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探讨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老师的教学目标,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几种对策,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前言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如何选取好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几种教学方式以供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们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活跃思维
  教师应全力去创设学习情境,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迸发出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迫切求知愿望下完成任务。教师把有关知识结论等编成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意。也就是说,教师工作在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亢奋状态,再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中进行学习,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把教材本身作为出发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研究性与参与性。例如:“引人“圆”这章时,可这样设计问题情境,有三户不在一起的人家,现要挖一口井,使得这三户人家到这口井等距,此井该挖在何处?”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水平,而且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
  二、开展课堂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开展课堂游戏,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是一门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学科,许多数学的理论和规律很大一部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例如在北师大实验教材〈展开与折叠〉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折叠成几何体,然后观察讨论所折叠的图形的形状(柱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涌跃能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上下两个面是平面,上下两个面互相平行,上下两个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的个数同多边形的边数相同,侧面都是长方形等等,他们所回答的问题基本上都比较准确,同学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后再让学生先想象将柱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再动手操作,同自己想象的结论进行比较,最后回想一下操作的过程。这样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最后让学生总结直棱柱的概念及其展开图。
  三、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就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规模要小一些,以4至6人为宜,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能有足够的表现空间。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只有分工细致明确,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数学学习任务也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组内各角色最好实行轮换制,但要注意各角色的培训工作。通过合作交流,增强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通过解释、推断和对自己思维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通过教师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力鼓励诱导学生质疑,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上练习课时,让学生做一到这样的代数题:已知方程2x2+kx-2k+1=0的两根平方和为避免29/4,那么k的值为多少?结果有不少学生答案是3或-11,也有的答案是3,我抓住时机,将答案是3或-11的解答板书如下:因为x1+x2=-k/2 ①,x1·x2=(1-2k)/2 ②,由①②可得k2+8k-33=0,解之,得k=3或k=-11.初看,“步步合理”,但这答案是错误的。为了使学生辨明真伪,我分别3和-11代入方程中,发现当k=-11时,判别式小于0,方程无实根,这说明k=3或k=-11的结果是错误的。但是错在哪里?又使学生产生了第二个疑问,这也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种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很活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这个问题必须在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上面解法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把判别式大于或等于0当成一个限制条件。教师使学生生疑解疑的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形成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感性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
  五、注重反馈
  教师应当利用反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反馈教学,例如,我一般会在课前对前面已学知识点进行简单检测;课中对预习、展示的知识进行反馈,课后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反馈;每日对近几天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反馈检测;每周对一周来所学知识的综合反馈检测,;每学月对各学科安排进行一次综合检测。对于学生的提问要及时反馈,如果是个别学生的错误,可进行个别反馈;如果是普遍性的问题,就要公开反馈;及时提供必要的事例材料,以澄清事实,明辨是非。例如在棱柱教学中,我按照课本讲述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也都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有的学生提出质疑,能不能把定义改得简单些,变成“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这一质疑表面看来很有道理,估计具有普遍性,有必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加以澄清,把这一问题向学生提出后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这时我在在黑板上画一个反例图形,它符合学生所说条件,但不是棱柱。
  六、平等互动
  平等互动既是指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平等对立的关系进行互动,又是指老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与每个学生之间都有足够的交流。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可淡化教师“领导者”的“主导”地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而非“知识的传授为本”,使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小组内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充分的课前预设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互动的条件。老师可以根据本节内容去灵活创造些条件让学生动起来。如在上“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拼图与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用正方形硬纸片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做成两副“五巧板”,通过合作与交流,从而得到多种验证勾股定理的拼图法。正如麦克斯韦说的:“学生用自己制的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哪怕学生只拼出一种图形,也会胜过教师十次说。
  七、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到的基本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针对数学特点,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把数学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丁石孙,张祖贵.数学与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9.
  [2]彭秋堂.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2018年3月-2019年7月在院治疗的68例妊高征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分两组,35例参照组用常规护理,33例观察组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