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常用的手段,是锻炼学生对文本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朗读方式单一、时间不足的问题,影响了朗读教学效果。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价值;问题;策略
  一、 引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对于朗读一直有所认识。小学语文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朗读习惯的好时机,在这一阶段展开朗读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锻炼其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价值十分明显,值得我们深思。
  二、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朗读上分配的时间少
  部分小学教师考虑课程进度,在课堂上给学生留的朗读时间较少,常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朗读。这样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展现自我,难免会对朗读失去兴趣。也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预留的朗读时间很短,学生还没有通过朗读融入课文及角色中,教师已经开始讲解课文,这样朗读的效果并不能充分发挥。
  (二)朗读教学方式单一
  朗读教学方式单一是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将朗读作为一个例行环节去执行,并没有认真考虑朗读教学的意义,而且在选取学生朗读时,只是让擅长朗读的学生表现自我,这样其他学生缺少表现机会,长此以往,学生难免会将朗读当作可有可无的任务,不够重视。
  三、 小学语文教学朗读策略
  (一)适当增加朗读时间
  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堂语文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基本上是10分钟,难以满足朗读教学的需求。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情况,適当增加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重视朗读。这里说的增加朗读时间,不仅指在课前适当增加,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课堂后,灵活增加朗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及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如在《笋芽儿》(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第一个对全文进行朗读,之后对这位同学进行肯定,并且指导同学们一起,对第一位同学的朗读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部分。教师总结学生意见,并且提出一些在朗读时可以情感更饱满地进行朗读的部分,对其中蕴含的感情进行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再次邀请学生为大家朗读,第二位学生朗读后,教师先肯定学生朗读的进步,再指导学生自由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灵活分配朗读时间。课外,可以为学生布置通读文章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文讲解和文章朗读结合起来,或者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回答一些问题;课后,可以结合课文要求,画出需要背诵的经典段落,让学生朗读、背诵。这样,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自然会增多,同时学生的语感也会得到锻炼。
  (二)适当选取朗读材料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能够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灵活分配朗读时间,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为学生选取适当的朗读材料,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并且确保朗读材料符合学生的年龄及情感取向。在选取朗读材料时,还应尽量激发学生热情,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成就感,促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如在《亡羊补牢》(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个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听故事,寓言的故事性使之很受欢迎,教师若能把握这一点,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之后再去分析养羊人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声调、语速等的变化,体现出养羊人情感的变化。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朗读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来带读,全班一起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因为对故事感兴趣,因此更能投入其中。有感情的朗读,才是高质量的朗读,而高质量的朗读会增强学生的信心,进一步提升其朗读能力。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中,学生的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
  (三)教师做好示范,给予学生引领
  模仿是学习的最常用方式之一,也是效果比较明显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小学生最喜欢模仿老师。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很难把握好朗读的语调及语速,而小学朗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及指引。可以说,教师的示范性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标准”“榜样”,是一种引领,教师能够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学习这种方式,并且在朗读中投入更多的感情。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不断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朗读示范中多加注意,经常性给予学生鼓励与肯定,促使学生逐渐爱上朗读。
  如在《小马过河》(二年级下册·部编版)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做朗读示范时,需要对各个角色的感情、身份、神态等准确掌握,并且用适当的语速、语调,将这些情感饱满地表达出来。当朗读到“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时,需要表现出老马内心的欣慰,这时应语调平和,语速适中,透露出老马内心的欣慰与高兴。当读到“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时,应当适当提高音量,语速加快,透露出焦急和担忧。学生在听到教师这样声情并茂、感情饱满、情节曲折的朗读之后,对学习会充满期待。在后面的朗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去模仿教师来进行朗读,身心投入,这样就能逐渐体会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感情。
  (四)设置适当的朗读情境
  阅读可以说是对他人的生活感受、经验进行分析,这在成年人的意识中,是清晰明了的。然而小学生并非如此,他们对于阅读,多数认为是一种学习任务,或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来阅读。当然,不可否认,小学生具备的好奇心,有助于打开阅读的大门,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者的角色,带领学生打开阅读之门,让学生以自身的方式去探索,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之后再用自己的方式来再现文章情境。在这一过程中,兴趣是学生阅读的直接动力。要想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需要创设一些阅读情境,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好奇心得到满足。   在创设阅读情境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达到目的,其中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乡下人家》(四年级下册·部编版)这一节课上,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些情境:“假期同学们有出去玩吗?有没有人去乡下或者郊区玩呢?你们有什么感受,又看到了什么景象呢?”待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可以打开提前准备好的课文动画朗读短片,并且提出疑问:“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看看课文中讲述的乡下人家,和你们自己所看到的,是不是一样的?”带着这样的提问,学生们听课文朗读很认真,并且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回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乡下景色是什么样的。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提前准备的音乐《故乡的原风景》,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音乐,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到了远离尘嚣的乡下,时间仿佛安静了下来,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上肆意舒卷着身姿,无拘无束;田间的野花肆意地开放着,红色、白色、黄色、蓝色……五颜六色的鲜花在大片的绿叶之间,迎着春风微微摇曳,很是温柔;村子里养的鸡、鸭、鹅,成群结伴地在草地间觅食,一会儿低头找着食物,一会和同伴彼此交流几声;村子里的小孩子,在田野上奔跑着,笑着,闹着,充满活力……”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合理、自然地想象,乡下人家都有哪些代表性的景色。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自身感受,激发学生对乡下人家生活的想象与向往,加深学生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体会,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体会。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还可以抓住关键词,带领学生想象情景,和文本来一次“密切接触”,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蕴含的道理。比如在《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部编版)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笔下的秋雨,以及文本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如“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在这些语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句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比喻句的应用有什么好处呢?你能像作者一样,用一些比喻句,把别人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吗?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表達能力及思维能力。
  (五)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仅靠固定的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够的,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特征和文本特点,灵活应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带领学生准确把握文中不同人物的情感,了解其性格特征。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揣摩书中人物的内心,并且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它。教师还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组织学生通过竞赛读的方式,增强其朗读热情。在竞赛读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课文片段,以最能体现自身朗读水平的方式,为同学们朗读。
  表演读是一种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可灵活应用这一方式,提高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如在《草船借箭》(五年级下册·部编版)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内容,讲解基础知识。当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为学生制作课本剧,以蜀国为地点,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设置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等人物,分别由自告奋勇的学生来表演,并且另外安排一位负责旁白的学生。经过简单的练习后,可以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们用适当的表情、动作来演绎课本剧的内容。通过课本剧的表演,可以让学生通力合作,完成一场“演出”,锻炼他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文本中人物情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适当安排课外朗读
  学生一旦在课堂上形成朗读的习惯,将会转变被动学习的意识,形成“我要朗读、我爱朗读”的学习态度。为激发学生的意愿,教师需要适当为学生安排课外朗读。如可以布置一些经典诵读的任务,让学生在早读课上,通过个别读、集体读、自由读、师范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在朗读中熏陶学生的人格与情感。在诵读中,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合适经典文章。同时,教师还应借助小学生喜欢表现的性格,不定期组织故事朗读活动。在这一类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让他们自由朗读一些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之后评选“最优朗读者”,给予学生鼓励。另外,教师还可借助家庭的力量,通过亲子朗读精神的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朗读,这样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兴趣会更浓。
  四、 结束语
  朗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个人成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思维的培养均有重要价值。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中的朗读教学工作,在课堂中灵活增加朗读时间,为学生选择适当的朗读文本,做好示范,给予学生正确引领,打造朗读环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课外朗读拓展,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一个个突破。
  参考文献:
  [1]庄锦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朗读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11):131.
  [2]王振书.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J].教育界,2020(2):89-90.
  [3]王露.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J].小品文选刊,2020(3):191.
  [4]朱建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培养策略分析[J].信息周刊,2020(3):1.
  作者简介:
  郑惠妮,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3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分子mRNA3’端非编码区域(3'UTRs)互补配对结合降解靶基因mRNA或者抑制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最近许多研究表明,microRNA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参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影响胰岛素的外周作用.microRNA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在分子水平治疗胰岛
提起荷兰,总会想到漂亮的郁金香、好吃的奶酪,想到汇聚低地国家治水智慧与美好景观于一身的风车。象征着荷兰、有独特样貌的风车村,常常是游客们领略荷兰风情的第一站。  其实,距离风车村不远,还有一个极具个性的村落—羊角村。这个造型独特、偏安一隅的小小村落,不仅贡献着优雅静谧的独到美景,也是一块颇富趣味的“他山之石”,提供了一份具有借鉴意义的美好乡村样本。小径分岔的村庄  羊角村在荷兰西北部的一座自然保护
针对2型糖尿病(T2DM)综合管理的新流程已经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实用指南,该指南主要涉及患者整体,患者的风险和并发症的范围,及循证的治疗方法。除了提倡控制血糖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该指南的重点是肥胖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相关大血管并发症的潜在危险因素。目前很清楚的是,导致代谢控制恶化的渐进性β细胞功能不足出现时间早,可能出现在糖尿病诊断之前。该指南分为独立的几个部分,以解决如下主题:肥胖,糖尿病
期刊
摘 要:环保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重视环保已经成为多数国家的重要共识,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愈发突出。而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同时也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受害者之一,且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展开环保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对初中生开展环保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环保教育;实践策略分析  一、 引言  环保
摘 要:当今教育大环境中,家长工作繁忙,中午甚至晚上无法照看孩子的情况越来越多,再加之提倡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孩子交到寄宿学校。那么这两类不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差异呢?我们通过对15所贵阳市中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贵阳市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寄宿制学校学生相比差异较大,针对这一差异,文章就寄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關键词:寄宿制;心理;中学生  
摘 要: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及活动形式,是一种展示学生自我个性、汇集集体智慧、进行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而且能够扩大参与面,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从而提高能力。只要小组合作时精心挑选内容,把握契机;要求明确,合作有序;教师关注引导,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活动中保证时间,让学生积极交流,大胆展示,就一定
《双面》海报  陷入创作瓶颈的作家为了寻找灵感,带着怀孕的妻子和女儿来到偏远的海滨小镇。看似美好的旅途,从一开始就透露出诡异阴森的氛围:去往小镇的沿途有众多动物尸体,死状惨烈;踏入小镇,神秘的“吸血鬼”虎视眈眈;一种能带来灵感的黑色药丸,也让全家人陷入危险……  暌违两年,《美国恐怖故事第十季:双面》归来。走过了100集,这个以邪典怪谈为题材的美剧,竟也成长为另类的经典。作为福克斯电视台旗下的王牌
早期蕈样肉芽肿(MF)局部可选用氮芥外用治疗,X线或电子束照射和光化学疗法,只是疗效不尽如人意。最近,法国鲁昂大学皮肤病理科的de Quatrebarbes等观察了每周2次的氮芥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治疗早期MF的有效性及患者皮肤的耐受力。这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研究,从1999年11月到2002年12月在法国的11所大学和医院皮肤科门诊部进行。受试者为64例初诊为早期MF的患者,ⅠA期33例,ⅠB期26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具备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依据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开展“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综合性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文章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初中语文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我国中学的语文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直踏遍九曲回旋路,众里寻他千百度,寻找作文教学的生命的原点在何方?蓦然回首,小学作文教学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理性回归到真实的写作,真情地抒发。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真话实写、真情流露的作文水平?教师引导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确实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善于观察生活,学会观察要做到处处留心、抓住特点和变换视角;巧用随文练笔,可以仿顺序,仿方法,仿结构,仿修辞;阅读积累,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