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召开2018年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工作会议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25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工作会议在英杰交流中心举行。校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党委副书记安钰峰、叶静漪,副校长王博、龚旗煌,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柴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朗朗等领导,文科资深教授马克壶、严文明、胡壮麟、叶朗,博雅讲席教授,新人职青年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和理学部负责人、文科相关院系和研究机构负责人,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三百余人参加大会。王博和社会科学部部长龚六堂主持上午的全体大会。
其他文献
“深察名号”是串联董仲舒文章美学与政治哲学的关键。他从中提炼出一种文法化入行文之中,一变西汉前中期以“事”为导向、痛陈利害式的奏议文风,其专深柔美、从容节制的“名理”之文成为之后奏议文的取法对象和美学典范。同时,作为用以研判是非顺逆的政治哲学方法论,“深察名号”关系董仲舒对于政治秩序和名教伦理的宏大思考。他以“名号”关联“天命”,将“名”理解为上天借助圣人所发出的声音与言辞,这具有鲜明的神学色彩。
在贬谪黄州时期,苏轼以"幽人"身份演《易》,著成《苏氏易传》,至谪居海南时修订完稿。其中对"幽人贞吉"作了别具一格的演绎,赋予崭新的内涵,并提出实现"幽人贞吉"的策略和途径。这与整部《苏氏易传》一样,不乏思想意义和理论价值,其思想理论却更多地被苏轼用于"洗心""忘忧",成了他作为"隐约而不愠"的"幽人"情怀及其生命的实践形态。这是解读苏轼,尤其是黄州、惠州与儋州三地苏轼的文化性格和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易学视角。
本期专题包括三篇文章,皆为探讨中国社会分层或不平等现象与机制的实证研究。社会不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在获取社会中的资产、有价值的事物或报酬(如财富、收入、权力、声望)的机会和能力上存在差异。社会分层,即社会不平等的制度化形成的具有等级层次的地位体系。许多研究表明,社会不平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治制度下都存在。
利用全国妇联妇女地位1990,2000,2010三次调查数据、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家庭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以及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和2015年数据,立足于脆弱就业相关理论,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倾向值匹配等方法,以两性教育获得、就业脆弱性及其交互作用为切入,提供了性别收入差距并未随教育的性别平等化现象而缩小的可能性解释。研究发现,相似教育程度的男女在劳动参与、参与质量上存在差异,接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女性有更多机会摆脱家庭责任的约束与市场效率逻辑的宰制,有更高的劳动参与和更稳定、有保障的工作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术界鲜有相关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文章梳理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理论演绎发展中的研究脉络,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及其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维度归纳和提炼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围绕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文章从全要素生产效率、高质量产品与服务供给、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资源与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等六个方面,揭示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和宏
数字化将重塑财政体系并形成数字财政,为财政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带来新的机遇,数字财政盈余是数字财政收益的重要方面。数字财政源于古已有之的数字化管理,其界定应综合考虑财政职能、大数据技术以及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分析。相比于传统财政理论和实践,数字财政在政府与市场关系、公共产品供求关系、政府治理机制、事权与支出责任、财政价值创造、政府收支治理六个方面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数字财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性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性思维和手段,针对当前数字财政建设缺乏统筹考虑和协同推进,数字财政建设应处理好政府之间、财政大
期刊
2020年11月10日,由《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办的“期刊发展与选题策划”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等高校的学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计量学研究室等期刊评价机构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北京市文科学报研究会负责人.
教宗利奥十三世的《劳工通谕》是近代天主教社会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这部文献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批评,同时又针对工业革命在西方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阐释了教会关于社会正义的观点。教宗的意图是改善广大劳工及其家庭的命运,捍卫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最近的目的和利益”。在这一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社会主义者有着共同的立场。近代美国文化对社会主义有着显著和强烈的敌意。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天主教会内部的社会改革人士不得不刻意划清他们与社会主义观念和组织之间的界线。不过他们意识到,为了维持教会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他们必须
[隐木]栝词是通过阅读,根据自己的文学需要,对前人的相关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一种形式。清代的[隐木]栝词作家继承宋代的传统,但在题材、语言、审美感受等方面,都有自己的探索。他们通过这种创作,和文学经典对话,也和文学传统对话,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色。通过对清代[隐木]栝词的研究,可以从一个方面思考阅读与创作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