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宽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方法;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充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2.适时引导学生想像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如在教学《白杨》一课时,结尾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爸爸在沉思什么?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情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于是,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发展了自我,在想象中获得真切的体验,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
  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发问,为什么用“借”而不用“骗”。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问,这两个词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这可提问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长”字?
  三、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书。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让学生自己提问。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读。也是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
  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艳霞.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J],1995
  [2]张显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J],2014(24)
  [3]庞红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喘息精神.学科教学中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杨映华.小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培养.甘肃教育[J],2006(08)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其他三项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而,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措施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目的,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在不断推陈出新。为了适应社会发
摘 要:作为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我国自数学科目出现后历经多代数学家不懈研究与探索所总结出来的一种思想文化,是十分可贵的。在我国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当前数学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水平,对日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潜移默化  一、教师在备课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提炼  1.教
创造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目前,我们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强调运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置身画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创作质量,增强创作的粗略体会,引导学生进入画境。  一、注重观察体验生活,掌握创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结合学校的活动,有意识提前告诉画的内容,让学生注意
摘 要:伴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技术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在校师生带来了空前的膨胀和反思。数学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现象,立足于全社会,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须要不断革新,与时俱进,方能在教育界成为楷模和激励方式。由于受到国际教育界新思想的空前膨胀,我国部分中学教师在数学教育面前仍然举步维艰,步履蹒跚,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数学教育亟待我们改革,据此,本文将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
摘 要:小学生课堂数学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就是基于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的各种指导策略的研究,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经过多方面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五个策略:1.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学习策略;2.“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策略;3.“举一反三”的学习策略;4.适时地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5.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策
摘 要: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  关键词:物理;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摘 要: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开展生动活泼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要想使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上“活动”起来,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本文试从课堂活动的设计、开展活动的策略、实施活动的思考三个方面加以浅析。  关键词:课堂活动教学;设计;实践;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以“活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都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不仅需要我们备课精心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益求精,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