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唯一准绳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q13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课本是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为我们未来的花朵们指定的学习母语的蓝本。课本才是我们学习母语的唯一准绳,本文论述了中学语文课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本;重要性;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一段描述。
  顾名思义,语文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学会说话和写文章。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的重要性做了全面的阐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语文实际上不像大纲所说的那样被人们重视,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学什么?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中感到茫然。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因为打击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不够端正,很多教育者都认为课本与考试关系不密切,因而不重视课本,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只让学生学习个别篇目,删掉大多数文章,一本需要一学期学完的语文课本,他们用时不到一个月就给学完了。更有甚者,有的教育者干脆扔掉课本全然不管,剩余时间用于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是大量做题。中学课本果真就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可有可无,可丢下不管吗?笔者认为,其实不然,真要学好语文,掌握好这门功课,非但不能不重视它,而且还要努力吃透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语文课本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语文课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偏见,主要是因为老师和同学没有真正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高度来认识语文,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一目的,难免会产生“课本太死板、内容不新鲜、讲起来不生动、听起来没兴趣。”这样的感觉,因为考试是不可能像其他科目那样直接考到课本内容,让人觉得学课本没多大意义,不值得学。
  但是,一个语文文学功底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知识哪一点又不跟教材息息相关呢?从教材中不仅可以学到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还可以同古今中外名人同呼吸共患难、感受他们的喜怒哀樂,从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自己日益长大成熟起来。这一切,其他学科是不可能同时学到的。
  更何况,语文教材并不是真正的与考试无关,只要你认真的把高考试卷与语文教材对照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课本丢不得。其他的不讲,就近几年来高考的优秀作文,很多都直接与教材挂钩。例如,1999年出现了《记忆国唐僧行凶,仙南海观音解难》《爱因斯坦复活之后》《堂·诃吉德新传》等。2000年出现了《红楼选美记》《谁是打虎英雄》《宝玉的困惑》《三国英雄开会》《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一类优秀作文。天津一考生写的《阿Q正传》竟得满分。这些文章的人物、事件、语句大都是直接取材于我们的语文教材,至于套用课文形式,引用课文里的名言警句、优美语段更是举不胜举。
  当然,在学好中学语文课本的基础上,剩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博闻强识,增加阅读量,自然可以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对文章的赏析能力,同时,写作水平也一定能够随之增长。但不是万事一刀切,一边倒,都搞一个模式。这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很多同学,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同学,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也常常存在着这种现象,就是在写作文时,常苦于“囊中羞涩”,没有素材,无话可说。这时,对于教育者,我们就更应该思维多变一点,头脑灵活一点。不能紧跟城市人的步伐做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这时我们更应该紧扣教材,深挖课本。如果这样做,我们的学生也依然能够成就一篇美文佳作,胜利走出考场大门。
  几年来高考中考优秀卷、满分作文早已证明。学好语文教材,不但能做出好文章,而且还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有用青年,课文中的那些名言警句、名人事例可让你受用一辈子。由是看来,语文课本可丢吗?
  当然,语文教材也不是白玉无暇、完美无缺,例如有些文章跟不上时代、有的政治气味太浓、有的深奥难懂等,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而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语文老师没有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因为他不懂“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设法改变自己”“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读死书,会把书读活,死人读活书,会把书读死。”这个道理,也不懂“师者传道解惑也,传授书中的道理,讲解学生学习中的疑惑。”是老师的天职。他们凭自己的爱好讲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而没有考虑到“师者,学之范也”,自己讲的一句话、做了一件事会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因而,造成了老师不想教,学生也不想学的事实。如果丢开了课本,学生能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阅材料,并能从中汲取比语文课本更好、更多的营养也好。然而,很多同学在丢开课本之后,又无法找到真正可学的材料,结果课本丢了,语文知识也丢了,一上考场只能瞎蒙,至于生活中要用到语文时,也就只好一问三不知了。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本是专家们经过精挑细选为我们未来的花朵们指定的学习母语的蓝本。它也是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代表。丢弃了语文课本就是舍弃了学习语文的纲目,丢弃了语文课本就是舍本逐末。同时,也敬告那些轻言丢弃语文课本的同仁们,不要再轻言丢开语文课本,为了我们的语文,为了我们的学生,更为了我们的教育!最后请大家一定记住“无纲而目不张”这个道理。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王崧舟老师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他倡导的“诗意语文”,在小语界形成了一派“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学风格。他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用诗意语文谱写了他独特的诗意人生。  【关键词】诗意语文;王崧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意追求的起源  “我有一个语文梦,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事业的存在。”面对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王崧舟发
【摘要】语文是一门听、说、读、写的学科,虽说写排在最后一位,但其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认字、阅读是为了更好地积累词汇,语言运用是为了提升句子之间的起承转合,这些都能够在写作中发挥极大的作用。福楼拜曾说:“作品应像上帝在宇宙中一样,到处存在,却无处可见。”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归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没有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本
【摘要】文言文,自然有“文”和“言”,而“言”又是“文”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性散文。全篇教学分为2课时5模块来完成“言”和“文”的学习。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劝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要】《红楼梦》中人物的装饰是要与其身份相匹配的。装饰,可分为服饰、头饰、配饰等,也可分为颜色、质地、样式等,但不论从哪个方面都必须符合各人身份地位,符合当时礼仪规范,符合周围人的感官感受。这不仅在古代,在现代也是极具价值的。从《红楼梦》中认真品读学习这些,对学生的礼仪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红楼梦》;装饰;礼仪规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从《红楼梦》中我们不
【摘要】学习习惯对学习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质量,更会影响个体的成长发展,对其行为的养成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习惯注重从小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接触知识的初期阶段,教师、家长等在此时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的相关介入,能够帮助他们更为有效地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以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的学习习惯养成为研究对象,从听、讲、想、看四方面谈学习习惯之养成策略,
【摘要】《安恩和奶牛》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扬森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品,说的是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但是老妇人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散心。应该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甚至有些简单,但结尾奇峰突起,耐人寻味,非常适合用来对学生进行续写训练,因此在本文教学临近结
【摘要】教学方法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各方法间没有优劣之分,贵在选择与运用。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对象;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课时、教学条件、班级实际情况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选择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语文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选择与
【摘要】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是古诗词教学得以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从古诗词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学生自身情况、社会发展要求四个维度确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具体目标:感受优秀民族文化,学做谦谦君子。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君子修养;文学素养;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古诗词教学的发
【摘要】课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和角色,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照自身的教学实际,努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在阅读中获得文学与人生的修养,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青海高原一株柳》;读悟结合;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青海高原一株柳》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困境和艰难
【摘要】“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能改变一个人的世界。”改变,从阅读开始!在阅读中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坚定地寻找自己,让自己和学生的灵魂向“善”。《阅读,让教育变好》是一本“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的书,为读者奉上了一道令人久久回味的精神大餐……  【关键词】阅读;成长;改变;让教育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每天15分钟阅读,可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