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麻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来源 :海南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麻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查找并筛选麻黄的化学成分及相应靶点。以"allergic rhinitis(变应性鼻炎)"为关键词在人类基因(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搜索疾病相关基因。采用Venny2.1.0进行映射,得到韦恩图及药物-疾病的共同靶点,网络可视化软件Cytoscape 3.6.1制作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蛋白质互作(String)在线数据库构建其蛋白互相作用(PPI)图,并运用R语言对共有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麻黄药效成分23个,共同靶点88个,并预测其通过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干预调节变应性鼻炎。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麻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靶点和通路的方法,可为下一步实验和临床提供方向及论据。
其他文献
自然场景文本区域定位是场景图像内容分析的重要步骤,文本区域定位能够为后续的文本识别提供便利。从场景文本特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极值稳定区域(maximally stable extremal regions,MSER)、颜色聚类和视觉显著性的鲁棒性文本定位方法。为了尽可能多地提取出潜在的文本区域,分别在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上采用最大极值稳定区域和颜色聚类来进行连通域的分析。对于得到的候选连通域,
本文报道中国涤螽属Decma Gorochov,1993一新亚属副涤螽亚属Paradecma和一新种双刺副涤螽Decma(Paradecma)bispinosa sp.nov.,并附中国种检索表和缅甸异涤螽Decma(Idiodecma)birm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实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导流施工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日渐完善便与这一进步联系紧密,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导流施工技术,
<正>全氟化合物(PFCs)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在环境中持久不易降解,具有高毒性和高富集性,其研究一直是近年环境领域的热点。2009年,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以及全氟辛
把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提出区域开放型创新发展模式的概念和内涵;结合广州高新区的发展实践,论述了实施开放型创新模式的前提和条件;重点分析了高新区选择开展开放型创新的
<正>一、旅游项目的主要融资渠道(一)政府财政拨款在各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列支,包括直接投入旅游业以及投入交通、文物、环保等旅游相关行业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的资金来
会议
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的三个基本概念"原真性"、"高度控制"、"活化"进行思路探讨。其中,对"原真性"提出"四原"——原物、原样(貌)、原工艺、原文化的内涵与作用;对"高度控制"关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基础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园林绿化建筑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一个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绿化
用失重法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二正丁胺和硝酸钠对铝的缓蚀作用,发现温度为30℃、35℃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两者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缓蚀率分别可达70%和90%以上.根据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