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初探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s520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积累语言量,提高阅读品位,获得情感熏陶。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以导读课《窗边的小豆豆》教学为例,认为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关键词】课外阅读;导读课教学;窗边的小豆豆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2011版新颁《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教学建议中还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曹文轩先生也曾说过“老师的责任,就是将好书推荐给孩子,教他们怎样辨别图书,怎样培养一种优质的阅读姿态。”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必须发现并向孩子推荐好书,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开设“导读课”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1]那么如何进行导读课教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一节导读课要注重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适时指导阅读方法。
  一、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导读
  导读课的最主要目标应该是“教给学生读懂整本书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发阅读期待”。如果在导读课上学生已经了解了书本的基本内容,甚至部分精华,而且也大致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剩下多少呢?他们又有几分兴趣想去读懂这本书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要呈现太多的结果,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样,学生对书本的阅读兴致会更高些,从而将“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
  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引导孩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变“要我读”为 “我要读”。[2]首先,我出示巴学园的图片加相应背景音乐,且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巴学园,让孩子感知这所学校的奇特,从而导入要推荐的书《窗边的小豆豆》,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其次,我巧妙创设情境,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本书第2个故事中的三个精彩片段,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这三个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学生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还从中认识了一个淘气、顽皮、好奇、好动的小豆豆。这一人物形象使学生既感亲切又十分同情,再出示长大后的黑柳彻子图片、引导学生看封底,了解长大后的小豆豆即作者的卓越成就,联系小时候的小豆豆的形象,强烈的对比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他们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小豆豆,一个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为什么成年后会有如此惊人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呢?这样就让学生非常想了解小豆豆的成长历程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和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的阅读期待也为后面的精读指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后,我又通过让学生看目录导读,激发阅读热情,一个个标题,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在激发着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我选择一个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激发阅读欲望。让学生了解小豆豆由于好奇心而干出了许多让人发笑的事以及面对小豆豆的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时小林校长的做法,从而感受小林校长独特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和尊重,再一次激发学生对巴学园的向往;最后,通过介绍,向学生推荐小豆豆系列丛书,让导读更深一步,也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从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入手导读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3]小学生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篇篇导,本本导,部部导,即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精力。“导读”一词中的“导”就是导方向、导途径、导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举一反三地阅读同类作品。因而在导读课中,我们要渗透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养成。
  (一)教会学生怎样从封面、目录、书脊、封底了解一本书
  例如我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先观察书的封面,了解书的作者,再看封底,封底上往往会有一些对一本书的评论或作者的一些介绍等内容,这本书就是对作者黑柳彻子的一些介绍,接着再引导看书的目录,了解了故事内容,从而让学生明白从封面、封底、目录中能得到不少信息,以后拿到一本新书,可以通过看封面、封底、目录对一本书做初步的了解。
  (二)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
  在导读课中,教师也不应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及读书知识、读书方法等的渗透和读书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窗边的小豆豆》导读中,我带学生去细读了书中一个小故事《真是一个好孩子》,并从中引领学生通过说读书感悟、赏故事语言、品故事人物三方面来阅读故事,在精读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读书方法,在赏析人物、认识小林校长时,我则采用自由读,然后让学生勾画重点词句来品读的方法,感受校长的与众不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点亮儿童课外阅读的路上,我们永远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我们应该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让学生“悦读”起来,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孩子开始,我们也将共同前行在阅读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编辑:董 娇)
其他文献
【摘要】 诗人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道:“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庞荣飞老师作为语文教师的“摆渡人”,在五色斑斓的语文河流里满载着一船星辉,企盼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抵达教学的“彼岸”,他且行且吟并乐此不疲……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研员;庞荣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92年初闯入语文教研这一“行当”,庞荣飞老师已在这方园地里淡定地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方法和策略措施,对语文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句话对应到语文教学上,则旨在强调语文教学要依据题材、主旨、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教法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散文
【摘要】不少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觉,进行小说教学时,常常课前同学们对作品充满期待,一上起课来却趣味了了,情绪低落,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所期待的情境形成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固然有小说本身故事性强,形象鲜明,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一说,但更主要的是教师教法陈旧,程式化、标签式的解读激不起学生的兴奋点,一上课便是小说文体知识的呈现式回顾,接着便是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的讲述与指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未能引导
【摘要】在“淡化文体”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越来越发现传统意义上的符合议论文要求的文章越来越少,反而是那些分不清到底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的文章越来越多。  【关键词】叙例:凸显事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要想写出一篇文体特征非常鲜明的议论文来,首先要明确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其次要纠正“叙议脱离”的不良习惯。接着就是在写作过程中一定不能满足于“解说”材料,不能用几
【摘要】张可久的散曲中多对景物的描写,并通过景语来表达情语。本文将以张可久的两首代表性散曲为例,分析讨论张可久散曲中的景语和情语的运用特色。  【关键词】张可久;景语;情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张可久,子小山,是元后期散曲家。这一时期的元曲从风格上来看豪放派仍旧存在,但随着社会变迁,清雅之风逐渐盛行。张可久被称为“清雅一格的代表人”。他直抒胸臆的豪放类散曲相对较少,多是采
【摘要】“清新自然”、“清新明丽”、“清新雅致”的这种语言风格给读者一种清新之美感,犹如雨后的荷蓬,清晨的桂子。判定这种语言风格一般可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  【关键词】诗歌鉴赏;语言;清新雅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从语言用词来看  大
【案例一】  师:故事将怎样发展下去,天鹅们是离开,还是继续留下来?请大家默读5-7自然段,用笔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可以写下心得体会。  生默读,师巡视。  大组交流。  师:最感动你的是哪儿?  指名回答,明确是第5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我觉得这是一只勇敢的老天鹅。  师:结合学生回答写板书:老天鹅 勇敢  师:从哪些
【摘要】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情感的学科。在语文课堂中,情感的激发、传导、渲染能为教学插上轻盈的翅膀,把教学引入诗意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力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智慧的化身。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作文;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认真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矛盾说过:“想象来源就是观察。观察的范围
【摘要】立意就是确定主题,就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意向。立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文章的成败,而我们知晓立意的具体方法才能让你所期待的精彩文章变为现实。  【关键词】记叙文;立意;选材;生活中文章;作文语言;语言表达;求新求深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立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立意高的文章,能够以尺水见波澜,反映社会生活,能让人感觉到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