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分析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代青花瓷在我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拥有非常厚重的历史魅力、艺术特征、文化内涵等,其研究价值不可估量。据此,为理清其艺术内涵,文章以元代青花瓷地位为中心,探究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分析
  元代青花瓷在匠人独有的技巧基础上,以时代历史文化为中心,形成了多层次、气魄雄伟、光润透明、洁白厚重的外部特征。其中,变形莲瓣纹作为其中一种点缀方式,拥有生动、严谨的形象,有力、酣畅的表现,繁密、厚重的布局,属于我国具有传承价值的历史瑰宝。
  一、元代青花瓷的地位
  溯源青花瓷历史可以看出其初见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时代。其中元代前,工匠利用“高岭土+瓷石”等工作配以儒家尚玉观念,如在冰和玉基础上,辅以贴塑、刻划、素面成修饰方式,最后再进行彩绘。元代,景德镇作为青花瓷成熟地,其在继承和发扬捏塑、印、釉刻等基础上,以瓷胎钻料方式为中心,辅以相关彩绘,制作了具有鲜明特征的青花瓷(图1),由此我国进入了瓷器生产大国。而元代青花瓷在国家外贸活动中,受到了不同地区、国家的喜爱,如朝鲜皇帝通过外贸得到这些瓷器后,将其奉为珍宝,并下令工匠仿造,从而为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基础。事实上,青花瓷艺术价值不仅仅是现代技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民的精神面貌、追求等,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当时社会文化等构成。
  二、元代青花瓷装饰纹样基本内容
  我国陶瓷在元代以前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百花争艳的环境给受众带来了不同的体验。而在元代,匠人吸取历史经验,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中心并辅以伊斯兰文,别开生面地创新了陶瓷的制作方式。其中装饰纹样属于元代青花瓷的关键构成部分,尽管拥有较为繁复的布局,但其并未给人杂乱、繁缛及琐碎的视觉感受,让各个不同的装饰纹样之间拥有一定关联性、联通性,其层次感非常和谐,欣赏价值非常高。究其原因,是在结合伊斯兰文化基础上对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通过分析装饰纹样可以发现,其主要由动物、植物及人物三个方面构成。其中人物装饰纹样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在盖罐、玉壶春瓶等体态较大的瓷器上,其包含内容主要有陶渊明爱菊、萧何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主题;动物装饰纹样主要包含海马纹、鹿纹、龙纹等主体,在动物装饰纹样上,龙纹拥有非常鲜明的特色,以其尾至头看,以火焰状表其尾鬃,爪指数有3、4、5,凹凸的筋腱,四腿有力,分张有度,颈长且细,口露齿,身躯同蛇一般细长,头顶双角,整体以扁长方式表现;植物装饰纹样以能够表现品质的植物为主,如莲花、牡丹、梅花、菊花等。当然,在某些图纹中其存托植物还会有草虫、山茶花、牵牛花及月季花等。其中,出现概率最大、表现最为丰富的为变形莲瓣纹(图2),然后才是云肩和波涛等。
  三、元代青花瓷变形莲瓣纹艺术特征分析
  南北朝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莲纹开始进入我国陶瓷装饰纹选择之一。如当时历史背景下佛教盛传,而在佛教体系中莲花拥有非常美好的寓意,比如祥和、纯洁等,由此很快被图案化、风格化等,由此衍生出莲瓣装饰纹。以形态分析看,莲瓣纹有写意与写实两种类型。其中写实主要是指依据现实莲花花瓣的样式进行模仿,具有强烈的自身属性。而写意其主要是立足描摹的莲瓣类型,对其进行创新、加工、改变,进而得到一种独特韵味的莲瓣图案,由此写意类莲瓣纹又叫变形莲瓣纹。在元代后期,匠人在集合我国本国历史文化和清真寺样式基础上,莲瓣纹开始表现为方肩尖拱型,且常见于瓷器的肩部、胫部以及顶部等,而若瓷器属于矮型,那么装饰部位会设计内外相关空间。从总体角度看,变形莲瓣纹装饰相较于传统装饰纹样,拥有更加鲜明的设计感、更加鲜活的突破感,属于我国青花瓷的一大创新,属于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因此是我国历史、艺术的重要瑰宝。
  (一)造型特征
  以元代变形莲瓣纹全方位视角看,其整体形态给人强烈的美感,豪迈有劲的描法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粗犷风格,合理的布局让看似疏散的莲瓣更具层次感,从其笔法上看,其多以双勾勾勒轮廓,或填充相关纹样要素(图3)。其中俯瓣莲和仰瓣莲作为该时代变形莲瓣纹重要的表现方式,主要在喇叭状瓣纹和器型基础上进行相关收底或收口,继而得到这两者,即在瓣蒂略小于瓣肩基础上,平衡肩部花瓣,且收口略小于其中心。以其造型角度看,其以“细线”内描,以“粗线”处理外线,并以瓣内收口为基点,控制其中心收口方向,或者三瓣叶构成。同时,其以排列方式用火焰纹、莲花纹、意云头纹等装扮纹样内部,具有一定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形成了变形莲瓣纹独特的艺术美。以由外到内方式看变形莲瓣纹整体特征,其拥有厚实且较粗的外轮廓、纤细有形的内轮廓,前者勾勒技巧以双沟轮廓线,然后再围绕其轮廓进行涂抹或填涂,后者在技巧上以直接勾勒为主,然后以留白方式处理瓣和瓣空白,并结合其他纹样,形成一种相互存托的图案背景。从其具体风格上看其主要有写意与工笔类型,且同瓷器造型或主要纹饰相同。当然,虽然在造型上元代变形莲瓣纹变化较少,且方式固定仿照性高,但对于细节的把控却有一定差异,形成一种别样异同美。
  (二)审美特征
  事实上,元代青花瓷是我国古人劳动和智慧的优秀结晶,是我国优秀且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间工艺品,其中变形莲瓣纹为辅助的青花瓷装饰纹样,是匠人情感、精神以及当代人民日常生活等的集合体,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气息,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记载了我国审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趋势。同时,变形莲瓣纹多以饱满及对称的构图形式出现,层次丰富、色泽淡雅、留白少,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体现了其色泽美与独特的留白美。尽管其中包含有一定的伊斯兰文化,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仍为主流,表现了元代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与审美趣味,以及当时社会生活背景下,民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其拥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三、结语
  综上,在现代文化背景下,青花瓷变形莲瓣纹以其独有风格和表现方式,其历史和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感悟,滿足了我们精神和物质的多重需求。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此类文化的保护,一方面要提升其覆盖面,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由此,文章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跃.元代景德镇窑青花貘纹碗:瑞兽与青花的完美邂逅[N].内蒙古日报(汉),2021(07):05(004).
  2.徐浩楠.浅谈元代青花瓷的图案纹样与明代景德镇民窑青花纹样的特色[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4):P44-46.
  3.谭歌、胡越.元代青花瓷纹样在新中式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P74-75.
  4.李倩.从何家村窖藏鸳鸯莲瓣纹金碗看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J].文物天地,2020(08):P12-14.
  5.曹琳娜.鸳鸯莲瓣纹金碗:文化融合的绝佳之作[J].奇妙博物馆,2019(12):P18-20.
  6.高静铮.昆明市博物馆藏明代云南青花瓷器纹饰赏析[J].文物天地,2019(04):P83-91.
  作者简介:
  孙悦,单位: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其他文献
《医学仪器原理》课程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的考试改革探索,构建“一中心(以形成性评价为中心),三体系(内容体系、操作体系、监控体系)”的考试改革方案,促使学生学习的重心从只关注分数转变到重视自主学习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上.同时加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改进教与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心电图产生原理是心电图学习的基础,其包含心电向量、投影和导联系统等知识体系.应根据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教学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应讲授导联系统的知识链,第二步讲授心电向量的知识链,第三步讲授投影的知识链.通过三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和过程。
目的 了解当前医学生的职业认知、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以及对不同人文教育方式的倾向性,探索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人文教育途径.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06到2010级99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近45%的学生因个人兴趣选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同远低于对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的认同;超过50%的学生认为医生有较高人文素质;在职业认知、医学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生实习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技能和医疗操作技能课程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实习生岗前教育培训课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实习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生活。
摘要:古籍修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技艺,历经从古到今几百年的传承,它是保护古籍得以永久流传的有效途径;它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不仅仅是医者,更是知己间的交流,只有读懂它,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这样的修复才是有温度的,才能用更适合的方案帮助它破茧成蝶。这项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的使命感,只有提升艺术修养和加强技法训练并驾齐驱,才能使修复好的古籍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研究。本文阐释艺术
目的 运用统计学参数Kappa指数筛查出妇产科专科体检和操作中技术因素比重较大的体检项目,根据客观数据,结合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感受综合评价Kappa指数应用于长学制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应用双盲法对妇产科专科体检和操作分项目进行Kappa指数筛查.建立教师水平体检操作的Kappa指数表,并对首轮实习的长学制医学生建立Kappa指数表.将实习医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26人)及教改组(29
《生物化学与分了生物学》是医学院校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此,探讨在医学院校建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质量控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阐述建立该体系的学校、院系和教研室质量监控三级框架结构;论述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质量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实施办法、组织体系、评价体系和奖惩措施。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试从我国当前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改革方向及前景进行分析,提出可从建立统一的培养标准、构建不同层次学历体系、严格导师遴选及降低科研工作比重四方面进行针对性改革,以满足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之需求。
“服务-学习”是流行于许多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医德教育课程中应用“服务-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了新的医德教育模式.通过对参加过“服务-学习”活动的三个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面谈、问卷评估医疗扶贫活动效果三种方式,对新模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新模式教育效果较显著,创新了实践教学途径,提高了学生医德课程的学习效果,满足了灵性需求;增强体验,提高了学生自尊感和责任感
针对肿瘤学临床教学特点及现有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学教研室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主要包括优化整合基础临床课程、试行CPBL教学模式、设立“行医指导”专题等方面.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