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畜牧业发展较为迅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应该打破传统的家庭零散养殖的状态,建立较为系统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把建设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作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这一战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畜牧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战略研究
畜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动物疫情、产品安全等方面必须要加强重视,对于之前畜牧管理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接下来,笔者就对畜牧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内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在传统的畜牧管理中,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畜禽的养殖、草原、饲料的各项工作。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渗入,其信息化包含的范围相对来说变得较为广泛,除了通常人们认为的公文、档案等一些信息资料,还包括畜禽养殖、草原、饲料的管理信息化。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一些管理数据集中管理,更好地对生产、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2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
2.1全国畜情信息采集信息化
进行全国畜情的信息化采集是做好畜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畜禽生产的信息网,通过这种信息网来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就对以后的畜禽管理和加工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也能有效地对畜禽的生产状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监督。促进了畜禽生产的有效性。
(1)要实现信息采集的的信息化,就要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及时地将畜禽生产的相关信息反映在信息网络中,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
(2)要运用已有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来加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积。要充分利用我国“三网融合”的优势,建立最优的畜禽相关数据的采集信息化基础平台,努力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以及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实现信息化的全面覆盖。
(3)要对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建立较为优秀的专家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服务终端的研发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输,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进行畜禽行业的信息进行管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畜产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畜产品价格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是畜牧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畜产品的价格进行监测时要通过全国大中城市的价格来定价。对于畜产品的价格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各级各类养殖场、市场的活畜禽价格及其走势预测分析;
(2)种畜禽价格分析和监测;
(3)主要畜禽加工品的价格及其走势;
(4)国际国内市场的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价格及其走势;
(5)建立信息化示范试点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蛋品价格实时更新、现货和期货的网上交易与结算。
2.3畜牧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就要建立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强畜牧生产者、行政主管部门等之间的交流,将这个服务信息平台作为交流的桥梁,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对主管部门所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养殖工作提供一定的服务。
(1)建设管理子平台,包括体系库、养殖库、鉴定库和专家库等系统,通过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定期更新,建立公共服务数据管理,并通过网络使数据共享。
(2)建设服务子平台,包括技术文献库、技术视频库,技术标准库等系统,通过文字、视频向畜牧业生产者传播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
2.4主要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
(1)畜禽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是畜禽产品迈入市场之前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对全国的畜禽产品信息进行细致的统计,了解其基本信息和生产总量,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强信息的审核工作,做好对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调控。
(2)实现全国规模养殖场畜禽管理信息化,统计全国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年度生产信息,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审核、发布,为畜牧业生产监管提供依据。
(3)开展畜禽精细养殖示范,在设施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养殖场,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推广集传感器、自动监控、自动控制、移动通信等于一体的设施化养殖系统,集成养殖场动物个体与环境信息收集与处理。
2.5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
(1)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管信息化,将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行政许可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通过手持终端实现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产品和生产企业信息的即时查询。
(2)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化,通过网络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测信息实时报送,并通过相应的系统内部信息运转,使监测信息即时传送至管理部门,提高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行政执法效果和效率。
3 政策性建议
3.1以公共投入为主,做好规划设计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部分之外,多为政务建设范围,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提供公共资金支持。要从中央和地方对信息化基本建设、农牧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农等项目中,安排一定份额用于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要。
3.2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标准统一
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维护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提供畜牧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3.3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推进信息服务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格局,但这些主体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不明晰,导致农村信息服务机构臃肿,服务内容重复,而农民真正需要的信息很匮乏。推进畜牧管理信息化,发布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政府应成为最主要的服务主体。
4 总结
综上所述,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信息化。同时要加强信息采集、整理、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禁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从科,孟宪学.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饲料博览。2006,(9):GL9-GLl2.
[2]张正华,潘义琼,邵瑜.我国畜牧产业信息化管理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41-10143.
[3]王宾.加快畜牧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J].养殖与饲料,2009,(8):72-74.
关键词: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战略研究
畜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对市场、动物疫情、产品安全等方面必须要加强重视,对于之前畜牧管理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要积极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来解决。接下来,笔者就对畜牧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内涵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在传统的畜牧管理中,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畜禽的养殖、草原、饲料的各项工作。但是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渗入,其信息化包含的范围相对来说变得较为广泛,除了通常人们认为的公文、档案等一些信息资料,还包括畜禽养殖、草原、饲料的管理信息化。实现畜牧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将一些管理数据集中管理,更好地对生产、流通、服务等多个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进而促进畜牧业的长足发展。
2 我国畜牧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重点
2.1全国畜情信息采集信息化
进行全国畜情的信息化采集是做好畜牧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畜禽生产的信息网,通过这种信息网来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这样一来就对以后的畜禽管理和加工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也能有效地对畜禽的生产状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和监督。促进了畜禽生产的有效性。
(1)要实现信息采集的的信息化,就要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及时地将畜禽生产的相关信息反映在信息网络中,以供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
(2)要运用已有的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来加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积。要充分利用我国“三网融合”的优势,建立最优的畜禽相关数据的采集信息化基础平台,努力实现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以及服务等环节的一体化,实现信息化的全面覆盖。
(3)要对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只有建立较为优秀的专家队伍和技术人员队伍,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服务终端的研发具有经济、实用的特点,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输,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的过程就是通过较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进行畜禽行业的信息进行管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畜产品价格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方面,对于畜产品价格的监测实行信息化是畜牧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对畜产品的价格进行监测时要通过全国大中城市的价格来定价。对于畜产品的价格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各级各类养殖场、市场的活畜禽价格及其走势预测分析;
(2)种畜禽价格分析和监测;
(3)主要畜禽加工品的价格及其走势;
(4)国际国内市场的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价格及其走势;
(5)建立信息化示范试点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蛋品价格实时更新、现货和期货的网上交易与结算。
2.3畜牧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的信息化,就要建立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加强畜牧生产者、行政主管部门等之间的交流,将这个服务信息平台作为交流的桥梁,在提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对主管部门所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对养殖工作提供一定的服务。
(1)建设管理子平台,包括体系库、养殖库、鉴定库和专家库等系统,通过基础数据采集、录入、定期更新,建立公共服务数据管理,并通过网络使数据共享。
(2)建设服务子平台,包括技术文献库、技术视频库,技术标准库等系统,通过文字、视频向畜牧业生产者传播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
2.4主要畜禽生产经营信息化
(1)畜禽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是畜禽产品迈入市场之前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对全国的畜禽产品信息进行细致的统计,了解其基本信息和生产总量,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加强信息的审核工作,做好对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调控。
(2)实现全国规模养殖场畜禽管理信息化,统计全国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加工企业的基本信息和年度生产信息,并对采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审核、发布,为畜牧业生产监管提供依据。
(3)开展畜禽精细养殖示范,在设施化养殖水平较高的养殖场,开展畜牧业信息化示范,推广集传感器、自动监控、自动控制、移动通信等于一体的设施化养殖系统,集成养殖场动物个体与环境信息收集与处理。
2.5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
(1)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监管信息化,将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行政许可信息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通过手持终端实现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中产品和生产企业信息的即时查询。
(2)实现全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化,通过网络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监测信息实时报送,并通过相应的系统内部信息运转,使监测信息即时传送至管理部门,提高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行政执法效果和效率。
3 政策性建议
3.1以公共投入为主,做好规划设计
畜牧业信息化建设,除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部分之外,多为政务建设范围,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提供公共资金支持。要从中央和地方对信息化基本建设、农牧业基本建设,财政支农等项目中,安排一定份额用于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要。
3.2推进信息化法制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标准统一
要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法制、法规,维护信息化主体的权益并积极促进信息的共享,提供畜牧管理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3.3建立有效的服务机制。推进信息服务
我国基本上形成了政府.协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格局,但这些主体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不明晰,导致农村信息服务机构臃肿,服务内容重复,而农民真正需要的信息很匮乏。推进畜牧管理信息化,发布公共产品性质的信息,政府应成为最主要的服务主体。
4 总结
综上所述,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是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畜牧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信息化。同时要加强信息采集、整理、监管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要有较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禁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只有实现畜牧业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从科,孟宪学.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发展战略[J].饲料博览。2006,(9):GL9-GLl2.
[2]张正华,潘义琼,邵瑜.我国畜牧产业信息化管理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41-10143.
[3]王宾.加快畜牧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J].养殖与饲料,2009,(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