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商隐到卞之琳:一个千古难圆的梦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新体诗坛上,卞之琳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作为现代诗人,卞之琳有着不同于中国古代诗人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体验.他的诗歌创作同样有着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承传.本文试图在对卞之琳早期两部诗集--<汉园集>和<鱼目集>--中的"梦"与李商隐诗歌中的这一意象的比较中,探讨反映在卞之琳诗歌里的现代人生体验.
其他文献
以典型办公建筑全年动态负荷为依据,对严寒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地埋管换热器设计参数对系统能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地埋管换热器间距有利于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中国古代小说传入朝鲜以后,国内以五种方式传播,即为汉文原本、朝鲜翻刻本、朝鲜手抄本、翻译韩文本(其中包括节译本、撰译本、再创作等形式在内)、口头传播的方式,即说书、
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具有独特的学术品质,值得后辈学者借鉴;同时,他们还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提供资料信息,可以直接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编撰;他们在创造学术成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是他的一次精神还乡,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一次重大转向,他从意识流手法转向纪实性写作,从政治生活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写作,从处于政治中心的干部、知识分子
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主将,其性灵说唯一、最重要的规定是真.宏道最重视的美学境界是维持真心,强调从胸臆中流出来的自由自在的性情.宏道认为,只有在审美主体的性灵通过人的喜怒
宋代尚文政策刺激了士子的自我实现欲望,立言不朽的期望深入人心,但立言不朽观念得到宋代印刷技术的支持,而发生转变,即表现出对语言与文籍的重视。由此,立言不朽的传播内涵得到凸
在鲁迅的启蒙题材小说中,鲁迅通过叙述代表现实权力的“势”对代表“道”的启蒙者的包围与虐杀,解答了造成国民劣根性并阻碍民族革新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那就是知识分子话语言说
本文以"对偶表现的本质"作为视点,分别将"七言排律"同"五言排律"、"七言古体诗"等盛行的诗型加以比较,认为"七言排律"不盛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偶性的过剩化"导致了"整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