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规范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ton_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筛查是实现疾病群体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举措。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在预防耳聋出生缺陷、减少听力言语残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遗传性耳聋研究的深入、筛查技术的发展、筛查工具的更新、实验室条件的完善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形成了更多具有遗传咨询资质的医师队伍,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的地区逐渐增多。目前已覆盖中国大部分省份的主要城市,受检人群从最初的耳聋患者或耳聋高危家庭成员转变为覆盖新生儿、婚前、孕前、产前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并且技术方法逐步多样化。本文围绕耳聋基因筛查原则、流程、技术方法、报告解读、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指导性意见,规范中国的耳聋基因筛查及筛查后的工作流程,使耳聋基因筛查更有效地服务于耳聋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在过去的十年中,The BMJ《新闻调查》栏目揭露了科研造假和不端行为,促使临床研究透明度得到提高,指导指南和临床实践进行改变,并引发欧盟和英国的议会开展调查。Rebecca Coombes介绍了一些亮点事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Theresa Marteau和她的课题组认为,对风险补偿毫无根据的担忧会使人们延缓采取保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面部遮盖物,从而对公共健康造成威胁。
期刊
目的探索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接受达沙替尼治疗中肺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达沙替尼治疗的CML患者胸腔积液(PE)和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280例患者,中位达沙替尼治疗时间26(1~142)个月,发现PE 90例(32.1%),其中1级40例(44.4%),2级44例(48.9%),3级6例
目的对两个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小家系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聋病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两个耳聋小家系进行表型及遗传学分析。对家系1先证者及家系2先证者父母的DNA样本行所有已知耳聋基因二代测序,并对变异位点在家系成员中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对已报道的耳胶样蛋白(OTOGL)基因致病变异位点、导致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基因和与OT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