业实践,教师队伍素质、教学方法革新、课程内容安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8个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基本变量,运用数学建模思维,通过数据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运行结果拟合、检验探讨结论,为应用型高校决策者研究改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模型和数据支持.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电大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立足时代特征,遵循电大学员成长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电大教育教学全过程.该文以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南安学院为例,通过分析构建”聆听、述说、品读、书写、践行”五位一体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体系,以培养学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探索贯彻落实电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指导是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双向互动过程,项目指导中的互动失调是影响项目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对分课堂”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实践,以”教师讲授、独立学习、小组讨论、教师答疑”四个环节开展大赛项目指导,能有效提高互动的参与度、活跃度和满意度,对完善大赛项目指导互动机制、提升大赛项目指导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创新创业工作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创新创业成果的学分认定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随着各高校不断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如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成学分,鼓励更多的在校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管理的灵活性,成了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依托本科生导师制度,探索研究创新创业学分转换新路径,为创新创业改革和本科生导师制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手段.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乎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高职院校理应主动作为,把”双创”工作落细落实.在创业教育中积极融入专业教育势在必行,以电子商务专业公共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为例,在课程教学中增加网店开设、徽商案例,通过校友故事、创业复盘、模拟实战等提升创业技能,取得了实效,以期对高校”双创”教育有所启发.
职业院校与幼儿园协同对幼师生的师德进行培养,体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该文首先对产教融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实践内涵进行剖析,归纳产教融合幼师生的师德培养具有双重主体、多要素动态结合、联接历史继承性和时代性三个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幼师生师德培养的实践路径.
建设新农科已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2020年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鼓励”一校一院”协同培养研究生,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关于新农科建设的文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农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农科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和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一校一院”协同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挑战.探索新农科建设新路径,推动”一校一院”协同育人思想政治体系的形成,已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高校正全力缩小与海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距,教育改革虽复杂但有经验可循.该研究基于对海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动态的整理,与通过调研访谈、问卷、网络资讯及文献资料获取的国内高校现状进行对比,涉及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生态系统、课程设置、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考核体系六个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业意识、加速商业转化将是我国高校的三大努力方向.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根本任务,科学素养也成为了新时期人才的一个必备素质.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科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文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指出新高考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实施设计应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精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完成三维目标,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到课堂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