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追问学习的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ow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扩展学生视野、掌握更多知识以及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方式的创新,运用追问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學习中主动联想与运用已知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考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追问学习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追问学习;应用探究
  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追问学习的乐趣,掌握追问学习方法,领悟学习方式的思想和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勤学好问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目的。
  一、 追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传统的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缺少创新观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对物理学科的重视度不高,虽然重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因此在教学上只能以教科书作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灌输教学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听、看、写、记,学习形式单一、过程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一步,难上加难。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宗旨发生改变,从物理学科教学中就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以强调科学探究、追问学习为主要方法,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意识,并在实践学习中不断重视追问学习的应用,加强对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培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追问学习的利用,在源源不断的问题上,积累更多的解决方案,便能获取更多的知识量,同时对知识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追问学习的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化,比如: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分析、辩论、交流、合作等,每一个形式的运行过程都能够锻炼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试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疑虑,再在其他形式的学习中找到满意答案,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彻底了解的心态,提高自信。
  二、 追问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这样一个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这一节课上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追问学习为主,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利用凸透镜观察周边事物,比如:笔袋、卡片以及门窗外的大树、楼房等物,引导学生进行凸透镜使用与不使用对比,或者利用凹透镜、平面镜再进行观察、对比等,再让学生按小组形式探讨凸透镜的作用,小结:凸透镜可以得到物体放大或者缩小的成像,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提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远处的物体从凸透镜中看到的像是缩小的像,而近处的物体反而是放大的像?凸透镜中的物体为什么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物体在凸透镜中的大小、正倒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等等。
  2. 引导学生大胆假设与猜想
  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凸透镜所反映出来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对问题进行尝试分析,并且认识到假设与猜想在学习中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是证明所学知识是否能够自觉运用的关键,但这一环节不宜将猜想出的结果作为最终答案,也不需要进行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
  3. 学生进入分析与论证阶段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物距和焦距进行比较,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像的条件和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像的条件。然后各个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对错误分析进行纠正。小结: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得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共同特点:都是倒立的、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实像。
  问题: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多远的地方,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怎样观察才能看到烛焰的像?像在什么位置?此时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这个像与前面在光屏上得到的像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并回答:这个像是正立、放大且在光屏上得不到的虚像。
  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①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的范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 交流与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从而认识到追问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学习活动,并不是要求各个环节都必须做到,但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必须要遵循的,不能只为了赶进度、赶时间,否则会造成学生没有足够进行思考的余地,而草率地得出实验的结论。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当中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实现交流与合作,笔者认为应该安排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曹广荣.“基于问题的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6):9.
  [2]邹礼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的应用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7).
  作者简介:秦传松,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棠城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从信息化教学在实验中的应用背景出发,结合课程特点与学生生源情况,剖析了信息化教学在实验中的应用案例:由实验视频开展的讨论式与探究式教学法、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利用应用软件制作实验报告,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资源与高职基础化学实验的融合,为信息化教学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推广,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以及高职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信
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高投入低产出现象,需要从根源上进行分析,强化历史学习重要性教育,补充大量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课内外结合提高教育效果,帮助历史教学走出教
概念图是一种通过概念节点简洁而精炼地展现知识间联系的工具。在概念图中,用相应的节点表示概念,再通过连线或者箭头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使得所学知识条理化、直观化、清
摘 要:化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尽管学生从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化学知识,但是随着化学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加,学生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下是难以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的,对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应用更是无从谈起。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化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是其中之一。化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同时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因此,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认清这一点,用生活化的手段来组织教学,以此在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估测能
目的:对鹿衔草是否具有降压功效进行验证,筛选鹿衔草总黄酮最佳提取、纯化分离工艺,并且根据鹿衔草总黄酮性质及适用病症选择制剂剂型并研制其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用尾袖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应运而生。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中是对教学过程的创新,其本身也是一种隐性课程。多媒体也是学生在未来自主学习和工作中的必备技能,让学生在初中
本文调查并分析了我校高中生目前化学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提出一些培养和帮助学生改进化学学习策略的方法。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chemistry
败酱科(Valerianaceae)败酱属(Patrinia Juss.)植物全世界约20种,主产于亚洲东部至中部和北美洲西北部。我国有10种,3亚种2变种,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和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介导、扩增,延续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白介素-6(IL-6)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实验证明这两类炎症因子在急性肺损伤病人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