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合直视下复位治疗新鲜下胫腓联合损伤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直视下复位治疗Dan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中新鲜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85例Dan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所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均为新鲜损伤.依据下胫腓前间隙是否被切开直视下复位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直视复位组42例,常规复位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影像评估下胫腓复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直视复位组3例患者出现后踝骨折复位不满意致使下胫腓不能精准复位,术中通过切开下胫腓前间隙辅助复位直到满意;常规组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固定后踝骨块的钉板放置不满意,术中予以纠正.两组患者随访24~31个月,平均(26.14±1.48)个月.直视复位组开始负重时间近似于常规复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视复位组完全负重时间明显早于常规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而两组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前两组间ASFAS和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直视复位组的AOFA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复位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直观组复位不良率为7.14% (3/42),而常规复位组为33.33% (1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直视复位组发生踝关节炎1例,而常规复位组6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复位不良累及的平面数与AOFAS评分呈负相关(R=-0.878,P<0.001).[结论]下胫腓复位质量与功能恢复密切相关,直视下复位手术治疗Dannis-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可明显提升复位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方法]12具猪膝关节新鲜标本,制备ACL胫骨撕脱骨折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后路器械撑开撬拨复位、经wiltse入路置钉长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4月收治6例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患者,
胶原蛋白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属于结构蛋白质,其中富含甘氨酸、脯氨酸与羟脯氨酸。它广泛分布于所有多细胞动物的皮肤、骨骼、软骨、牙齿、肌腱、血
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循环工质,吸收低温热能,推动膨胀机做功,对其充分开发利用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对ORC系统热力性能的研究大
[目的]介绍显微外科技术结合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小腿GustiloⅢC型损伤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3月治疗GustiloⅢC型小腿毁损伤患者21例,其中
[目的]对比分析InterTAN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2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
[目的]应用一种中间锁定两端滑动的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特发性脊柱侧弯.[方法]采用中间锁定两端滑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特发性脊柱侧弯66例.手术在全麻下
[目的]基于动物随机对照实验及临床病例应用,研究横突间入路胸椎椎体间融合术(ITIF)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24只成年山羊,体重(35.67±2.39) kg,随机分为横突间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