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非遗”传承样本的三级跳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a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31日,巴南区接龙镇。
  乡场外庄稼地里,53岁的唐佑伦身着天蓝色对襟祥云衫,脚蹬圆口黑布鞋,手拿包铜竹唢呐。
  旁边,九名汉子与他一般打扮,手中各持锣、刹、笛、鼓、哨等乐器。
  一阵风起,草叶飘摇。
  “起!”唐佑伦迎风吆喝。
  刹那间,乐器齐鸣——打击音密集紧凑,如暴雨拍击湖面;吹奏音昂扬激越,如鹞鹰翻飞长空。
  传承已逾百年的经典曲牌《将军令》,响彻云霄。
  唐佑伦的心绪,随着古老乐曲穿越了久远时空。
  典型矛盾
  1969年,唐佑伦八岁。
  他有了一件新“耍事”——站在自家院坝里,看父亲教徒弟接龙吹打。
  在过去500年间,以接龙为核心的地区盛行着一种吹打艺术形式,被称作“接龙吹打”。当地人但凡遇到婚丧嫁娶、年节喜庆,就会邀请乐班到家里演奏,以示破旧立新、祈福呈祥。
  唐佑伦的父亲,就是“唐家乐班”班主。
  不演出的日子里,父亲会率领乐班到院子里、田坎旁,研习《将军令》《丫溪调》等传统曲牌。
  看着父亲手拿戒尺教徒弟的威风模样,唐佑伦渐生羡慕之情。
  高中毕业后,他也加入了乐班。
  2006年,接龙吹打成为全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时,全市评定了两名国家级接龙吹打传承人,唐佑伦就是其一。
  捧回“金字招牌”,唐佑伦却高兴不起来。
  30年前,唐家乐班成员上百。而近十年来,乐班人手开始不敷使用。
  盛行五个世纪的接龙吹打,为何突现青黄不接?
  “老乐手们不少已过世,剩下的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又不愿干这行。”唐佑伦说。
  年轻人为啥不愿意干?
  “现在都喜欢请西式乐队了——搞吹打找不到钱了,谁愿干?”唐佑伦说。
  队伍老化,艺术形式和市场脱节——一个传统艺术传承的典型矛盾,出现在接龙吹打面前。
  如何解开矛盾?
  政府包干
  2007年7月,李长川觉得找到了人生方向。
  他和15名少年加入了“接龙民间艺术专业班”。
  对学习接龙吹打,李长川热情高涨——每天放学后,他都坚持练习三个小时。
  这些年轻人为何对接龙吹打产生了热情?
  “毕业后,我们能进入镇政府艺术团,或者到小学当艺术老师。”李长川说。
  这个“包办就业”的专业班,是接龙吹打传承的第一次探索。
  “挣钱难,是造成接龙吹打传承难的一大瓶颈。”接龙镇文化站时任站长陈朝友说。
  如何突破瓶颈?“让传承人能稳定就业。”陈朝友说。
  于是,接龙镇镇政府联合巴南区计算机职业学校举办了专业班,希望通过政府调控对接民间文艺市场。
  然而,事与愿违。
  2009年11月,李长川和同学们开始实习。
  按计划,他们将获得政府提供的演出机会,并藉此挣钱糊口;政府还将提供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
  可实习八个月,学员们仅参加了四五场演出,且出场费非常低。
  “加上生活补贴,月收入不到600元。”李长川摇头。
  “事实证明,仅靠政府包干行不通。”一位镇领导说,“专业班费用由镇政府提供,每年支出近20万元,长此以往,镇财政难堪重负;同时,除少数政府活动外,我们很难提供稳定的演出需求。”
  2010年7月,专业班三年培训期满,16名学员大都另谋他就。
  李长川加入了一个民办乐班,继续坚持从事吹打。
  “有梦,就有希望。”他说。
  很快,希望真的来了。
  回归民间
  2011年的一天,接龙镇中心小学。
  操场上,一群小学生整齐列队,人手一支唢呐。
  队列前,李长川一声吆喝:“起!”
  唢呐声起,聒噪杂乱。
  李长川直摇头。
  “身要挺、气要足!”
  “双吐要沉、滑音要准!”
  …………
  “起!”他又吆喝。
  唢呐声复起,整齐了些。
  这一年,巴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推出了“接龙吹打进校园”行动,在全区40所中小学推广接龙吹打课程。
  李长川很快深受其益——他被当地小学聘为艺术教师,月薪3000元。
  “传统艺术究竟靠什么存续——是靠政府包干,还是别的?”“接龙民间艺术专业班”效果不佳,迫使巴南区相关部门不得不另寻出路。
  经过深入分析,巴南区文广新局给出了答案:回归民间。
  “传统艺术形式是‘花’,社会普及程度就是‘根’——没有群众接受和认可,再优秀的艺术形式也不会有市场。要传承传统艺术瑰宝,建立全民普及体系至关重要。”巴南区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丽娟说。
  于是,巴南区推出三条突围路径——
  首先,将接龙吹打、木洞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进教材,在全区中小学普及教学。
  其次,从接龙吹打艺人中挑选74名骨干,牵头负责相关“非遗”项目,给予资助并进行考核。
  再次,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到村和社区推广吹打艺术,实现基层普及从“点”到“面”。
  沿着三条路径,一个覆盖全区的接龙吹打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对接市场
  2013年11月,唐佑伦被选举为接龙吹打艺术团团长。
  这个艺术团由镇政府发起,全体吹打艺人参与,统筹当地吹打艺术培训、创作和演出活动。
  在接龙吹打发展史上,这是一种全新组织形式。
  “长期以来,民间吹打能手分散在各个乐班,造成力量分散甚至内斗;现在,艺术团整合了这些资源,增强了承接大型高端演出的能力。”唐佑伦说。
  这个艺术团,仅仅只是接龙吹打产业化的尝试之一。
  “‘非遗’传承的核心,就是深度对接民间演艺需求。”巴南区文广新局副局长吕勇才说。
  如何对接?
  “走产业化道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积极互动。”吕勇才说。
  产业化道路,如何走?巴南区给出了三个答案——
  一是健全不同层次的演出能力。
  “以吹打艺术团为核心,传统吹打乐班为基础,我们健全了高中低不同层级的演出体系,具备了对接细分市场的能力。”吕勇才说。
  二是建立吹打衍生产业。
  “我们在接龙镇自力村建立了唢呐生产基地,年产值14万元。”接龙镇党委书记李萍说。
  三是推动接龙吹打从文化名片向旅游名片转变。
  “近两年,接龙吹打参加国家、市、区县等各级演出近百次——每次出场,都堪称惊艳全场。”吕勇才说。
  “巴南区接龙吹打,已经具备了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乌丙安如是说。
其他文献
万盛经开区各级党组织围绕特定主题,推行市民圆桌对话会议制度,通过无差异、无障碍、无等级互动交流和平等协商,化解思想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用“小圆桌”搭建起服务群众的“大平台”。  筛选确定圆桌会议主题。各级党组织每月通过走访调查,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梳理环境治理、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邻里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筛选出适于用市民圆桌对话会议解决的主题。  召开圆桌会议解决问题。以无主
城乡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四化同步”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农业,一大难点也是农业。当前,以协调均衡理念为引领,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缩小工农城乡发展差距是当务之急。  忠县探索柑橘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了一份样本。  ——三产融合,形成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新
2011年冬季的一个早晨,大一新生的宿舍里一片静寂,当时针指向6:30时,楼栋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短信声。  “傅老师的短信来了!”  整栋楼瞬间兴奋了起来,大家纷纷挣扎着起床。  “不能辜负了傅老师每天早上这200多条短信呀!”有学生说。  学生口中的“傅老师”,就是重庆交通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重庆市敬业道德模范、“十佳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傅红。    案例教学 情满课堂    2011
【我的故事】  2016年9月1日,又是一年开学季。  巴南区龙洲湾小学校园里,丹桂飘香。  这天,拥有师范专业研究生学历的舒欣月,正式成为一名语文老师。  站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舒欣月倍感责任重大,决心要尽己所能当好一名“灵魂工程师”。  却不想,舒欣月刚开始上课就碰到了问题:有的孩子不听老师招呼,蹲在桌角自说自话;有的孩子把书扔到了地上;还有的孩子拉着同学兀自聊天……  舒欣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作为党的宣传战线上的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固本强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是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根本,也是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手段。一要加强党性教育。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心中有片美丽的牧场,蓝天白云干净的土壤。而梦是一群吃草的牛羊,自己就是放牧的太阳……”2013年12月19日,伴随着电影《私人订制》片尾曲《解放》的旋律,观众们依依不舍地走出重庆南坪万达广场电影院四号厅。  刚刚上演的这部贺岁大片,全场笑声不断。  笑声的背后是票房——截至2013年12月29日,《私人订制》累计票房达到5.37亿元。  观众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导演是冯小刚,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影的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新举措,每月相对固定一天,每次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党员在按月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开展集中学习等“规定动作”基础上,紧扣“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结合支部和党员实际,自选特色实践活动,受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中央印发的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意见,充分肯定了基层这一创新做法,明确指出推广党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在主题党日开展“三
产业发展如何抓  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越是在基层,越能感受到市第四次党代会作出的这一判断的分量。产业发展难、生活水平低,依然是今天困扰基层的头号问题。破解产业发展难题,既要苦干,又要巧干。巧,就是要善于创新。  2012年9月21日,傍晚。  万州区铁峰乡桐元村隐藏在云雾中,犹如一张静默的画卷。  画卷的深处,一个个身影在晃动。  “天黑前整
2011年10月26日,荣昌县双河镇铁炉村。  村民梁明凤早早地打开自己的农家店,在柜台前收拾起来。店并不是很大,整齐的几排货架上摆满了日用商品。  “这几样东西多少钱?”村民杨国盛把选好的几件商品放到柜台上。  “一袋食用盐、一块香皂……总共23.5元。”梁明凤在一台机器上快速地按了几下按钮。  “我只带了十元钱,还是刷卡吧。”杨国盛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梁明凤。  梁明凤接过卡在机器上
最近,永川区南大街街道興南路社区党委评选了一批特殊的优秀社区志愿者。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这批优秀社区志愿者均是来自上级机关的干部。  奖品很简单——一个电热水壶,还有一个荣誉证书。  今年年初,永川区规划局、统计局、环保局等机关党组织的党员来到兴南路社区,为社区办了不少事。因此,社区党委专门为他们搞了个评选颁奖。  以前,总是上级部门为社区颁奖。现在,怎么轮到社区为机关干部颁奖了?  这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