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历史教学只停留在“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掌握上,而忽视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从教师方面讲,教学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方面讲,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观念是认为学习历史也只是考查年、月、日和人、事的记忆程度,因此在学习上只是死记硬背,读死书,死读书,上课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针对这些困惑、这些现象,作为一名从事历史教育的老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我们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挑战,更是我们开拓创新的机遇!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注重创新
  
  1、教学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历史教师必须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改变旧有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的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2、转变教师角色,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的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为此,我们初中历史教师的行为要出现这样新的变化: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寻学习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形成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学习共同体”。
  
  二、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开拓创新
  
  教师要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让历史课堂真正变成学生施展才华,发表个人见解的大舞台。
  (一)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利用培养创新思维的教材因素。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不必一味照本宣科,而应该有所创新。在历史教材中,许多历史文件、历史人物蕴涵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教材引导学生。
  2、重视课堂讨论,改进和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师素质的不同,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的综合化與多样化应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但传统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设疑、探索、讨论,加强过程教学,才有可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1)优化学法指导,诱发学生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随机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防止一味输灌,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创新能力。(2)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一个教师真正将学生的发展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他的教学组织形式一定会有新的创意。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启动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来进行学习。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不是教师简单地提出问题,一问一答,而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效的途径。
  1、拓展和发展历史学科活动。开展历史学科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机会。如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开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讨论,要每个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人物的事件,对某个历史事件进行讨论作出评价,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等。通进撰写历史小论文,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真正体会到创新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创造性成果。
  2、开展培养创造思维的实践活动。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遗址、博物馆等。开发和利用教材外的课程资源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实践性活动。如:调查、观察、访问都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去实践、去创新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且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各种历史资料,对用历史教材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搜集资料、组织资料,展开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开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邀游。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未来所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树立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有创造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国人从来就不是爱笑的族群,一向推崇的最高境界也是“不动声色”.《三国志·蜀志》中也教人要“喜怒不形于色”,才能在人际交往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通过网上流传的清末民初老
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逐步让小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诗文的美呢?笔者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渐入佳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乐于积极地探索。要想让学生学好古诗词,首先得让他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前一阶段,我们学校开展了一场全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大赛中设置“
韩非子汲取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等学说,融贯前期法家之言,集法家之大成,创制了以法、术、势为轴的治国理政体系,为历代君王所践行.即使汉武帝独尊儒术迄今,也绵延不绝,历
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观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化学课堂情趣盎然,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摘要: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已经举行四年了。小高考考前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使复习更有效,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因此,只有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才会更有效,复习课也同样如此。  关键词:小高考;复习有效性;高中生物    江苏省高考改革已经四年了,在每年的四月初都要进行必修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数学活动课,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以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