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罗列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些主要现象,并从分析有效性误区入手,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课堂 学生 教师 有效性 策略
我们经常在一些学校中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于是“课内损失课外补”,靠增加课时,加重作业,大量补课,频繁考试来补救;学生们则忙于应付,课余时间无法自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这样虽然有时也可能取得一些短期效益,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必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研究表明:课堂信息量少质差、师生思维密度不高、时间损耗多、课堂节奏慢、教师课堂用语冗长等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有效教学的实质
1.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随着发展,人们意识到其教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如关注课堂观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和教学效能等)。
2.核心。“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还是无效的。
3.概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
二、有效教学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看到,我们一部分老师还缺乏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相关的策略,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还会呈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1.误区一:教学用时少即课堂效率高。我们有些老师并不是缺乏教学热情,而是忽视学生是作为真正教学对象的存在。所以在他们看来,一堂课下来,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花的时间越少就视为课堂效率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的教学思想最终导致忽视了教学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特征。
2.误区二:学生接受内容多即学习效益大。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确实很投入,表现为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而又呈现高密度;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在按照教学预设的东西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表象上看这不失为一堂高密度、快节奏的好课,然而反思其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
3.误区三:教师任务的设计低效、无效期待学生有效的输出。在新课程精神的倡导下,我们倡导以任务型等强调过程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任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
4.误区四: 任务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强有效的语言实践量,设计可行的有效的任务,这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便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三、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讲课出现遗漏、顺序不清甚至出现技术性、原则性错误,这多半是由于教师课前没有作充分准备的缘故。因此,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2.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为使学生掌握学习就必须实行目标教学,这样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学变得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3.激发学生紧张学习,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备好课,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或最终归宿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学的怎么样的准确含义是课堂上学的怎么样,而不是课后的复习结果,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课堂上学的怎么样?学生学习轻松的根源就是课堂学习效率高。
4.合理安排时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保证在最佳时域内传授新知,解决重点和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来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洋思课堂的“先学”和“后教”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其中的“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由教师单方面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其余15分钟以上的时间用于迅速简明的提示学习目标、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以及师生交流等。
5.提高提问技巧,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在各学科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无论提问的频率还是人次都高于其他学科。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慎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用自信、成功的理念感染学生,需要用思想和心灵感化学生,教师是一个靠着思想与口才培养学生思考力与执行力的职业。教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思维的开阔与灵活上,而语言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沟通方面,因此,教师语言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想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的,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与学》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C]
[3]肖满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
[关键词]:课堂 学生 教师 有效性 策略
我们经常在一些学校中看到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于是“课内损失课外补”,靠增加课时,加重作业,大量补课,频繁考试来补救;学生们则忙于应付,课余时间无法自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这样虽然有时也可能取得一些短期效益,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这必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研究表明:课堂信息量少质差、师生思维密度不高、时间损耗多、课堂节奏慢、教师课堂用语冗长等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有效教学的实质
1.背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文化运动,随着发展,人们意识到其教学可以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如关注课堂观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和教学效能等)。
2.核心。“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的还是无效的。
3.概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藏”。
二、有效教学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看到,我们一部分老师还缺乏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以及相关的策略,正因为此,我们的课堂还会呈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误区:
1.误区一:教学用时少即课堂效率高。我们有些老师并不是缺乏教学热情,而是忽视学生是作为真正教学对象的存在。所以在他们看来,一堂课下来,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所花的时间越少就视为课堂效率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的教学思想最终导致忽视了教学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特征。
2.误区二:学生接受内容多即学习效益大。在课前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备课环节中确实很投入,表现为教学环节设计紧凑而又呈现高密度;在课堂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在按照教学预设的东西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表象上看这不失为一堂高密度、快节奏的好课,然而反思其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内化,才可能有较好的输出。
3.误区三:教师任务的设计低效、无效期待学生有效的输出。在新课程精神的倡导下,我们倡导以任务型等强调过程学习的教学方法,因此在课堂实践中会看到教师设计的多种任务,然而在任务开展的过程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本身的教学任务缺乏有效性或是呈现低效性。
4.误区四: 任务的开展只是集中于“优势学生”的有效输出。在新课程精神为指导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会有意识地增强有效的语言实践量,设计可行的有效的任务,这时候,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便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三、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1.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讲课出现遗漏、顺序不清甚至出现技术性、原则性错误,这多半是由于教师课前没有作充分准备的缘故。因此,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2.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为使学生掌握学习就必须实行目标教学,这样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教学变得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3.激发学生紧张学习,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法宝。备好课,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为课堂教学作好铺垫,而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或最终归宿是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学的怎么样的准确含义是课堂上学的怎么样,而不是课后的复习结果,我们追求的就是这个课堂上学的怎么样?学生学习轻松的根源就是课堂学习效率高。
4.合理安排时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保证在最佳时域内传授新知,解决重点和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来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洋思课堂的“先学”和“后教”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其中的“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由教师单方面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其余15分钟以上的时间用于迅速简明的提示学习目标、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以及师生交流等。
5.提高提问技巧,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方式,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做出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有研究表明:在各学科中,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无论提问的频率还是人次都高于其他学科。可见课堂提问对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慎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用自信、成功的理念感染学生,需要用思想和心灵感化学生,教师是一个靠着思想与口才培养学生思考力与执行力的职业。教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思维的开阔与灵活上,而语言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沟通方面,因此,教师语言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想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总目的,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节课,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与学》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C]
[3]肖满涛,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