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三大农作物之一,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和麦,其产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对此,农业技术部门加大了对于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够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本文以新疆阿图什市为例,对其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113-01
1 引言
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侧,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次之,盛产瓜果,素有“无花果之乡”的美誉。阿图什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年日照时间约在2500-3000h之间,降水量少,最低年降水量在78mm,最高则在250mm以上,境内存在有博古孜河以及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阿图什市的土地资源多为戈壁和荒滩,耕地数量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性差,含钾丰富但是缺少作物生长所需的磷和氮,加上盐土和水积土面积较大,全市耕地面积约在28万亩左右。在进行玉米栽培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保玉米的种植效果。
2 玉米栽培技术
2.1 选种
选种是玉米栽培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在对玉米进行选种时,应该充分考虑新疆阿图什市的气候环境以及立地水平,选择具备较大增产潜力、较强抗病性能以及耐寒耐旱性能的优质玉米品种。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提升其吸水能力,以促进种子早发芽。同时,可以使用清水充分浸润种子,使得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加速其萌芽。也可以利用呋喃丹或者呲虫啉等药剂进行拌种,在种子表面形成包衣,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保证种子的成活率。
2.3 整地
一般情况下,玉米地的整地深度应该在20-25cm左右,确保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没有明显的土块。考虑到阿图什市土地资源的肥力问题,应该施入充足的基肥或者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补充土壤的养分,促进培育壮苗,满足玉米苗期的生长需求[1]。
2.4 播种
需要对玉米的播种时间进行合理选择,搭配科学的播种技术,尽可能保证玉米出全苗。阿图什市气候相对寒冷,如果播种过早,则可能会出现冻害,影响出苗率,因此一般会将春玉米的播种时间放在四月中下旬,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多在六月上中旬。对于不同的立地条件,应该选择不同的定植密度,例如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可以根据玉米的品种确定密度,如果是紧凑型,则应该适当降低密度,保证质量,如果是非紧凑型,应该适当密植,提高产量。
2.5 田间管理
当玉米苗长到3-4叶时,可以选择阴凉天气或者傍晚进行间苗以及移苗补栽工作,在移苗时应该确保带土,同时栽植后立即浇水。5叶时,需要及时进行定苗,确保每穴预留一株健壮的玉米苗,进行松土和除草,如果发现缺苗的情况,则应该及时进行补充。之后,还需要适当进行施肥,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在玉米拔节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2次中耕培土,确保根系的稳定生长。为了保证产量和质量,还应该及时进行除蘖打杈。另外,需要做好水分的控制,在苗期,将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50%-60%,构建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好供水和排水工作,避免旱涝灾害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玉米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在阿图什市,比较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包括黑粉病、粗缩病、地老虎、玉米螟等,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黑粉病防治
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俗称灰包,其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在玉米长到抽雄前10天左右,以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洒,以减少病原体的再侵染,也可以采用1%的波尔多液对玉米进行保护;对于尚未发病的区域,应该做好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避免造成伤口,同时在抽雄前进行灌溉,避免玉米受旱抗病力下降[2]。
3.2 粗缩病防治
粗缩病对于玉米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防治,其平均减产率可以达到10%-30%,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植株绝产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玉米在苗期出现有粗缩病的症状,应该及时清除病株,同时喷施40%病毒A500倍液,或者5.5%植病灵800倍液,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同时,应该自做好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尽可能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3 地老虎防治
地老虎对于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多发于玉米幼苗期,其会咬断幼苗近地面茎部,导致植株的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的情况。对于地老虎的防治,一是应该及时对田间地头的杂草进行清除,杀灭虫卵和幼虫,二是可以利用黑光灯或者糖醋液诱杀成虫,三是按照每亩2-3kg2.5%敌毒粉的量,将其与底肥混合后施入田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驱虫保苗作用。
3.4 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化学防治即药物防治,可以在心叶期,喷施40%氧化乐果加4.5%高校氯氰菊酯,或者30%速克毙等有机磷类、菊酯类杀虫剂30-50倍液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赤眼蜂来消灭玉米螟,可以在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后的10天左右,在田间悬挂蜂卡,利用赤眼蜂进行防治,间隔约一周左右,进行第二次放蜂[3]。
4 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作为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在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等级和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侯晓东.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5,(3):24.
[2]李海潮.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69.
[3]王玉苹.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84.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8-0113-01
1 引言
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侧,经济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次之,盛产瓜果,素有“无花果之乡”的美誉。阿图什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年日照时间约在2500-3000h之间,降水量少,最低年降水量在78mm,最高则在250mm以上,境内存在有博古孜河以及恰克马克河两大水系,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阿图什市的土地资源多为戈壁和荒滩,耕地数量较少,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性差,含钾丰富但是缺少作物生长所需的磷和氮,加上盐土和水积土面积较大,全市耕地面积约在28万亩左右。在进行玉米栽培时,必须充分考虑该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确保玉米的种植效果。
2 玉米栽培技术
2.1 选种
选种是玉米栽培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了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在对玉米进行选种时,应该充分考虑新疆阿图什市的气候环境以及立地水平,选择具备较大增产潜力、较强抗病性能以及耐寒耐旱性能的优质玉米品种。
2.2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充分晾晒,提升其吸水能力,以促进种子早发芽。同时,可以使用清水充分浸润种子,使得种子能够吸收足够的水分,加速其萌芽。也可以利用呋喃丹或者呲虫啉等药剂进行拌种,在种子表面形成包衣,提升其抗病虫害能力,保证种子的成活率。
2.3 整地
一般情况下,玉米地的整地深度应该在20-25cm左右,确保地面平整,上虚下实,没有明显的土块。考虑到阿图什市土地资源的肥力问题,应该施入充足的基肥或者底肥,如有机肥、复合肥等,补充土壤的养分,促进培育壮苗,满足玉米苗期的生长需求[1]。
2.4 播种
需要对玉米的播种时间进行合理选择,搭配科学的播种技术,尽可能保证玉米出全苗。阿图什市气候相对寒冷,如果播种过早,则可能会出现冻害,影响出苗率,因此一般会将春玉米的播种时间放在四月中下旬,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则多在六月上中旬。对于不同的立地条件,应该选择不同的定植密度,例如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可以根据玉米的品种确定密度,如果是紧凑型,则应该适当降低密度,保证质量,如果是非紧凑型,应该适当密植,提高产量。
2.5 田间管理
当玉米苗长到3-4叶时,可以选择阴凉天气或者傍晚进行间苗以及移苗补栽工作,在移苗时应该确保带土,同时栽植后立即浇水。5叶时,需要及时进行定苗,确保每穴预留一株健壮的玉米苗,进行松土和除草,如果发现缺苗的情况,则应该及时进行补充。之后,还需要适当进行施肥,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在玉米拔节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1-2次中耕培土,确保根系的稳定生长。为了保证产量和质量,还应该及时进行除蘖打杈。另外,需要做好水分的控制,在苗期,将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50%-60%,构建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好供水和排水工作,避免旱涝灾害对于玉米产量的影响。
3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证玉米优质高产的关键所在,在阿图什市,比较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包括黑粉病、粗缩病、地老虎、玉米螟等,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黑粉病防治
黑粉病也称瘤黑粉病,俗称灰包,其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发病比较严重的区域,可以在玉米长到抽雄前10天左右,以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洒,以减少病原体的再侵染,也可以采用1%的波尔多液对玉米进行保护;对于尚未发病的区域,应该做好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避免造成伤口,同时在抽雄前进行灌溉,避免玉米受旱抗病力下降[2]。
3.2 粗缩病防治
粗缩病对于玉米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防治,其平均减产率可以达到10%-30%,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出现植株绝产的情况。因此,一旦发现玉米在苗期出现有粗缩病的症状,应该及时清除病株,同时喷施40%病毒A500倍液,或者5.5%植病灵800倍液,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同时,应该自做好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尽可能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3 地老虎防治
地老虎对于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多发于玉米幼苗期,其会咬断幼苗近地面茎部,导致植株的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的情况。对于地老虎的防治,一是应该及时对田间地头的杂草进行清除,杀灭虫卵和幼虫,二是可以利用黑光灯或者糖醋液诱杀成虫,三是按照每亩2-3kg2.5%敌毒粉的量,将其与底肥混合后施入田中,能够起到良好的驱虫保苗作用。
3.4 玉米螟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化学防治即药物防治,可以在心叶期,喷施40%氧化乐果加4.5%高校氯氰菊酯,或者30%速克毙等有机磷类、菊酯类杀虫剂30-50倍液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法主要是利用赤眼蜂来消灭玉米螟,可以在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后的10天左右,在田间悬挂蜂卡,利用赤眼蜂进行防治,间隔约一周左右,进行第二次放蜂[3]。
4 结语
总而言之,玉米作为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技术部门应该加强对于玉米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在保证玉米稳产高产的同时,提升产品的等级和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蕾,侯晓东.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5,(3):24.
[2]李海潮.玉米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6):69.
[3]王玉苹.浅议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