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骨折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对天津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有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发生DVT的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分析,详细记录每个病历的一般资料、临床诊断、骨折部位、受伤机制、DVT发生时间、合并症等情况,对所有数据汇总,按照不同部位骨折分类,计算DVT总体发生情况及不同部位骨折DVT发生率。

结果

4年间创伤骨科共收治骨折患者24 049例,其中1 543例发生DVT,其总体发生率为6.41%(1 543/24 049)。1 543例患者中,713例为下肢骨折,790例为髋周骨折,40例为上肢骨折。髋周骨折总体发生率最高为12.33%(790/6 408),下肢骨折总体发生率(6.02%,713/11 837)明显高于上肢骨折(0.69%,40/5 804);下肢骨折中股骨远端骨折(股骨髁上、髁间骨折)DVT发生率最高,为23.04%(165/716),股骨干骨折为14.72%(178/1 209),髌骨骨折7.27%(110/1 513),胫骨平台骨折5.83%(79/1 355),胫腓骨骨折2.86%(91/3 180),踝关节骨折2.60%(55/2 116),跟骨骨折1.17%(15/1 281),前足部骨折4.28%(20/467);上肢骨折中肩部骨折最高,为2.97% (9/303),其余部位骨折均<1%。

结论

DVT与骨折部位发生率密切相关,临床应对股骨远端、股骨干、髋周及骨盆骨折进行DVT重点预防。

其他文献
心理量表可对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予以量化评估,常用的焦虑及抑郁评估量表分为自评和他评量表,包括针对焦虑或抑郁的专项问卷和综合评估。文章介绍了常用的焦虑、抑郁评估量表的评分标准、使用人群及其优点。但在心理评估中须注意心理测验的量表只能作为评估症状是否存在及其严重程度的工具,并不能用作疾病诊断的唯一标准,需结合临床表现对评定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对比中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与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皇家全科医学院课程》,比较中英两国在全科医师培养标准上的特色,显示两国在全科医师培养标准的框架结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轮转科室和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从高等医学教育、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到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全科医学特色的培训体系。
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诊患者中常见的精神障碍,患病率高,与躯体疾病共病多,常以躯体症状就诊,识别率和治疗率低,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应整合专科和非专科、尤其是全科医师等多方面力量,加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识别和防治。
近年来,中国内地开展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以在短期内缓解全科医师短缺的情况,但目前的转岗培训存在不少问题。中国香港家庭医师学会每年举办的家庭医学文凭课程在培训目的、招生对象及学习时长上和内地转岗培训接近。本文系统介绍中国香港家庭医学文凭课程的特点,总结该课程中值得内地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借鉴的地方,为开展培训提供参考。
目的通过了解社区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治疗情况,探讨社区医院规范化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的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上海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家庭病床、门诊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面对面随访300例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每日食盐摄入量、伴随疾病)、病因、半年内是否有急性心衰发作以
目的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临床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肌电图室检查的306例D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型糖尿病304例、1型糖尿病2例,平均年龄64.1岁,病程1周~31年。分析其神经传导、F波、皮肤交感反应(SSR)的异常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①神经传导异常下肢重于上肢,感觉传导无波形率以胫神经最高[56.9%(174/306)
外排运转蛋白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全身组织器官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它可以将进入细胞内的外源性物质,包括药物等转运出细胞外,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近年研究表明,该蛋白亦分布于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等眼部组织,每种转运蛋白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异性底物及抑制剂。外排转运蛋白通过其对药物的外排转运功能影响不同给药途径中药物在眼内的利用和分布。深入研究外排运转蛋白药物的吸收和分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下降或丧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一种在氧化应激及炎症相关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氧化还原敏感转录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rf2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rf2通路在糖尿病、D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副肿瘤性视网膜病变(PR)是一种少见的副肿瘤综合征,因肿瘤表达异常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与视网膜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导致病变。PR包括癌症相关性视网膜病变(CAR)、黑色素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MAR)及双侧弥漫性葡萄膜黑色素细胞增生症(BDUMP)。目前发现多种导致CAR的自身抗体,如抗恢复蛋白(recoverin)抗体、抗α烯醇化酶抗体及抗转导蛋白-α(transducin-α)抗体等,可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