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教导学生全面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说”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十分重要。朗读是小学生阅读的基本功,朗读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学习效率,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做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18-01
  1.前言
  小学语文朗读是教学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通过出声阅读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文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文和理解课文。朗读还能够帮助情感传递,是语言学习中的重点,通过出声阅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还能通过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朗读时处理语言的抑扬顿挫,使朗读过程富有情感和节奏。
  2.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接触正式学习的初始阶段,对语文的学习时间不长,因此所积累的知识还很少,学生平日里的交谈大多是从父母亲人处学来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帮助学生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教学时应当注重质量,在保证小学生接触的作品數量的情况下注重小学生的朗读质量,确保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朗读还能够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性格,过于内向腼腆的学生与人交流时会产生困难,如说话声音太小。通过朗读能够悄然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朗读的要求就是学生放开自己的声音去读,学生读多了自然就会改变他们日常交流时声音过小的问题。朗读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因为朗读需要集中注意力,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与学习,所以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1 注重词汇量的积累
  基础的词汇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能力,词汇量丰富的学生会更快、更通顺的将作品朗读出来,同时也会比词汇量不足的学生更快地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朗读时更快的融入自身的情感,对学习效果有着显著表现。而词汇量稍差的学生朗读时则会磕磕绊绊,学习速度、效率明显较低,所以教师在朗读教学时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积累。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既交代了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写诗的原因,又提到了王维的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去锻炼朗读能力,尤其是古人的诗词歌赋韵律优美,内容丰富,作为锻炼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素材可谓当仁不让,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古文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提高教师的范读水平
  小学生识字少,需要教师通过带着学生朗读课文等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范读水平。范读的含义是示范性的朗读[1],学生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范读去朗读课文,教师的范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将课文的朗读部分列入备课范围,在课堂上教学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2.3 追求朗读质量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学习语文,但学生可能会因为家庭影响普通话夹杂着口音或者方言,即普通话不够标准,因此在朗读课文时会出现发音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朗读时的水平。朗读不仅仅是要发音标准,更要注重文章的韵律,这一点体现在古诗文中。
  古代人创作时追求平仄押韵,且长句也要注意在何处断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我国的语言断句点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教导学生朗读时注重句子本身的含义,注意与情感的结合,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应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追求的朗读目标。
  同时,通过朗读文章,培养学生形成语感[2],是为了以后学习语文甚至其他科目奠基,所以追求朗读质量,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是师生共同的目标。
  2.4劳逸结合,寓教于乐
  实践证明劳逸结合的学习更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天性爱玩,这是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教学应当投其所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如开展课堂朗读比赛或者是朗读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朗读教学的成果。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为学生和教师设定了一定的开放课程,指导学生在通过单元学习后通过班级的平台开展知识巩固与应用[3],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教师也应当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朗读教学的成果,通过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3.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不单是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基础学习方法,教师只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所掌握的技能。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对文章十分了解的基础上,所以学生是否能够流利且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正是他们是否已经理解这篇文章的表现。现阶段教学方式都在向“以生为本”发展,提倡学生全面性发展,朗读是教学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并且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晨霞.提升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0):62-62.
  [2]朱娟.提升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探析[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2):149.
  [3]虞婧.提升苏教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6(4):96-9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练习过程中,不断创新培养方法,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们学好语文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本文就是简单的探讨一下,小学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阅读;学生写作;能力分析;重要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
【摘要】作文教学的最大尴尬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理由是“没什么可写”和“不知道怎么写”。觉得“没什么可写”是因为学生没注意到自己的生活,其实写作不必舍近求远,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内心世界、科学自然等,皆为素材。“怎么写”的问题需要动用一些技巧,比如制造悬念、营造误会、顺势翻转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素材;选取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使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研究及运用进行全面探究,根据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对文本细读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对文本细读教学法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提升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英语。然而在现代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不好,而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给予重视。再者,阅读理解在英语卷面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对于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培养便也日渐重要,教师也应学会教学改革,大胆创新,寻找最好的教学途径。众所周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很难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掌握正确
【摘要】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素材;兴趣;技巧;批阅;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16-0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也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们在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