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动”一词在百度词典中有“灵气、显灵”之意.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所谓物理教学的“灵动之美”,就是一种有生气、活力的教学状态,就是要让物理教学与人的发展同步,使物理课堂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所谓“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物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物理的灵动之美.
另外,物理植根于丰富的生活之中,教学内容涉及到生活中诸多的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近生活,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改变以往教学中低效单调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的挖掘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它不仅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堂展示生活,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思索,认为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1亲近生活,让教学内容“新鲜”一些
传统的物理教学内容(包括教材、信息、语言等)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把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入课堂教学,使物理学习富于体验,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1.1立足“大物理”,为课堂开启一扇窗
徜徉于物理课堂,可窥探生命世界的微妙,可驰骋于科技文明殿堂,也可赞叹人类智慧的伟大.由此可见,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丝丝相连.生活既然作为物理最强大的课程资源,也必然是物理教材最丰富的来源.然而教材只是生活场景的缩写,要让学生在课堂里去了解社会丰富的生活,进而参与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物理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具有开放性.教师要有“大物理教育”的观念,不拘泥于教材已有的生活圈,必须立足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主动开发新课程资源.
其实,每个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许多鲜活的资料,内心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在上课过程中若能结合生活素材进行相关链接并拓展延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上给出的抽象定论和枯燥的说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在专题复习时,选择一些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力学规律,教师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1)双手挤压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说明液体的压强;(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了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4)将空矿泉水瓶翻倒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滚动,但用同样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说明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整个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素养.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又达到了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1.2发掘生活,为课堂注“活水”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鲁迅曾在《摩罗诗力说》中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也就是说情感隐含在场景之中,是要靠自己去体验的.“体验”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物理与生活中的魔术紧密相关,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先模拟气功大师的钉床实验,出示两块木板,一块是密密麻麻的小钉子,用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代替气功大师,第一次让其“躺”在满满的钉床,第二次让其“躺”在一个钉子的木板上,结果第二次气球被扎破,学生顿时感到惊讶,这时候,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首先会问道:“ 为什么装满水的气球在钉床上没有事,但放在一个钉子的木板上会被扎破”?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因利势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物理原因.可以看到,这个情境设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演示所得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学生轻松引入充满疑问的情境.由此揭开了气功大师的魔术之谜.
将魔术与物理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易于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的物理课上,教学相长,师生呼应,整个课堂和谐而生动,教学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1.3学以致用,给课堂添份“生活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确立的物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它表明物理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物理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物理教学本身就应该源于生活,创造于更美好的生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调动、感染和熏陶.例如,笔者在执教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时,在探究火箭升空原理时,多媒体播放2012年我国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画面,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物理教材涉及许多中外著名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虽然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美德,他们生平的大量动人事迹就是一本绝好的美育教材.教学过程中若能把展现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生动事例穿插讲授,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效仿物理学家精神风貌,这无疑是最理想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责任无处不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感恩他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2感悟生活,让教学过程“精彩”一些
应试课堂的教学程序一切都是预设好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了时间限制,且每个问题都有固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引导学生到设置好的答案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提问和讨论成了一场猜谜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逐渐被消磨殆尽了.
生活化教学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清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课堂上的讲演、绘画和表演等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时时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2.1课堂竞赛——教学活动的“催化剂”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巧妙设计、安排一些小竞赛.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励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找错误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比赛激趣的形式,限时找出其中的错误.例如,在复习光现象时,多媒体投影:2012年是国人自豪的一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在飞船飞行的过程中,测控部门利用超声波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测控.到达太空时,不明发光体与飞船擦肩而过,航天员突然听到了不明发光体的发出的响声, 然后看到耀眼的光芒.完成一天任务后,神女航天员刘洋在太空练起了太极拳.请你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三处科学性错误.
(1);
(2);
(3).
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近感,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真正体现了“生活到物理,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实践证明,学生在竞赛环境中的记忆更为扎实和牢固.
2.2情境再现——课堂中的“小剧场”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生活中的学生,就是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世界的,事物越具形象性,就越能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所记忆.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作为教学的契机,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绘图、演剧、赏乐,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在这种双向互动、整体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吐真言、抒真情”,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必会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例如,在探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的《家庭用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并熟悉家庭电路的安装要求,教师自编了一段“快板书”——《家庭用电话安全》来小结这部分内容:现代生活大变样,家家户户住新房.楼上楼下电灯亮,平板电视贴上墙.不见炊烟饭菜香,厨房电器帮你忙.东家西家电话响,足不出户把事讲.家庭用电要注意,生命安全数第一.空调冰箱洗衣机,金属外壳要接地.左零右火上接地,灯座跟着零线去.突发危险别着急,切断电源再处理.安全原则最重要,大家千万要记牢:高压线路不靠近,低压电器别手挠!(重复)高压线路不靠近,低压电器别—手—挠!教师让学生根据快板书内容进行表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动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大放光彩.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之中,渗透着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犹如一池清澈的活水,不仅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广袤的天地,也为物理生命化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掬一捧生活之水来浸润我们的课堂,不仅能让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而且还可以让物理教学展现出喜人的灵动之美!
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走生活化的道路.所谓“物理的生活化教学”,就是将物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感受物理的灵动之美.
另外,物理植根于丰富的生活之中,教学内容涉及到生活中诸多的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亲近生活,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改变以往教学中低效单调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的挖掘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它不仅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让物理课堂展示生活,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和思索,认为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
1亲近生活,让教学内容“新鲜”一些
传统的物理教学内容(包括教材、信息、语言等)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化教学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把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入课堂教学,使物理学习富于体验,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1.1立足“大物理”,为课堂开启一扇窗
徜徉于物理课堂,可窥探生命世界的微妙,可驰骋于科技文明殿堂,也可赞叹人类智慧的伟大.由此可见,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命丝丝相连.生活既然作为物理最强大的课程资源,也必然是物理教材最丰富的来源.然而教材只是生活场景的缩写,要让学生在课堂里去了解社会丰富的生活,进而参与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物理教学的内容就必须具有开放性.教师要有“大物理教育”的观念,不拘泥于教材已有的生活圈,必须立足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主动开发新课程资源.
其实,每个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许多鲜活的资料,内心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在上课过程中若能结合生活素材进行相关链接并拓展延伸,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而且还便于学生理解教科书上给出的抽象定论和枯燥的说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在专题复习时,选择一些生活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复习力学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力学规律,教师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1)双手挤压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说明液体的压强;(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了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4)将空矿泉水瓶翻倒在水平桌面上,用力向它的侧面吹气它会滚动,但用同样的力向它的底部吹气它却不容易滑动,这说明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整个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物理素养.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又达到了让学生感悟生活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1.2发掘生活,为课堂注“活水”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鲁迅曾在《摩罗诗力说》中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也就是说情感隐含在场景之中,是要靠自己去体验的.“体验”是新课程最重要的理念之一,是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是个性化的知识.物理与生活中的魔术紧密相关,例如,在学习《压强》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先模拟气功大师的钉床实验,出示两块木板,一块是密密麻麻的小钉子,用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代替气功大师,第一次让其“躺”在满满的钉床,第二次让其“躺”在一个钉子的木板上,结果第二次气球被扎破,学生顿时感到惊讶,这时候,面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果,学生首先会问道:“ 为什么装满水的气球在钉床上没有事,但放在一个钉子的木板上会被扎破”?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因利势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物理原因.可以看到,这个情境设置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演示所得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将学生轻松引入充满疑问的情境.由此揭开了气功大师的魔术之谜.
将魔术与物理相联系,不仅激发了学生相似的生活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易于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样的物理课上,教学相长,师生呼应,整个课堂和谐而生动,教学效果自然十分理想.
1.3学以致用,给课堂添份“生活教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改确立的物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它表明物理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物理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做个人”,从学生的人格发展来说,“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物理教学本身就应该源于生活,创造于更美好的生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调动、感染和熏陶.例如,笔者在执教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时,在探究火箭升空原理时,多媒体播放2012年我国神舟九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画面,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物理教材涉及许多中外著名物理学家,这些物理学家虽然国籍不同,所处年代不同,各人经历不同,但他们都具有为追求科学真理而不懈努力的美德,他们生平的大量动人事迹就是一本绝好的美育教材.教学过程中若能把展现物理学家勇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只图奉献、不求索取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并为捍卫真理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等生动事例穿插讲授,使学生深受感染,进而学习和效仿物理学家精神风貌,这无疑是最理想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责任无处不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感恩他人,在生活中做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2感悟生活,让教学过程“精彩”一些
应试课堂的教学程序一切都是预设好的,每个教学环节都依据教学目标设置了时间限制,且每个问题都有固定标准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就引导学生到设置好的答案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几乎不需要自主地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而是在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提问和讨论成了一场猜谜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就逐渐被消磨殆尽了.
生活化教学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理清学生的思想脉络,看清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课堂上的讲演、绘画和表演等充满丰富生活体验的活动,让学生能想、能干、能看、能谈,时时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2.1课堂竞赛——教学活动的“催化剂”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巧妙设计、安排一些小竞赛.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励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获胜而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找错误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比赛激趣的形式,限时找出其中的错误.例如,在复习光现象时,多媒体投影:2012年是国人自豪的一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迈上了新的台阶.在飞船飞行的过程中,测控部门利用超声波对它进行连续跟踪和测控.到达太空时,不明发光体与飞船擦肩而过,航天员突然听到了不明发光体的发出的响声, 然后看到耀眼的光芒.完成一天任务后,神女航天员刘洋在太空练起了太极拳.请你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三处科学性错误.
(1);
(2);
(3).
这种方式的教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物理的亲近感,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学问”,真正体现了“生活到物理,物理到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实践证明,学生在竞赛环境中的记忆更为扎实和牢固.
2.2情境再现——课堂中的“小剧场”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理念,而只能接受形象.”生活中的学生,就是在一个个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世界的,事物越具形象性,就越能为学生所感知、所接受、所记忆.情境教学正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把从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作为教学的契机,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绘图、演剧、赏乐,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在这种双向互动、整体和谐的情境中,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吐真言、抒真情”,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必会得到协同发展,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例如,在探究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的《家庭用电》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并熟悉家庭电路的安装要求,教师自编了一段“快板书”——《家庭用电话安全》来小结这部分内容:现代生活大变样,家家户户住新房.楼上楼下电灯亮,平板电视贴上墙.不见炊烟饭菜香,厨房电器帮你忙.东家西家电话响,足不出户把事讲.家庭用电要注意,生命安全数第一.空调冰箱洗衣机,金属外壳要接地.左零右火上接地,灯座跟着零线去.突发危险别着急,切断电源再处理.安全原则最重要,大家千万要记牢:高压线路不靠近,低压电器别手挠!(重复)高压线路不靠近,低压电器别—手—挠!教师让学生根据快板书内容进行表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动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大放光彩.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之中,渗透着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曾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犹如一池清澈的活水,不仅为物理教学提供了广袤的天地,也为物理生命化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掬一捧生活之水来浸润我们的课堂,不仅能让生活化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而且还可以让物理教学展现出喜人的灵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